科技文摘向学术期刊转型之路—《中国光学》转型探索

2016-03-26 02:17李耀彪王惟彪白雨虹刘文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稿源编委精品

■张 莹 李耀彪 王惟彪 白雨虹 刘文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30033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主办的中科院科学技术文摘系列检索刊物之一,于1985年创办,是国内光学领域唯一的检索刊物。随着信息时代信息渠道的剧增,信息媒介的来源和形式不断变化,人们对文摘类检索刊物和文摘数据库的需求日益淡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光学领域科研人员对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完整性的需求,《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于2008年底转型更名为《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刊载内容突破了文摘的限制,正式成为学术刊物,集中报道国内外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重大技术突破;2011年更名为《中国光学》,并成为中国光学学会会刊,由长春光机所与中国光学学会共同主办,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自2008年底转型以来,《中国光学》始终坚持“为科研服务,为读者办刊”的办刊理念,不断探索“突出品牌特色,打造精品期刊”的新思路,在转型仅7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刊(2011年)、Elsevier Scopus数据库(2012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4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年);先后获批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择优支持(2011年)、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2015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奖(2014年、2015年)、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2015年)、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集体奖(2015年);刊载多篇论文荣获“大珩杯”中国光学期刊优秀论文(2013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015年),期刊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

在此,本文以《中国光学》为例,对其初创期的办刊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旨在探索文摘转型期刊在初创期的精品化发展之路,与同行交流学习。

1 找准定位,精心培育精品期刊

定位是期刊创办或转型后首要考虑的因素,它反映了期刊的发展方向,只有找准定位,才能发挥期刊的优势[1]。《中国光学》作为转型期刊,定位于“面向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国内外光学领域的最新动态、高新成果和前沿技术,关注光学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展示光学领域原创成果、综合评述、项目进展、前沿动态、产业资讯、科普教学、热点评论等,打造中国光学精品科技期刊”。找准定位后,编辑部进一步明确了办刊宗旨、栏目方向及发展目标,并围绕期刊定位来开展创新性工作。

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虽位居世界第二,但从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来看,仍与我国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2]。为了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自2000年以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的概念;2005年中信所研制完成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级指标体系,并于2008年公布了首届300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在“精品科技期刊战略”基础上,中信所推出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通过该平台与国外大型出版商链接,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精品期刊中的优秀学术论文[3]。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4],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培育和支持中国精品期刊的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和项目支持为《中国光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1 加强编委会建设,积极吸纳青年编委

文摘转型为学术性期刊之后,在报道内容、刊载范围、受众群体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其健康良性发展,需要组建新的编委会。编委会是期刊的学术领导和决策机构。一流的编委会专家群体,对期刊的发展起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5]。编辑部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王家骐担任主编,前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光学薄膜专家曹健林担任编委会主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后、2011年“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李耀彪博士担任执行主编。近年来,依靠长春光机所期刊联合编辑部积累的国际专家资源和在期刊国际化方面的探索,编辑部扩充了编委会队伍,聘请了前欧洲激光协会主席Stefan Kaierle博士、韩国科学院院士Byoungho Lee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Yong Zhang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编委,外籍编委数量达到20人。

2015年,编辑部通过组织召开青年科学家论坛,吸纳了28位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重点大学及研究所,工作在科研一线的青年骨干担任青年编委。青年编委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编委会的力量。通过召开青年编委工作会,制定了青年编委权利与义务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青年编委的责任和义务。青年编委为期刊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期刊撰稿、约稿、组稿、审稿及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两年已发表青年编委撰写的高水平文章20余篇,这些文章集中报道了光学热点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态势,被引频次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对推动期刊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突出品牌特色,提高创新能力

在选题策划上,编辑部对国内外光学领域前沿热点方向进行了跟踪,针对纳米光子学、微纳光学器件、先进光学材料等热点方向进行约稿、组稿,提高基础性论文比例,进一步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栏目设置上,在微纳光学、信息光学、激光技术与应用等10余个热点栏目基础上,为了扩充信息量,凸显栏目特色,编辑部设立了综述、前沿动态、产业资讯、科普教学、实验室介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等特色栏目。以2015年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栏目为例,编辑部每期约请一位专家报道本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同时对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团队进行介绍,该栏目的设立提升了期刊品牌和学术影响力,在传播科技成果、展示科研团队、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热点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编辑部设立了热点专栏、专刊,如“光电测控”专栏(2010年)、“视频图像处理”专栏(2011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专刊(2013-2014年)等。通过将该领域的文章集中发表,并由该领域领军人物撰写专栏、专刊文章导读,对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特色栏目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好评,已形成了光学领域特色鲜明的品牌期刊。

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是加快服务科研进程的有效途径[6],同时也是增强期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为此,编辑部通过采取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建立审稿专家激励与淘汰机制、更新网站在线投审稿系统、优化稿件处理流程和编校流程、建立优秀稿件优先发表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期刊出版周期缩短至3-5个月,提升了期刊出版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为了广泛提升期刊在光学领域的认知度,编辑部在不同的平台上及时发布《中国光学》文章,包括 Elsevier Scopus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光学期刊网等,对于《中国光学》能够在相对短时间内得到业界的关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创期的《中国光学》为了吸引优质稿源,建立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机制。如设立优秀论文奖、优秀编委奖、优秀审稿专家奖,并对获奖专家、学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采取上述激励措施,丰富了稿源,调动了广大作者、编委及审稿专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内容为王,提高核心竞争力

获取优质稿源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初创期的《中国光学》,编辑部的工作思路是采取有效的办刊模式持续获得优质稿源,以提升期刊综合指标,尽快加入EI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从而通过数据库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反过来吸引更多优质稿源,实现“稿源-平台-影响力”良性运转,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1)引进来——定期邀请编委和专家指导工作

编委是期刊品牌形成的有力保障[7]。编辑部注重发挥编委的作用,每年都会邀请3-5位编委访问期刊编辑部(其中,国际编委1-2位),并进行现场办公,面对面指导工作。近年来,期刊编委、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著名光纤专家John Love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微系统工程学院院长Hans Zappe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大气生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Yury Andreev教授等编委、专家多次到访编辑部,为期刊发展出谋划策,并将其重要研究成果通过期刊的平台进行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在组稿、约稿、宣传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走出去——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走访重点科研团队

近年来,编辑部有针对性地参加了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研讨会、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等40余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展会;走访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光学科研机构,通过参会及走访,跟踪学科热点前沿,结识领域科学家,约请高质量稿件,宣传推介期刊,邀请海外知名光学专家成为期刊的编委、审稿人、作者,与科学家共同办刊;同时还参观了美国汤森路透总部、Wiley出版集团等国际一流出版机构,了解国际科技期刊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学习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经验,并与国际同行展开面对面的业务交流,开阔了编辑的国际视野。

(3)搭平台——以期刊为平台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

组织召开学术会议是获取一流稿源,推动期刊发展的有效手段。学术会议承载的学术内容、学术专家以及相关产品是一个期刊走向精品最好的舞台[8]。从2011年开始,长春光机所期刊联合编辑部每年举办Light Conference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和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国内外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编辑部成功约请了各国院士、863/973首席专家、千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及海外学者等知名专家的稿件60余篇,其中不乏来自俄罗斯科学院、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优秀论文。

除了通过以上途径获得优质稿源外,编辑部还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质量控制。编辑部编制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经费收支预算”“作业指导文件汇编”等文件,明确了职责与岗位分工,以及工作制度、流程、规范,有效保障了编辑部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在期刊质量控制上,通过加强学术不端监控,制定审稿制度流程和控制文档,建立并实行科学完善的审稿制度;通过完善期刊学术出版规范,严格执行期刊标准化,进一步确保了期刊出版质量。基于以上工作,《中国光学》多次获得中科院期刊审读评价优秀,2015年获得了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

1.4 加强编辑团队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热爱期刊、精于业务、熟悉科研、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快速发展的关键。编辑部现有人员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3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访问经历),已形成了一支热爱期刊事业、精于编辑出版业务、了解国际光学发展前沿热点、具有国际视野、老中青结合的高效编辑团队。执行主编李耀彪博士荣获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择优支持,为期刊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编辑人才培养上,编辑部重点培养具有较强组织、策划、协调能力,懂科研、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合作与竞争氛围,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谐创新、富有朝气的团队文化和氛围。为了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编辑部通过制订一系列培训计划,为编辑人员提供走访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以及参加国际编辑培训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编辑部通过邀请重点科教机构的知名专家到访编辑部开展期刊学术沙龙科普讲座的形式,促进编辑人员进一步了解科研,熟悉科研,加强交流与融合。2015年12月,编辑部成功举办第一期期刊学术沙龙系列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席鹏博士做了题为“超分辨显微技术原理与展望”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使编辑人员了解科技前沿动态,提高学术判断力,并就前沿热点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组稿,从而促进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2 重任在肩,期刊精品化出成效

2.1 期刊引证指标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内各大期刊评价机构发布的《中国光学》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及学科综合排名逐年显著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面以国内知名期刊评价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为依据,对《中国光学》2011-2014年的评价指标进行说明。

表1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发布的《中国光学》主要指标(2011-2014 年)[9-12]

表2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发布的《中国光学》主要指标(2011-2014 年)[13-16]

由表1、表2数据可以看出,与同学科期刊比较,《中国光学》进步幅度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10月21日发布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光学》2014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864,在国内37种物理学类和16种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类两种学科期刊中再次排名第1位。期刊主要评价指标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彰显了《中国光学》学术水平、办刊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表明该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 期刊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SJR)是目前国际上对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进行影响力评估的权威平台。根据2011-2014年SJR统计指标显示,《中国光学》SJR影响因子、所在分区及学科类别排名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见表3)。《中国光学》2014年Scopus SJR国际影响因子为0.725,跻身国际Q2区行列。在153种“原子、分子物理与光学类”国际期刊和15种同类国内期刊中分别排名第42位和第2位。该项指标表明《中国光学》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这为《中国光学》今后进入E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表3 Scopus SJR发布的《中国光学》主要指标(2011-2014年)[17]

2.3 高被引频次论文数量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

2013年8月,发表在《中国光学》上的4篇论文荣获2013年度“大珩杯”中国光学期刊优秀论文称号。本次活动共评选出13种光学期刊的40篇优秀论文。按各期刊获奖论文数量占2010-2012年发文量百分比排名,《中国光学》位居第一。2015年10月,发表在《中国光学》上的4篇论文成功入选2014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以上成绩表明处于初创期《中国光学》的高水平和高被引频次论文数量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

3 攻坚克难,探索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精品科技期刊是在某一学科内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较高影响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科技期刊。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出版市场的日趋国际化,精品科技期刊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18]。影响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稿源

稿源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优质稿源是实现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学位、职称、评奖等影响着精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19]。具体来说,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职称评聘和科技成果奖励上,标高了国外SCI论文的地位,致使大量优质稿源外流,从而影响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2)集群化建设

集群化建设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它集合了人、财、物等要素进行统一资源配置,以节俭、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实现高效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克服了单刊高成本、低效率和小、散、弱的状况。

(3)网络建设

期刊网络建设是数字出版中的关键环节,即传播渠道网络化,包括期刊网站、投放平台和新媒体建设。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科技期刊作为载体的传播和推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提升精品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初创期《中国光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光学类期刊众多,涵盖各个领域,各个类别。《中国光学》作为一本由文摘转型的期刊,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是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环境来讲,在争取优质稿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分析,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并付诸于实践,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目前,处于初创期的《中国光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优质稿源数量有待提高;(2)与国内光学界其它优秀期刊相比(如光学精密工程、中国激光、光学学报等),载文量、总被引频次有待提高,学术影响力,品牌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3)数字出版发行、新媒体应用与市场运营有待进一步加强;(4)需进一步加强编委会、主办及协办单位对期刊发展的推动作用。

3.3 探索科技期刊精品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

结合精品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中国光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期刊精品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

(1)通过编委组稿(特别是热点前沿专题,如太赫兹、超快光学等)、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学术团体合作等渠道,进一步加强约稿力度,继续实行优秀稿件优先发表、优稿优酬、设立优秀论文奖等激励措施,发表更多的高水平、高被引文章。在保持期刊影响因子的同时,适当增加发文量及基础性文章的比例,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集群化建设是期刊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编辑部要充分利用长春光机所期刊联合编辑部的集群优势(以Light为龙头、4本中文期刊为支撑的具有长光特色的品牌期刊群),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合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 Scopus、CSTPCD、CSCD、中国光学期刊网等数字化平台的合作,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3)加大期刊在数字出版、新媒体应用方面的投入,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在内容加工上,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复合数字出版。在网络跟踪上,利用Web分析工具跟踪网站流量数据,为制定和调整网站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从而推进期刊网络优化发展。在网络传播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社交新媒体,通过精准推送、信息查询、高级检索等个性化功能和服务,实现广泛的网络传播。

4 结束语

《中国光学》经历了由文摘到期刊的转型以及刊名的调整,在较短时间内成功跻身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行列。本文以初创期《中国光学》为例,从加强编委会建设、突出品牌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其办刊实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科技期刊精品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

实践表明,精准的期刊定位和合理的发展目标是转型或创刊首要考虑的因素;聘请工作在科研一线的青年科学家担任青年编委,对推动期刊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前沿动态、产业资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等特色栏目及热点专栏、专刊的设立,突出了期刊特色,扩大了受众面;在长春光机所期刊联合编辑部集群化管理下,坚持“内容为王”,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搭平台”的办刊模式,获取了大量优质稿源,树立了品牌形象,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谐创新、富有朝气的团队文化和氛围,是提升编辑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保障。

通过分析影响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获取优质稿源、加强集群化办刊模式、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优势的工作思路,以促进精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1]孙德华.把握发展契机创办有特色的行业科技期刊—从《水运科技信息》改名转型为《交通科技》谈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704-707.

[2]罗东,黄春晓,周海燕,等.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23-228.

[3]温晓平,郭柏寿.对“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建设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4,26(2):196-198.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0-06-22].http://www.cast.org.cn/n35081/n38213/n38274/n38485/12042584.htm l

[5]李耀彪,马健,白雨虹,等.树立精品意识实现期刊“中国梦”—Light创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25(4):574-577.

[6]张莹,李耀彪,杨妹清,等.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加快服务科研进程—以《中国光学》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1-853.

[7]杨丽君.科 技 期 刊 品 牌 的 打 造 [J].编 辑 之 友,2003(3):49-50.

[8]郑芹珠,任丹青,张慧.我国科技期刊如何获取国际稿件[J].编辑学报,2007,19(2):119-121.

[9]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0]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3]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2012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2.

[14]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2013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3.

[15]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2014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

[16]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5.

[17]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Journal Search:Chinese Optics.[EB/OL].[2015-10-20].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search.php?q=2095-1531&tip=iss

[18]宋晋平.核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于编辑与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2(12):26-27.

[19]赵惠祥,钱俊龙,丁玉薇,等.上海市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32-1137.

[20]王晓峰,华力为,丁洁,等.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分析及关于我国光学期刊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37-440.

猜你喜欢
稿源编委精品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声 明
编委简介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本刊编委简介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