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晓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350116
近几年,对于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的主流评价指标有影响因子、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全年下载量、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h指数等[1]。在这些指标中,影响因子一直被当作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传统的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因无法反映期刊的引文情况等缺陷,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有鉴于此,2007 年 Carl T Bergstorm等[2-4]提出指标特征因子值(Eigenfactor Score)和论文影响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 此 后, 汤 森 路 透 (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于2009年1月22日宣布推出《期刊引证报告》增强版(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其中增加了重要的文献计量指标——特征因子(Eigenfactor Metrics),包括 Eigenfactor Score和Article Influence Score[5]。 与期刊影响因子不同的是,Eigenfactor不仅考察了引文的数量,而且考虑了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即:某期刊如果越多地被高影响力的期刊引用,则该期刊的影响力也越高[6]。受此影响,国内相关学者也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引文影响力之间关系展开过类似研究[7-9]。其中,张新玲[7]提出了“深度影响因子”的概念,考虑了施引期刊的质量,只对特定几篇文章的当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具有片面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本文将“深度影响因子”和经典两年期影响因子计算方法结合,对福建地区四所高校学报2012~2013两年的完整引文数据进分析,来讨论影响因子和引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直观的研究影响因子计算式,文[8]曾提出过以下经典两年期影响因子表达式:
其中:IFk,t表示第 t年某刊 Xk的影响因子;aj,k,t-1、 aj,k,t-2分别表示每种期刊 Xj在第 t年引用第t-1、t-2 年的期刊 Xk的文章数;Nk,t-1、Nk,t-2分别表示Xk在第t-1、t-2年的文章总数。
从(1)中可知,经典两年期影响因子计算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引用期刊的质量情况。 aj,k,t-1、 aj,k,t-2仅是引文数而且是“无质量差别”的,这种无差别体现在一个刊物被顶级刊物引用的一次和被普通刊物引用的一次是一样的。但是,就刊物学术质量而言,一个刊物被顶级刊物和被普通刊物所引用的差别必然存在。针对这种差别文[7]提出了“深度影响因子”IS:
其中:m种不同期刊影响因子分别对应为i1,i2…,im,m种不同引用期刊引用次数分别为m1,m2….,mm,n为期刊当年的载文量。
但是IS计算时仍采用的经典影响因子i1,i2…,im,而且采用的数据是当年的,所得结果并不准确,具有片面性。有鉴于此笔者曾在文[10]中结合式(1)给出以下计算公式
其中:Is△表示 Xk在 t年的深度影响因子;aj,k,t-1、aj,k,t-2分别表示每种期刊 Xj在第 t年引用第t-1、t-2 年的期刊 Xk的文章数;Nk,t-1、Nk,t-2分别表示 Xk在第 t-1、t-2 年的文章总数;Ij,t-1、Ij,t-2分别表示Xj在第t-1、t-2年的影响因子。但由于篇幅所限,并未对公式(3)进行深入分析,故本文将结合四个学报的两年实际数据对其可行性进行实例论证。
D.普赖斯曾在1965年提出“最大引文年限问题”,并指出“文章被引用的峰值是该文章发表以后的第二年”[11]。有鉴于此,为了简化数据统计过程和保持数据合理性,本文对 aj,k,t-1、 aj,k,t-2这两个数据的确定在第 t~t+1 年完成,相对应的 Ij,t-1、Ij,t-2也可选择在第t~t+1年确定。即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公式(3)的期刊被引量和引文的影响因子均是两年后来确定的。由Is△定义可知,Is△能较好的反映出引文质量和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考虑的是两年的引文数据,所以Is△所计算出的结果较之文[7]的“深度影响因子”IS更具稳定性。下面我们将以实例来分析式(3)的可行性。
下面通过计算福建地区四所高校的学报《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际数据来分析引文质量和学报影响因子的关系。之所以选择以上四个学报是因为它们的刊期、内容和篇数基本相差不大,同时又都是自然科学版,所以在数据的对比方面更有可比性。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具科学性,本文选取每个学报2012~2013这两年所有被引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统计结果列于下表1-表4中以便计算(表1-表4数据均来自2015年中国知网,且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
表1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统计
表2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统计
续表2
其中,∑ISF1和∑ISF2分别表示《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12年和2013年引文的影响因子之和;∑ISX1和∑ISX2分别表示《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12年和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之和;∑ISS1和∑ISS2分别表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12年和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之和;记∑ISH1和∑ISH2分别表示《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12年和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之和。
根据2014年综合影响因子(CNKI数据)可知:四个学报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5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1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97)>《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02)。这里载文量《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6篇)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篇)的基本相同,而CNKI在统计期刊影响因子时候采用的是经典影响因子公式(1)则可知2012~2013年总被引次数《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也比《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多 。但是,从表5和Is△定义可知2014年《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IsF△=0.473;《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 IsX△=0.578;《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0.341;《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IsH△=0.435。四个学报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大小为:《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578)>《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7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35)>《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41)。这充分说明在计算影响因子过程中考虑引文质量的必要性,单纯的以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是不科学的。下面我们将分析影响因子大小和高质量引文占比之间关系。
由公式(3)可知Is△不但和引文数量有关而且和质量也有关系。那么是否Is△越大则高质量的引文的比例就越高?以下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分析,这里假定影响因子大于1.0的刊物算作高影响因子刊物。则从表1~4可得(表6):
表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统计
表4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13年引文影响因子统计
表5 四个学报2012~2013年引文总数及影响因子之和统计
表6 四个学报2012~2013年引文比例统计
由表6可知,2012~2013这两年,四个学报从影响因子大于2.0的引文占比的情况来看,除了师大(自科)以外,引文占比的大小排列顺序和依据Is△计算出的影响因子大小排列顺序是正相关的。而对于影响因子在1.5~2.0的高影响因子引文,除了《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外,引文占比情况依旧遵循这种规律。对于这种不能严格遵循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由四个学报在影响因子为1.5~2.0以及2.0以上的高质量引文并不多造成的。从表6可知四个学报的高质量引文主要集中在1.0~1.5这个区间,而从这个区间上占比情况很显然是严格符合这种规律的(引文占比情况——厦大(自科)(7.4%)>福大(自科)(3.0%)>华大(自科)(2.4%)>师大(自科)(4.2%),影响因子大小排列顺序——厦大(自科)(0.578)>福大(自科)(0.473)>华大(自科)(0.435)>师大(自科)(0.341))。最后,表6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引文占比数据也如实的反映了这一情况。所以,笔者认为:随着学报影响因子的下降,学报的高影响因子引文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刊物影响因子Is△越高则该刊高质量引文的比例就越高。
由于本文选取的是四个学报两年的完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能较好的体现引文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本文为了达到合理计算的目的所采引文数量来自2015年CNKI数据,这可能使引文数略有增多,但这并不影响对高质量引文占比情况的分析。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考虑引文质量的影响因子计算方式,为了保证数据统计过程的严谨性以便获得更具说服力的计算结果。所以,选取了四个学报2012~2013年完整的引文数据来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尽管,这四个学报的引文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未在其他刊物一一论证。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对这些学报近两年的完整数据分析,验证了考虑引文质量的影响因子计算式比经典两年期影响因子计算式更具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时,统计结果也支持了刊物质量和该刊高质量引文占比的正相关性关系。这一结论和以Eigenfactor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所得结果——“某期刊如果越多地被高影响力的期刊引用,则该期刊的影响力也越高”[6]相契合,且Eigenfactor是国际上较为成熟评价指标,这充分说明本研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当然,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还应建立一套严谨的理论来论证这个算法的合理性。有鉴于此,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观点的提出,引起期刊同仁对引文质量在期刊评价中作用的更多关注,为完善期刊评价体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周洁,王昕.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 (8):851-855.
[2]Bergstrom C T, West J D, W iseman M A.The Eigenfactor Metrics[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8, 28(45):11433-11434.
[3]Eigenfactor.org:ranking and mapping scientific know ledge.[2009-02-28]http://www.Eigenfactor.org/methods.pdf
[4]Bergstrom C T.Eigenfactor:Measuring the value and prestige of scholarly journals[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07,68(5):314-316.
[5]ThomsonReuters Releases New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R).[2009-02-28]http://www.Reuters.com
[6]任胜利.特征因子(Eigenfactor):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15-418.
[7]张新玲,郑宗荣,曾敏莉.期刊评价指标——深度影响因子(IS)[J].农业图书情报刊,2014, 26(6):137-140.
[8]郑美莺,梁飞豹.基于引用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修正法[J].编辑学报,2015,27(1):19-21.
[9]张琳.CSSCI教育学期刊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7):34-38.
[10]林晓.期刊质量权重在细化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95-1300.
[11]赵红州,蒋国华.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