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博 王爱霞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进入新的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整体设计针对人类对居住地的要求,融合多学科知识,推翻老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束缚,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设计等技术结合,从各个层面上实施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整体设计;策略
1 整体设计和居住区环境概念
整体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美国建筑师瑞恩(Sim Van Der Ryn)、布乃尔(Strel-ing Bunnell)提出了整体设计的概念,就是通过强化建筑与城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完善系统的运行过程。这里指的系统,就是指城市之中建筑与城市环境形成的环境系统,这二者是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整体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过去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单独的学科,在各界形成了“规划——建筑——景观”这一体系,而对于城市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建筑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汲取是依托于城市的,而从环境中吸取物质的同时,也反作用于周边的环境。其次,整体设计强调设计的完整性。整体设计是一个系统,要注重其完整性的同时区分出级别性。整体设计突出了其完整性,级别性则增强了整体设计的稳定性。再次,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的互补性。整体设计中与过去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多学科的交融,建筑、规划、景观不再做完全的区分。互补性大大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保证各个方面的设计完整的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的互补性。整体设计中与过去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多学科的交融,建筑、规划、景观不再做完全的区分,在整体设计之中没有清晰地分辨各个设计的不同。互补性大大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保证各个方面的设计完整的渗透。最后,在全球信息化的同时,设计之间的信息化也在稳步提升,环境、建筑、景观之间的信息相互交流,使设计之中的信息保存、信息传播等更便捷,设计更完整。
居住区环境就是指在城市的居住区内部,能对居民产生心理认知的周边事物和开展活动的场所。从上可以看出,居住区环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也就体现了其两大特点:功能性与文化性,环境是为人所用的,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的载体。
对整体设计而言,居住区环境是居住区内部及其周边城市环境的总称,居住区环境是整体设计,就需要渗透进各个层面,从上至下的设计中来完善设计目标。
2 居住区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一体化
在规划设计之中,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地位的一步步提高,整体设计要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不单单是住区的规划,对于景观来讲,也不单单是绿化种植和景观小品的设计,需要将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完善居住区的整体布局、空间环境等。
2.1 居住区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一体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景观设计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居住区规划设计之中,将景观设计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的逐渐重视起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为整体设计提供了一系列的可能性。
2.1.1 学科的专业性。风景园林从中国的“一池三山”到欧洲规则式园林一直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专业体系,在成百上千的历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风景区、公园、住区到政府要处、学校、街道等各个方面完全地覆盖了园林景观设计。
2.1.2 园林设计的拓展宽度。风景园林是涉及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空间、场所的营造,在新的世纪,更加注重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驱导,无论是居住区设计还是城市规划,对于生态知识的运用已成为重中之重。
2.2 环境设计的重点在于“人”
居住区的设计中,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相辅相承,景观设计关注的是人与环境、自然的关系,而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人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在景观设计的人性化,通过对空间布局、景观体系的设计,营造尺度舒适的人居环境。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利用、改造,植物配植和建筑小品的建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邻里之间的交往上,环境在其中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场所,也将突兀的景观空间赋予人的气息。总之,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一体化,加重了居住区环境的人性化特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设计。
3 城市设计的融入
在详细规划阶段中,居住区整体环境设计从过去单一的景观设计转变成规划、建筑、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融入其中,实现同步设计。
城市设计是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城市设计思想的介入,可以对居民的行为方式、心理感知进行综合分析,对物质环境的体量、尺度、色彩等进行综合设计,注重环境景观,完善设计质量,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设计思想在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中主要体现5大功能:
3.1 空间的营造
居住区内的空间也就是环境的三维概念,甚至是四维时空上的概念。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城市设计中营造的空间具有三种属性:路径属性、领域属性、场所属性f场所属性也就是具有独立特性的空间)。通过居住区环境内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不同的空间。
3.2 “路径”、“节点”的运用
居住区是一个居民生活的环境,居民的日常活动都在居住区的环境中进行。城市设计中的路径(Path)和节点(Node)在居住区中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感触和意象。路径就是居住区内部的道路,而节点是居住区内居民几种活动或者景观中心的空间,在路径和节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保证居住区空间环境质量良好。
3.3 形态格局
在城市设计中,形态格局是整个设计的重点,要求各个要素形成整体完整、秩序良好的格局,更要结构清晰、感观优越。在居住区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居住建筑、道路、绿化等的布局,还要注意居民活动的区域重点关注,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居住类型,结合地形、节约资源。
3.4 文化传承
居住区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居民的文化价值观,包括文脉、历史、传统、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乡土、文学、书法、符号学等各个层面,寻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地域性的延续,在满足正常的居住生活前提下,通过综合性的环境设计体现居住区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类型。对于历史地段的设计,更要注重保护和更新相协调,确保居住区设计的文化传承。
3.5 场所营造
场所与空间是一个对应的概念,场所=空间+人,也就是说,空间的物质性加上人的活动,才能构成场所。居住区的场所营造,主要是靠环境空间加之以人的活动构成,物质空间和心理要素组合而成居住区环境场所。
4 实施过程中:景观与建筑的同步
在居住区整体设计实施过程中,景观与建筑是整个设计的两大部分,两者应该相辅相承、互相交融。
4.1 景观有建筑意识
景观设计中的建筑意识,实际上是指在设计中,景观构成的风格与建筑风格相搭配,形成居住区环境的整套体系。
4.1.1 景观设计的风格要与建筑设计相对应。景观的平面、立面设计中,要充分与建筑对应,在衬景、对景等结构形成中,保证景观与建筑的协调统一。景观色彩、风格、明暗都要与建筑一致。
4.1.2 植物配植与建筑相协调。植物是景观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不仅仅有生态效应,更与建筑搭配形成不同的空间形式。植物的选择、种植、栽培中,要突出景观的整体性,完善单一的建筑类型,充分展示整体环境的特点。
4.1.3 景观与建筑衔接得体。这里讲的衔接,也可以称之为过渡。建筑与景观在居住区环境之中是共生的,二者良好的过渡融合,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一方面可以以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过渡,另外也可以以植物、假山等景观进行过渡,在视觉上给居民制造一种和谐得体的景观。
4.2 建筑有景观意识
建筑在进行设计中就应该意识到,在居住区环境中,建筑本身就是景观的一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的设计中,就多次结合自然条件进行构思,将建筑置于环境之中,形成特色的景观效果。这样的建筑在强调基地特质的前提下,展现整体性的思维,使建筑、景观融为一体,互相呼应。
总之,建筑与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被有意识地联系到一起,在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中,形成景观、建筑的一体化,使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5 景观先行——以风景园林主导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景观先行”是一种主张以风景园林为主要地位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中,以风景园林师作为主要设计师,与规划、建筑等多专业融合,完成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越来越受居民的重视,环境设计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环境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风景园林主导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以风景园林专业为导向,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介入方案之中,结合规划师的设计方案,做到景观与规划协调的规划方案。接下来与建筑设计师交流,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中寻求平衡点,达到景观特点的最大化。最后,由风景园林师设计整体景观,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完善设计,使居住区环境达到整体性的统一。
景观先行只是一个趋势,在当今的设计中并不多见。我由衷的希望在新的时代来临之时,设计师们在思考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找到这样一种设计方法,多学科的交融,真正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