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姗姗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例析
朱姗姗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注重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的交际功能,能凸显出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目的和交际效果。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以一则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从修正原文错误、压缩原文信息、借用目的语结构、显化隐含逻辑四个方面对原文进行阐释性改写,可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达到跨文化翻译的交际目的。
功能翻译理论;科技论文摘要;交际目的;改写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要旨和精髓。对科技论文来说,其摘要的质量不可小觑。虽然人们常说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但承载科学信息的语言是有疆界限制的。国内许多科研人员很难像用自己的母语那样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希望自己在漫长而艰辛的科学研究中的任何发现与成果都能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亦希望与同行分享,但常常因为其论文摘要译文——一扇让世界了解论文核心内容的窗口——质量不高,而在国际学术界面临被冷落和被边缘化的境地。这不禁让人想到中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倘若不是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对他的作品的卓越翻译,莫言不可能摘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既然优秀的翻译能够达到与原作平分秋色的效果,那么,科技论文的作者、译者与读者通过摘要进行等值等量的沟通与交流也是有可能的。为此,笔者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一篇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以期对科研人员将他们的科研成果顺利推向世界,与国际学术界实现有效对话提供一点启示。
在异彩纷呈的西方译论中,以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J.Vermeer)、玛丽·斯奈尔-杭贝(Mary Snell-Hornby)、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代表人物的西方功能翻译理论能够享有一席之地,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其对翻译研究的贡献而言,该理论弥补了传统“等值”观的不足,“有利于改变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之间的内部对立局面”[1](P29),“为一些违反现有翻译标准但却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引起人们对一些传统上不提倡,但从实现译文功能角度来看有时是必需的翻译方法重新评价”[2]。功能翻译理论最核心的理论是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与翻译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这两大核心理论的精髓是:其一,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3](P101),即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取决于译文的需要,取决于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其二,翻译是一种互动行为,是一种“文化转换”(cultural transfer)、一种“交际互动”(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一种“跨文化活动”(cross-culture event),是一种涉及委托人、译者、接受者等多方专业人士集体参与的整体复杂行为[4](P47)。这里所指的互动,“绝不是仅限于语言层面的‘符码转换’过程(transcoding process),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文化转换活动,关注的是原文发送者与译文接受者之间交际情景下的互动”[5]。因此,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来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写,而且“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 (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1](P25)。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原文,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功能[6]。
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实属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翻译。按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论文摘要具有信息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文本(appellative text)的特征,译文的预期读者或译文的受众可能包括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学者和一些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者。他们接受译文的动机,有的是想检索到其感兴趣并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有的是想在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中发现、录用高品质的论文。由于以汉英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使用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和语言风格,为了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译入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读者易于接受的译文[7]。下面请看一则科技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各级公安机关为了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公安机关为了加强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管理科技化等手段,来推动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规范建设,依据当地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涉案财物管理工作全部纳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和信息化管理。
本文以XX市公安局为研究对象,结合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平台设计以及进行系统用例图、类图和顺序图的UML建模等。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基于Java EE架构的B/S模式,Web浏览器作为前台的用户界面,使用了成熟的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这种设计技术具有高效、易维护、耦合度好的特点。系统经过不断的测试和修改,已投入实际使用。
本文所开发和设计的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涉案财物管理中来,它完善了公安部门涉案财物的日常管理,为办案民警提供了统计分析有效案情的依据,从而能大大提升涉案财物的管理水平。同时该系统在公安领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物品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以上这则摘要是“照搬直译”,还是有所取舍地翻译,需要译者根据作者的意图、译文的功能和目的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做出选择。从整篇文字来看,论文作者是想推介一项已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公安部门的涉案财务管理,具体内容涉及该系统开发的理念、设计技术、适用范围以及它的主要特性。整篇摘要结构清晰,共有三段:第一段表明了此次研究的目的,第二段详细说明了研究方法,第三段点明了此次研究的结果。但是其表述却信息重复,有时甚至颠三倒四。若生搬原文,一句一句对照原文译出,不仅不能忠实于原文,反而会使行文臃肿、堆砌,使信息模糊、失真,阻碍译文功能的发挥。所以,要实现原文与译文功能上的信息对等,翻译时决不能“照搬直译”,否则难以保证原文实质性信息通畅准确地传达。这里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文进行改写。
(一)原文修正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经常会遇到翻译原文中存在错误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译者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分析理解,有时甚至需要修正原文。西方翻译理论家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曾提到“必要时可对原著加以修正”[8](P124)。本篇摘要中也有几处语言性错误,不符合中文的语言规范。如,文段第一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各级公安机关为了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虽然句号代表此句的终止,但依据中文语法,此句只有主语,没有谓语。因此,通过分析各分句间的关系和逻辑判断,此句应修改为: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了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正在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又如,第三段第一句“本文所开发和设计的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通过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涉案财物管理中来”,应该改为“本文所开发和设计的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涉案财物管理中来”,否则语句不通。这些语言性的错误若不仔细推敲,很容易忽视,却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对译文的表达,所以在着手翻译前应识别错误、梳理原文并修正错误。
(二)信息压缩
由于处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译文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与原文读者不尽相同。翻译时,如不根据具体情况,将适合原文读者的信息量进行变通处理,而是亦步亦趋,拘泥于原文,“忠实”地把什么都译出来,会造成内容繁杂、信息重叠、逻辑混乱,使译文读者难以把握其文章主旨。汉语行文中常常含有无实质性内容的信息,这是因为汉语具有虚中带实的特点;而英语行文崇尚简洁明快,逻辑严谨,对语义重复、过度修饰是不能容忍的。毕竟“译者不可能像原文作者那样提供同样数量或同样性质的信息”[1](P35)。原文中的某些信息在译语环境中非但没有交际价值,反而还会占用文本空间,损害译文的信息功能。因此,汉译英时应一方面顾及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接受能力,对超额信息进行变通处理,如压缩、解释等;另一方面,应对没有实质意义的表达修饰成分进行删除[9]。
笔者认为,原文中“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属于典型的“华而不实”的表述,带有明显中式空话、套话的特色,对译文读者无实质意义,完全可以忽略不译。另外,文中“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管理科技化等手段,来推动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规范建设”,以及“依据当地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涉案财物管理工作全部纳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这几个分句的表述重复,可归纳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公安执法尤其是涉案财物管理。基于原文这些语言特点,为避免信息过于繁杂琐碎而影响译文读者对主旨的理解,译者可以通过归纳法提炼原文信息,将原文第一段压缩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公安机关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来规范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因此,本文旨在为公安部门设计开发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帮助其实现实时、动态和信息化管理。信息压缩后,摘要第一段可英译为:
To enhance efficiency,the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ies in China have made use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gulate law enforcement.This research aim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system to manage the property involved in cases,achieving a real-time,dynamic and informative management.
(三)“共干多枝”
人们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的句型结构是“大树参天,枝繁叶茂”,而汉语则是“碧波万顷、层层推进”(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流动)。确切地说,汉语形散神聚,“意尽为界”;英语则是以形显义,以形统意。根据英语修辞学,在英文的表达中,语义重心要放在主句里,以表示其凸显强调的语用意义,非语义重心应置于从属结构中,以表示其非凸显的次要地位。从属结构可以是一个限定分句、非限定分句或无动词分句(verbless clause),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主要是介词词组[10](P553)。就主句而言,已知信息应放到句首,新的信息或强调的信息应置于尾部,即所谓的尾部焦点(end focus)。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语义信息处在同一个语义层次上,就应该用并列结构将其表达出来。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将汉语里通过上下文表现出的凸显等语用意义,通过英语的句法结构再现出来[9]。
摘要第二段第一句中,可将“本文试图详细阐述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译为主句,“以XX市公安局为研究对象”、“结合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的方法”及“包括系统的……”作为从属成分,用分词短语、宾语从句、介词短语译出。第二句中,“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基于Java EE架构的B/S模式”是主干句,其他分句可用介词短语、分词短语、限定性定语从句译出。第三句采用被动语态翻译,符合科技论文的语言特点。译后的语段呈“共干多枝”的形态,语义关系一目了然。按照英文句法的表达方式,摘要第二段可英译为:
This thesis,taking XX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s the research subject,attempts to give a detailed account of how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roperty involved in cases is developed with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i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including the system's feasibility and the demand analysis,the design of system function platform and the case diagram,the class diagram and the sequence diagram of UML modeling.This system for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is based on the EE Java B/S model,with the Web browser as the user interface,supported by the matured Struts2+Spring+Hibernate framework technolog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iciency,easy maintenance and good coupling as well.It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through tests and modifications.
(四)显性衔接
汉语的衔接逻辑是意合的、隐性的: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造句富于弹性,灵活多变,着重意念,颇多隐含。因此,汉语行文中常会出现逻辑关系不明晰、信息关联弱、信息冗余等现象,常有不同范畴的信息、不同结构的短语与小句、不同性质的短语或词汇混杂在一起,让人顿生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如果按照原文的线性排列生硬移植的话,势必造成译文的逻辑牵强、信息杂乱冗余、语言艰涩不地道,致使译文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无形中损害了译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与翻译目的相悖。因此,需要对原文信息的衔接逻辑进行显化处理,即发挥译入语逻辑铺排的表达习惯,用代词、关联词等,使模糊的语义关系变得逻辑清楚、自然流畅。摘要第三段可译为:
This system combines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property involved in case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s by provid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police.Its use is also prevalent in public security.Therefore,it can be applied in the network management of other items.
此语段省略了令读者如雾里看花的冗余信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涉案财物管理中来”,使语义更加明晰。同时译文妙用介词+分词的结构“by providing…”,连接汉语原文中表面看似和前一动词“完善”引导的分句并列的分句“为办案民警提供统计分析有效案情的依据”,使其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译文还巧用代词“its”和“it”,既避免了多次重复“system”,又使句子之间的连接显性化。另增译插入语“Therefore”,既辨明隐含的逻辑关系,又起到总结全段、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译文更具客观性、可读性,符合译文受众的审美期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
从功能理论的观点出发,实现译文交际目的的关键是译文是否能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即可读性。因此,摘要翻译应排除一些不利于文化转换和交际互动的因素,跳出不同语言文化的藩篱。唯有如此,才能站在跨文化活动这一高度,避免不顾传播效果、交际目的等重要因素的死译、硬译,用自然地道的译文,去打动和吸引更多的译文读者,使其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获取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
[3]Reiss,K.& Vermeer,H.J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 einen Translatins Theorie[M].T·bingen:Niemeyer,1984.
[4]Snell-Hornby,Mar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6]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7]卢卫中.语境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制约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8]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袁晓宁.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外宣英译特质——以《南京采风》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2).
[10]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2016-05-08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2015117)
朱姗姗(1985-),女,湖北荆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实践、外语教学研究。
H315.9
A
1673-1395 (2016)07-00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