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6-03-25 09:26汪佐丽熊茂荣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汪佐丽,熊茂荣(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汪佐丽,熊茂荣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摘 要:分析“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包括重塑师生关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承民族文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家校合作渠道和沟通平台等。

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对策

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迁时代,价值取向呈现出趋势多元化,这在“90后”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矛盾而复杂的“90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和心理辅导是高校教师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1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观常常表现出困惑、幼稚、矛盾的一面。

1.1思想认知直观而片面

对于社会现实问题,“90后”大学生注重直观感受,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知,理解和判断多带有随意性。他们的爱国热情大多从感性认识出发,没有深入到理性认识的层次,在重大事件中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看待某些政治事件上,他们以个人发展为视角进行评判,自我意识强烈,导致政治观倾斜。

1.2思想和行为态度冷漠而肤浅

很多“90后”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也有学生喜欢文化艺术,但主动喜爱中国思想政治文化的人数却是极少的。我们调查发现,很多“90后”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要么逃课,要么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做其他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迟到、早退的现象更是常见。他们的政治态度冷漠,不愿意主动参与各类思想政治文化宣传。一部分人常以寻开心和引起别人注意为目的,在网络上戏谑领袖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排斥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1.3价值观、心理情感偏激而盲目

大部分“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优越,他们对社会期待值较高,对美好的结果急于求成,而忽略历史根基和现实发展水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片面追求欧美文化和流行时尚,抵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盲目追求外在的“高大上”,忽视内在精神培养和人文塑造。他们外表自信,内心却敏感脆弱,心理素质较差,不容易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观。

1.4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取向模糊而功利

大多数“90后”大学生入党的态度比较实际和功利,认为对个人以后发展比较有利的高校党政工团活动,他们会愿意或者被迫参与。原因大约有:功利,对今后发展有利;被迫,学校强制组织;从众,盲目随大流。

1.5思想政治信仰多元而矛盾

高校“90后”大学生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渠道和媒介日益多元化,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等媒介成为“90后”喜爱而热衷的学习和社交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媒体,他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信仰和不同宗教活动,对流行趋势把握得比较精准。但有些“90后”大学生选择盲目崇拜外来的信仰,而当这种盲目选择或盲目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抵触,或与自我的真实内心相抵触时,他们的行为往往会表现得矛盾而叛逆。

2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形成,是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与家庭、学校等小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发展

“90后”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和成长的新生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祖辈曾走过的曲折和艰难道路,没有体会过父辈所遭遇的政治风波和生活磨难,没有感受过更早一代青年人的困惑与迷惘。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言论自由、生活相对富裕的中国,一个门户大开、西学渐进、标新立异、色彩缤纷的多元化世界。他们面对诱惑时,内心容易出现挣扎、困惑和迷乱,在周围因素的影响下,心态容易不稳定。面对家长的保护与干涉,他们更容易产生矛盾和叛逆的心理。

2.2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速,高校连续扩招,精英教育迅速演变为大众化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与前辈相比明显不足,他们更关注小我的前途命运,而忽视大我的精神实现。另外高校扩招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和困难。2014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

2.3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尽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案例非常少,但是新规定的颁布在事实上潜藏着导致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普遍的风险。而男女生在外租房同居往往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性知识不足也会带来身心危机。

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设置了专职辅导员岗位,这种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管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但是负面影响也伴随而生。一名辅导员要带领200多名学生,实在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人辅导;辅导员不直接参与本班学生的教学工作,如果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联系沟通不紧密,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就很难有直接的感知和掌握。有研究者指出:“专职辅导员制度化淡化和消解了广大专业课教师的学生管理责任与热情,其结果是全日制高校力量的退化。”

2.4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的现实背景

目前我国“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城镇户口中的比例更高。他们在“6+1”(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人围绕一个小孩)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就备受呵护与溺爱。其性格的养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个体意识极强、群体意识淡薄;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习惯于接受长辈的直接和间接的帮助,甚至是“替代完成”,其依赖性较前几代人要强。随着家居门户的独立,家庭之间的沟通较少,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在闭塞的私人和家庭空间中长大,缺少与外界的互动与交流,适应社会和陌生环境的能力较弱,而自我防范意识较强。

3 “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90后”大学生正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身上有诸多不足,但同时也有着开放、充满活力与激情、勇于创新等宝贵优点。根据以上的分析,社会的不同外在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共同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以及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的减弱。高校无疑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引导、激励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政治观;培养其健康、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品格。

3.1引导师生关系重回礼仪邦交状态

3.1.1加强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是“80后”,由于“80后”尚且年轻,本身也具有学识不够丰富、个人心智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对当前社会政治形势把握不足等问题,所以加强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势在必行。

3.1.2突出重点,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有效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梦想

帮助大学生成才,其具体落脚点在于帮助大学生就业。扩招后的大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有高有低,如何将就业作为学生的内需,让学生从自我意识上清楚了解这一点是第一步;如何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是第二步;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时间、有效把握自我和外在因素是第三步;搭建各种就业平台,做好人才输送桥梁是第四步。

3.1.3全面参与,提高育人积极性,专业课程应以育人为导向,增强育人环节

课堂虽是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要阵地,但任何单一的科学、技术培养出来的只是高科技机器。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高科技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专业课教师参与育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应将正确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生真谛,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净化和升华思想。

3.2基于互联网思维,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3.2.1创新内容、方法和渠道,打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和氛围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交流方式和媒介层出不穷,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应时、应势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媒体,将主导思想通过多种包装、媒介传递给当代大学生。把糖衣炮弹换为糖衣教育,把传统说教改为乐趣智导,积极吸引他们的参与。

3.2.2改革课堂,注重实践环节,规划思想政治课程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下来,学生听进了多少,是否明白,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也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去用心体会,去深入理解,对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实际行动和真心感悟。因此,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亟需改革。笔者尝试着研究能否将“基于实践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把“目标”“情景”“行动”“模拟”“检验”等环节融为一个整体,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让“90后”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思想,并在实际行动中感悟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十八大、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

3.2.3改进方法、创新求变,将隐蔽性和渗透性教育贯穿其中

传统说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90后”大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各种思想理念充斥在他们周围,他们需要有力的论据去证实自己的选择或被说服。他们自主性强,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响应一些社会观念或行为,但是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面对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就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其骨髓,渗透到内心。大张旗鼓的形式只能让他们望而止步、心生反感,潜移默化的方法才能吸引他们慢慢进入。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剧、广告宣传片、网络游戏、社区互动等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武器和载体,对它们的正确使用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在行为辨别、文化比较、内心对话中感染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在内心世界觉醒并明晰自己的方向。高校教育要改进方法,采用隐蔽、渗透的方式开展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3.3打造魅力校园,传承民族文化

3.3.1弘扬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底蕴厚重而博大。面对“韩流”“欧美风”等文化入侵,弘扬民族文化,把自己的根留住,让“90后”大学生一代、青少年一代、少年儿童一代,认识、了解、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是作为各个阶段学校必须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高校作为知识殿堂和人才培育的摇篮,更要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精髓永世传承。

3.3.2传承文化、营造氛围,在校内开展传统节日和国家大事的宣传和纪念性活动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各地区、各城市都在重大节日期间隆重装扮自己,营造节日氛围,积极宣传传统文化。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聚集的地方,是我们管理者不能忽视的阵地。在国家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学校重大历史纪念日期间,均可以适当装扮校园、营造热烈气氛,让“90后”大学生感受其中,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弘扬思想。

3.4开发网站、利用现代传媒,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据调研,在校大学生中80%以上配有电脑。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沟通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大大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频道”“网上咨询室”“网络学习园地”“网络党团互动社区”等网站,在网络上开展线上活动。另外,教师在利用QQ、博客、微博、微信、MSN等工具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3.5整合资源、家校联动,建立家校合作渠道和沟通平台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和教育影响上都具有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校应探索与学生家长、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互相配合,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家校合作信息库,举办新生家长见面会、毕业生家长见面会,设立家长接待日,以及走访学生家长和家庭;可以利用书信、电话、短信等方式沟通;可以搭建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包括建立班级家长QQ群、家长之窗网站等。总之,整合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建立家校合作长效机制,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与所作出的一系列行为,必将带动社会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高校教育必须融合社会资源,利用不同层面的平台,主动、积极地思考与创新,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结合时代精神和需求,培养出能力超群、性格独立且健康的时代精英。

参考文献:

[1]刘小云.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义现象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吴萍.论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3]姚迎春.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4]郭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6]周文娟.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

[7]陈霞,王新刚,贾甚杰.大学生人生价值调查分析及建议[J].职业与教育,2007(3):64-66.

A Study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1990s and Relevant Solutions

WANG Zuo-li,XIONG Mao-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P.R.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1990s and possible cau-ses as well as presenting relevant solutions like remodeling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innovat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broaden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ing channels 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for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 after 1990s;value orientation;solutions

作者简介:汪佐丽(1982-),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7-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32(2016)01-0024-03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