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芬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台北11605)
穿梭他界与我界:鹿忆鹿的神话研究
高莉芬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台北11605)
鹿忆鹿早期的神话研究主要关注大陆南方民族的史诗,从1997年开始,鹿忆鹿除了对大陆南方民族的口传叙事进行汇整研究外,重心亦移转到对台湾原住民神话的探究。除了文献分析法外,鹿忆鹿运用田野调查法,亲自走访大小部落进行田野调查,采集搜录当代社会中神话与信仰的相关资料,以见神话的发展与衍变。关于山海经神话研究,鹿忆鹿结合版本文献学、地理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从日用类书《诸夷门》中的远国异人、山海异物和图像一端切入,另辟途径,以见两者之关联。鹿忆鹿的神话研究从不预设立场,从大陆南方民族到台湾原住民,到《山海经》与《诸夷门》的图像与版本,都是真实与想象并进,在关怀自身与周遭人类的生活文化与信仰中提出叩问,开展研究。
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版本文献学;地理学;图像学;山海经;诸夷门
在笔者尚未踏入神话研究领域,还在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探秘时,鹿忆鹿的神话研究即已享有盛名。她的洪水神话研究成果更是当代神话学者必读的论著之一。笔者是先认识鹿忆鹿的研究,而后才认识鹿忆鹿本人的。她师承著名神话学家王孝廉先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承素养。从研究生到当代神话学者,她对于少数民族文学与神话长期深耕,投以关注与热情,研究不断地深入,视域亦不断地扩大,并进一步显示出她独到的观察与见解。她在散文集《临溪路70号》中曾言,自己不在临溪路70号,就在往临溪路途中。而她在学术研究领域亦然,不在神话的国度里,就在前往神话国度的路途中。鹿忆鹿就是这样充满探索与思考的能量,并具有高度行动力与实践力的神话学者。
鹿忆鹿早期的神话研究主要关注大陆南方民族的史诗。20世纪90年代,她便多次前往当时台湾神话研究者尚较少接触的西双版纳进行调研工作,博士论文《傣族史诗研究》[1]即是探讨傣族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之具体成果,日后更持续撰有相关论文, 1996年出版《傣族叙事诗研究》[2]一书,总结了她长期从事傣族史诗田野调查的研究心得与成果。由于史诗与神话都是民族口传叙事的重要载体,其后鹿忆鹿在傣族史诗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陆南方民族如苗族、彝族的神话,发表《洪水后兄妹婚神话新探》[3]、《南方民族的洪水神话——从苗瑶彝谈起》[4]、《彝族的洪水神话》[5]等文。《眼睛的神话——从彝族的一目神话、直目神话谈起》[6]一文,更跳脱人类学与民族学惯常以眼睛象征道德的观点,从神话学的角度指出眼睛的神话作为族群的标志的意义。凡此相关成果,深受学界肯定。
从1997年开始,鹿忆鹿除了对大陆南方民族的口传叙事进行汇整研究外,重心亦移转到对台湾原住民神话的探究。台湾原住民神话研究是其神话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延续早年的大陆南方民族洪水神话课题,她的原住民神话研究也是从洪水神话着手。2002年《洪水神话——以中国南方民族与台湾原住民为中心》一书,除了统整过去对大陆南方少数民族、台湾原住民以及有关鲧禹的洪水神话研究成果,也对台湾原住民神话、南岛语族、南亚语族神话展开初步梳理。以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将台湾原住民神话置于南岛语族、南亚语族的文化网络中展开探究,论述视野宽闳,颇具意义。
鹿忆鹿深耕原住民洪水神话领域十多年的研究精华。她指出,大陆南方民族普遍流传箱舟漂流型的洪水神话,大都与兄妹婚或天女婚母题结合,婚后生下肉球或肉块而切碎扬撒,繁衍人类,成了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的起源。洪水是宇宙秩序被破坏而重建的过程。而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在神话情节上比大陆南方民族更复杂多变,不太强调洪水给人类带来灾害或人类因而灭绝,相反的,更着重解释原住民文化的起源。藉由对原住民洪水神话中“洪水后再传人类类型”、“蛇鳗引起洪水类型”、“退水方式”、“避水高山与木臼”、“取火种神话”的分析,并与日本八重山神话、印度洪水神话、菲律宾达路宾人神话等南岛语系民族的神话进行比较,鹿忆鹿指出,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不只是箱舟漂流型和洪水后近亲婚再传人类主题,更包含族群迁徙、部落缘起、火种的来源、食物的来源、祭典的缘起等,甚至解释动物特征、猎头习俗、纹面习俗等,蕴含多样的神话母题。
2002~2010年,鹿忆鹿持续以台湾原住民神话为关注重心,论题扩及于台湾原住民的人类起源神话、粟种神话、火种神话等,系统且全面地考察台湾原住民神话与文化。陆续发表《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7]、《女子国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①参见鹿忆鹿:《女子国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载花莲教育大学民间文学所《民间文学研究通讯》创刊号。、《我界与他界——从台湾原住民谈起》②参见鹿忆鹿:《我界与他界——从台湾原住民谈起》,淡江大学“第八届东亚汉学会议”论文,2005年。、《神话与信仰——以台湾原住民的石生、蛇生、壶生神话为例》[8](P113~134)、《赛夏族矮灵祭所反映的粟种神话信仰》③参见鹿忆鹿:《赛夏族矮灵祭所反映的粟种神话信仰》,日本福冈大学“第二届环中国海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2006年。、《偷盗谷物型神话——台湾南岛语族的粟种起源神话》④参见鹿忆鹿:《偷盗谷物型神话——台湾南岛语族的粟种起源神话》,载日本西南大学《国际文化论文集》第22卷第1号,2007年。、《文化英雄——台湾原住民神话中的取火动物角色》[9]、《从小米神话传说探讨台湾原住民文化》[10]等文,从神话中探究台湾原住民各族对族群、谷物、火种乃至其他文化起源的观点。
《文化起源神话——试论台湾原住民的火种神话》⑤参见鹿忆鹿:《文化起源神话——试论台湾原住民的火种神话》,“中国创世神话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2008年。一文,以跨族群的视角,探讨原住民的火种神话母题。研究指出,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类型与大陆南方的少数民族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点。鹿忆鹿指出,在早期保存和传播火种的洪水神话中,小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台湾原住民的取火神话中,动物发挥着重大作用,由此推论出台湾原住民的取火神话应较原始。在火种起源神话中常见到火存在于人体内的叙述,特别是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南美等地。鹿忆鹿以比较神话学的视角指出,台湾原住民火种神话与其他南岛民族不同,而与大洋洲许多岛屿的原始民族一样,较少火种藏于身体的情节,常见鸟类取火的母题,而取火神话又多与洪水叙事结合,成为东亚地区文化起源神话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跨族群、地域、语族的文献查找过程中,鹿忆鹿发现弗雷泽(J.G.Frazer,1854~1941)1918年出版的《旧约中的民俗》与1930年出版的《火种起源神话》二书中,都提到过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与火种神话,而相关资料都是由日本学者石井真二所提供,其中存有与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的官方档案上不同的神话异文,颇为珍贵。此一成果却历来为学者所忽略。
关于原住民粟种神话,鹿忆鹿在《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中提及,台湾原住民神话中的小黑人、地底人拥有谷种、弓箭,甚至会使用巫术,而他们所拥有的谷种、器具也成为被偷窃的对象。小黑人神话、地底人神话叙事者似乎在说明谷种、火种非原来所固有,谷种、火种来自一个远方的神域。鹿忆鹿从文化英雄的角度思考小黑人、地底人神话叙事,小黑人神话或被认为是历史的呈现,或是被夸张、被污名化,而被污名化的同时亦有被神圣化的可能。与小黑人神话一样被视为非我族类,且可与中国古籍记载、世界各族神话母题相参照的,还有原住民神话中的女子国神话。在《女子国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中,鹿忆鹿跳脱母系制的观点,回归神话叙事本体。她指出,台湾原住民的女子国神话有许多迎风受孕的母题,与St.Thompson母题索引中所提的太平洋南岛诸族神话有极大的相似性,应属太平洋周围文化圈共同的神话类型。台湾原住民的女子国神话,只是一种对远国异民族的态度,与母系社会、中国古典文献并不必然有一定的渊源。
从鹿忆鹿对台湾原住民洪水神话、火种神话、小黑人神话、女子国神话的考证,可以发现她在文献搜罗上的全面性,从中国古籍,到日、韩、西方学者的调查采录与研究资料无不囊括;在族群比较上,从早年的大陆南方民族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诸族等南岛语系与南亚语系皆有涉及。缜密宏观的研究思络与态度,开展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献分析法外,鹿忆鹿运用田野调查法,亲自走访大小部落进行田野调查,采集搜录当代社会中神话与信仰的相关资料,以见神话的发展与衍变。除了传世文献,更扩及于图像数据,以多重证据的研究方法与视野,企图厘清神话的面貌与文化嬗变的痕迹。2008年《单士厘与拉奥孔——兼论晚清学者的神话观》[11]一文,讨论了单士厘从神话雕像美学的角度面对西方神话的遗存,而不少晚清学者对神话的关注却主要在经世致用、启迪民心一端。由于《山海经》是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古籍之一,鹿忆鹿亦着手探究明清以来中国文人对《山海经》的态度。2010年起,《山海经》图像研究成为她此期的关注课题,陆续撰成《明代的〈山海经〉研究——以〈中国日用类书集成〉为中心的考察》①参见鹿忆鹿:《明代的〈山海经〉研究——以〈中国日用类书集成〉为中心的考察》,“新世纪神话研究之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通俗文学与雅正文学)论文,2009年。、《明人的异域观——〈山海经〉和日用类书的比较考察》②参见鹿忆鹿:《明人的异域观——〈山海经〉和日用类书的比较考察》,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第27届系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0年。、《明代的远国异人——以胡文焕的〈新刻臝虫录〉为中心》③参见鹿忆鹿:《明代的远国异人——以胡文焕的〈新刻臝虫录〉为中心》,“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2010年。、《明代日用类书〈诸夷门〉与山海经图》[12]、《“远国异人”在明代——从〈异域图志〉谈起》[13]、《〈异域志〉与〈异域图志〉考释》④参见鹿忆鹿:《〈异域志〉与〈异域图志〉考释》,“第二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2年。、《异物与异人——胡文焕对〈山海经〉的图文叙事》⑤参见鹿忆鹿:《异物与异人——胡文焕对〈山海经〉的图文叙事》,淡江大学中文系“第十三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年。、《殊俗异物,穷远见博——新刻〈山海经图〉、〈臝虫录〉的明人异域想象》⑥参见鹿忆鹿:《殊俗异物,穷远见博——新刻〈山海经图〉、〈臝虫录〉的明人异域想象》,“创新与创造:明清知识建构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4年。、《〈臝虫录〉在明代的流传——兼论〈异域志〉相关问题》[14]等文。鹿忆鹿由晚明日用类书《诸夷门》中的图像出发,结合版本文献学、地理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对现实与虚构并存的远国异人图像进行连续性考察研究,成果丰硕。
《山海经》有文有图,关于山海经神话研究,鹿忆鹿乃从日用类书《诸夷门》中的远国异人、山海异物和图像一端切入,另辟途径,以见两者之关联。日用类书是由庶民的日常知识所建构,晚明时期此类书籍开始大量出版,其中的《诸夷门》搜罗不少现实与虚构并存的远国异人图像,鹿忆鹿透过各家版本图像的比较析辨,展开系统性的晚明日用类书与《山海经》神话关联的研究,其研究又可从版本文献、神话地理与《山海经》图像三个方面而论。
在版本文献学上的比较,撰有《明代的〈山海经〉研究——以〈中国日用类书集成〉为中心的考察》、《明代日用类书〈诸夷门〉与山海经图》、《〈异域志〉与〈异域图志〉考释》、《〈臝虫录〉在明代的流传——兼论〈异域志〉相关问题》等文。以众多日用类书中的《诸夷门》为起点,由其中“山海异物”、“远国异人”的分类图文,追索收录诸夷图像的《臝虫录》版本之流传,并进一步查索《异域志》、海内外孤本剑桥大学《异域图志》、《新编京本臝虫录》、《新刻臝虫录》之间的成书渊源与流传。由“去应天府马行O月”、“去金陵二万五千五百五十年”等文本线索,合并图像的比较分析,缜密地查考、厘订各版本中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转移定向,这样的版本成书厘订,已使此篇文章拥有相当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在日用类书之外,鹿忆鹿以《山海经》为中心,锁定专门版本的《用图说故事——明代蒋应镐的绘图本〈山海经〉》①参见鹿忆鹿:《用图说故事——明代蒋应镐的绘图本〈山海经〉》,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第30届系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年。,详细地审视蒋应镐所绘图像于《山海经》文本中的受容与变异,分析蒋本的成书背景、渊源,并以这篇文章作为日后《山海经》图像研究的开展,成为其余《山海经》图像的前导式研究。另外,扩大范围探寻中国与日本的山海经图比较,而撰写的《日本的山海经图——〈怪奇鸟兽图卷〉与〈异国物语〉》②参见鹿忆鹿:《日本的山海经图——〈怪奇鸟兽图卷〉与〈异国物语〉》,东吴大学中文系“会通与转化——第二届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3年。,也是发掘域外资料,从《山海经》中的图像与异兽传播,彰显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在神话地理的研究上,《明人的异域观——〈山海经〉和日用类书的比较考察》、《“远国异人”在明代——从〈异域图志〉谈起》、《殊俗异物,穷远见博——新刻〈山海经图〉、〈臝虫录〉的明人异域想象》为其代表论述,建构了明代庶民知识系统中对于未知的空间边陲想象,召唤了远古的《山海经》的想象地志观。鹿忆鹿透过诸篇文章的渐进式求索,勾勒出明代想象异域、异人、异物的轮廓。并且,精细地审视版项的各式线索,也使明人的心灵图像更能显著开显。另外,《神话或地理——元明地图上的昆仑》一文,将神话地理学的研究聚焦于元明地图所载之昆仑上,藉由真实地理中的虚构神话认知,由神话中所标举的仙山昆仑,再到元明舆图中作为黄河源的昆仑天地心,具体而微地发掘元明两代对于边陲虚构与写实兼容的特有思维。
关于《山海经》神话地理图像之研究,研究成果如《〈山海经〉中的一足形象与图像探析——兼论奇肱国与奇股国问题》[15],由《山海经》中的一足文字形象与图像证据层层论证,最后阐发《山海经》中的奇肱国实则可能为奇股国之误植,并且求索与其他族群独脚形象的关联,认为其独脚形象应非孤例。《陆吾——明清的〈山海经〉昆仑山神图像比较》③参见鹿忆鹿:《陆吾——明清的〈山海经〉昆仑山神图像比较》,“中国昆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论文,2013年。则以陆吾为中心,以明代的图像文献检索其昆仑山神祇在山海经图中的共性与殊异。由于《山海经》中的山神在文本中频繁出现,但对于其形象与属性特质,在文本与图像的研究中并未见系统性的研究,论文虽以陆吾为中心,实则扩展延伸至《山海经》诸多异兽类型的神兽,体察其独特的身体想象。
史诗、神话口传叙事与图像叙事虽然具有想象虚构的成分,然而,言说者、创作者与传述者的认知却可能是真实而神圣的临在。鹿忆鹿的研究进路,优游于真实与想象之间,不站在本位主义的角度去剖析原住民神话与《山海经》神话图像,而是立足于神话讲述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知世界的疑惑、想象与解释,来看待原住民神话与《山海经》神话图像。鹿忆鹿的神话研究从不预设立场,从大陆南方少数民族到台湾原住民,到《山海经》与《诸夷门》的图像与版本,都是真实与想象并进,在关怀自身与周遭人类的生活文化与信仰中提出叩问,开展研究。鹿忆鹿不局限在书面文本资料,而是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叙事的本质,直指核心,叙事不论是以口传或是图像表述,都企图发掘在这些非书面文字的文本中所隐蔽的人类真实心灵以及面对世界的方式。
祖籍安徽、出生于澎湖的鹿忆鹿,从对大陆南方民族神话的追寻,到对台湾原住民神话与文化的观照,从原住民神话世界的探讨到《山海经》远国异人、山海异物的搜奇征异,从中心与边缘,在大陆与台湾之间,她就在此一广阔的思考坐标上描画出这些年来所关注的神话研究轨迹。神话,是人类的生活经验与虚构想象所汇聚出的思与诗的盛宴,于鹿忆鹿,那也是一处滋养心灵与思考的沃壤,又像是一双翅膀,使她悠游飞翔,上下求索,来去古今,自由地穿梭他界与此界。鹿忆鹿的神话研究,既是研究考察,亦是心灵书写,在研究中反思回顾,复而在反思回顾中持续研究,寓理性之思索于诗意之笔触,她凝视神话的眼光也深刻形塑着她鲜明而独特的研究思路与书写风格。
[1]鹿忆鹿.傣族史诗研究[D].东吴大学,1992.
[2]鹿忆鹿.傣族叙事诗研究[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
[3]鹿忆鹿.洪水后兄妹婚神话新探[J].东方文化,1993(3).
[4]鹿忆鹿.南方民族的洪水神话——从苗瑶彝谈起[J].汉学研究, 1996(1).
[5]鹿忆鹿.彝族的洪水神话[J].东吴中文学报,1998(4).
[6]鹿忆鹿.眼睛的神话——从彝族的一目神话、直目神话谈起[J].东吴中文学报,2002(8).
[7]鹿忆鹿.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J].民族文学研究, 2004(4).
[8]鹿忆鹿.神话与信仰——以台湾原住民的石生、蛇生、壶生神话为例[A].2006年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
[9]鹿忆鹿.文化英雄——台湾原住民神话中的取火动物角色[J].民间文学年刊(增刊),2009(2).
[10]鹿忆鹿.从小米神话传说探讨台湾原住民文化[J].大同大学通识教育年报,2010(6).
[11]鹿忆鹿.单士厘与拉奥孔——兼论晚清学者的神话观[J].兴大中文学报,2008(23S).
[12]鹿忆鹿.明代日用类书《诸夷门》与山海经图[J].兴大中文学报, 2010(27S).
[13]鹿忆鹿.“远国异人”在明代——从《异域图志》谈起[J].东华汉学,2011(夏季特刊).
[14]鹿忆鹿.《臝虫录》在明代的流传——兼论《异域志》相关问题[J].国文学报,2015(58).
[15]鹿忆鹿.《山海经》中的一足形象与图像探析——兼论奇肱国与奇股国问题[J].淡江中文学报,2013(29).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Shuttling Other World and My World:Lu Yilu’s Myth Research
Gao Life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Taipei 11605)
Lu Yilu’s early myths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the epic of the southern continent,from the beginning of 1997,Lu Yilu in addition to summarize research on oral narrative of the southern ethnic groups,also focus shifted to the inquiry of Taiwan Aboriginal myth.In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Lu Yilu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personally visited the tribes to conduct a field survey,collecting relate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myth and belief in contemporary society,and to see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vement of the myth.Lu Yilu combined philology,geography,graph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from the foreign people,foreign body and images in daily book Zhu Yimen to cut into research on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it can to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Thus Lu Yilu’s myth research never set the default position,from the southern ethnic groups to Taiwan Aboriginesl and the image and the version of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 and Zhu Yimen.These real and imagined,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o carry out research in the life culture and belief of caring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literature analysis;field investigation;version documents;geography;iconology;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Zhu Yimen
B932
A
1673-1395(2016)10-0008-05
2016-09-10
高莉芬,女,教授,主要从事神话学与文学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