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兰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重大作用,有利于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巧解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整合资源,丰富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教学改革 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74
怎样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这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直到前几年有幸参加全市举行的思想品德教学观摩课,才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在参赛课中,教师无一例外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气氛活跃,效率高。于是笔者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尝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了这良好的开端,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活泼、自然。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扬起自信的风帆》中《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讲到“做自信的中国人”这个内容时,笔者运用网络搜集、播放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听着这铿锵有力的爱国歌曲,你有何感受?”生动的画面,配以富有感染力的爱国歌曲,让学生激情澎湃,学生纷纷表示要做个自信的中国人。借助信息技术,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巧解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我爱我家》一课时,学生对“感受家的温暖”这一重点和“无悔的奉献”这一难点七嘴八舌,纷纷发表看法。笔者没有过早给予评价,而是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下列课件。(1)真情体会——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家庭不光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基础,更是亲情的栖息地,爱的港湾,精神动力的源泉。)(2)谈谈你在自己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读一读,想一想:你热爱你的家吗?为什么?(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经济来源,是身体保障,是娱乐天地,是天然学校,是发展的大本营……所以……)(3)心语放送——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给父母寄言),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4)教师总结:“我们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让爱住我家。”如果没有前面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不会那么容易就突破了重点,巧解了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如在学习《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笔者把以下问题制成专题学习网站:①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哪些?②为什么要讲礼仪?③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礼仪习俗?④当我们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自由浏览、阅读、解决这些问题,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笔者还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很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丰富内容
思想品德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信息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有趣。如笔者在教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坚强意志的人”。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笔者找来奥斯特洛夫斯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过程的视频片段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等人不寻常的奋斗历程。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并大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应是一名有新技术新观念的有心人。运用信息技术将现实生活、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及互联网中蕴含的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融入思想品德课中去,能使课堂真实、新鲜、有趣,具有说服力和时代感。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