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6-03-24 19:11姚佰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素养语言

姚佰艳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言艺术可以包括真、善、美三个方面。教师教学语言的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的真实,不讲假话,不哗众取宠等。教师教学语言的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话,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目的,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不是以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取舍。教师教学语言的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在符合真和善的基础上要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充分反映出教师的科学精神、善良愿望和美好心声。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达情达意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涵于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者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文章内容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云雾见月明。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教师讲解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产生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二、绘声绘色的形象性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形象性也很关键。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而且讲解激情四射,那么教与学的效果会明显不同。

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挑动人心。

挑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特别是不喜欢查阅工具书。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弱点,教师就可以常在课堂上用这样的话去挑动他们:“看谁查阅这一成语的速度快?”往往是话音落,下面是一片学生翻动工具书时的哗哗声。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

再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周身更应该弥漫着书卷气息,即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三、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含蓄幽默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有所认识?比如,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教师可以请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他:“恭喜你答对了,心无旁骛表达自然准确无误!”这样这个学生上课听讲就专注了。

四、词约义丰的凝练性

词约义丰就是用最简明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练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较容易地把握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素养语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