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 汪世俊 王建峰
【摘要】本文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为背景,从专门课程、学生辅导、主题活动、教育延伸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在初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73-01
2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蓬勃开展,如何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我们课题组在市教体局的指导下,在实践中进行了有计划的探索,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源头活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发展性”的原则。
一、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核心,我校在七、 八年级开设心育课程,九年级以讲座和团体活动形式为主。
(一)内容选择——教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难,难在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首先要解决“上什么”的问题。学校学生配发了安徽心理学会编著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每学期一册。但此书偏重知识性和理论性,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强。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参考此书的内容顺序,确定教学主题,入学时“适应新环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和同学交往”,学期中“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自我探索”,学期末的“复习策略”、“考试辅导”,采用螺旋上升式的结构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加内容,比如七年级下青春期情感教育,九年级的考前心理调适。
(二)方式选择——怎么教?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分为讲座课、活动课和团体辅导课三种形式,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亲身体验和感受更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因此,我校确立了团体辅导课为主、讲座课和活动课为补充的教学形式。
团体辅导课包括团体热身、团体转换、团体工作和团体结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适合的活动,包括角色扮演、视频分享、游戏体验、纸笔活动等,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思考、合作、成长。
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咨询两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情况,困惑随之而来,有些困惑是阶段性的、整体性的,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解决;有些个别性、特殊性的困惑,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要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咨询者的选择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的技术,但在中小学对专业性的要求不必过高。中小学心理咨询员主要是针对学生发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咨询辅导,以学习、友情、亲子为多。真诚、热情、有助人意愿的老师都可以做为咨询者进行培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倾听、共情、具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就能够做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员工作。
(二)咨询开展前的宣传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精神类问题一直被妖魔化,主动进行心理咨询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对心理咨询的规范化解释和宣传显得尤为必要,这种宣传不仅仅是面向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宣传的目的一是打消学生的顾虑。二是避免心理咨询扩大化,防止全班都来咨询的情况出现。
这种宣传可以采用宣传栏、板报、手抄报、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其实最好的宣传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感受到的快乐、体验到的成长,让他们愿意接近心理老师、视咨询为“常态”而不是“变态”。
(三)咨询前后的资料记录、整理和保存
心理咨询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经验,咨询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咨询台帐、面询记录、家长沟通记录、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咨询记录,这一整套文档的使用,让每次咨询成为咨访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咨询后及时准确的记录,能让咨询者反思自己咨询中的得失、对来访者的问题有更深的领悟,也为下一次的来访积累资料 。
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德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学校的德育活动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习惯培养、青春期教育、意志锻炼,是德育和心育共同的主题,我校采取团体讲座、观看视频、发放心理老师的一封信、宣传展示、户外活动、手抄报评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参与、体验、改变、成长。
四、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
(一)心理社团工作
要想了解学生的需要,一定要让学生参加。鉴于此,我们成立了曙光心理社,学生自由参加。两年来,曙光心理社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也成为宣传心理知识、开展心理活动的主阵地。
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接受知识培训、学习指导,参与各类心理成长主题活动。社团成员不定期调查学生的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影片赏析、中考心理调适等活动。另外,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建立了曙光心理社贴吧、曙光心理社工作站,开发了社团官方APP,用网络技术更好的传播社团理念。社团还编写了心理剧《有话好好说》亲子关系心理剧,并进行了演出和拍摄。除此之外,还利用网络剧本《花开当有时》,进行了青春期情感心理剧的演出和拍摄。后期制作正在进行中。
(二)家长培训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教育。
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对七年级家长作了《亲子沟通》为主题的讲座,对八年级的家长进行《青春期成长》为主题的讲座培训结束后对家长的评价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培训非常欢迎和认可,讲座对提高家长们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起到明显的作用。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学校购置了专门的心理测评软件,与信息教师、班主任配合,在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测试结果作为学生心理档案统一保管,并计划在后续工作中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机制。
通过三年的工作,我们发现了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感受到心理教育在学校的勃勃生机,正是“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1]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2]周国韬.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