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英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广州 510520)
高校英语职业化特色教学体系研究
李国英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广州 510520)
摘要:高等教育职业化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人才知识结构调整的新举措。高等英语教育要积极改革,更新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从教材编排、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考核等各方面全面改革,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走高校英语职业化与产业化的道路。
关键词:职业技能 ;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以现代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用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 教育部长鲁昕2014年3月2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技术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未来职校生可读硕博的发展趋势,让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倍受社会关注[2]。高等教育职业化趋势,是国家面对高等教育理论人才过剩而职业操作技能型人才紧缺现象所引起的重视,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是国家战略需要。
1高校英语教学职业化特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
1.1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
高校英语教育包括高职英语教育近三十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英语理论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强调语法、词汇掌握,而不讲究技能应用。虽进行过多次改革尝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投入大量精力,有的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英语熏陶,走过高中、大学,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放弃英语的学习,但到头来,到了社交场合和用人单位,难以用英语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英语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应用已十分广泛,社会需要可以服务社会,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涉外问题的英语服务性人才,高校英语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要和社会需求同步,高校英语教育职业化是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1.2高校英语教学职业化与学生个性成长需求研究
新时期的学生喜欢探索,乐于创造。 但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一直以来学生处于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禁锢在课室,教师讲、学生记,整个过程生硬教条,缺乏知识拓展的空间,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英语学习缺乏乐趣,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限制了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创造力,英语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学生需要在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学习,英语职业化改革在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1.3学生英语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实践结合应用起来,重新调整知识结构,丰富英语学习内容,延续英语学习成果。过去几十年对英语基础知识的重复学习,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习者的宝贵时间,限制了英语学习者对知识的继续探索,压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实践需要的学习,才最有生命力。
2国内外英语教学职业化对比研究
2.1国外职业化教学进程
许多国家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作出预测,许多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社会需求教学[3]。
(1)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学结合、校企联手。德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和实训项目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还与教授的研究课题、项目密切相关,突出了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设置中加强各种实习、演习及实验等课程,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又保证了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目标的实现。
(2)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日本高职院校与产业界的合作非常广泛。据日本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企业同大学合作进行了研究开发,资金在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中,有百分之九十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3)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突出能力的特色,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术和职业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强调一定知识的拥有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其相互的均衡,挖掘学术个人潜能的可持续性能力。尤在职业教育上,突出多种通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4)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浸没法”。学生通过掌握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
2.2我国英语职业化改革进程
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在教育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没有英语基础的国人从掌握英语语法开始,少走了弯路,国人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是当时社会对英语学习的目的,英语课堂着重学习语法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需求。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英语教育的职能发生了巨大转变。教育部2002年年底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教育部出台很多改革意见,大学英语育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强。许多学者尝试从各个角度对传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明确了新的英语教学宗旨,教学内容上也相应作了改革,专业英语教材也相继出现,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是围绕课文、词汇、练习的英语教学框架模式,教学停留在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上。在学习者具有了英语基础知识后,如何进行职业化应用,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英语教学活动如何进一步开展,一直没有具体的体系研究。
3高校英语教学职业化特色体系的构建
高等英语教育职业化,强调以行业服务为学习最终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型技能。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中的某一方面,它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职业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材编排以及学生成绩考核方面都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的主线,全方面进行改革,体现出职业化的特性。
职业化的特色英语教学体系,从教学模式上,学生从“禁锢”的课堂走向社会;教材编排从固定模式的被动约束走向内容丰富的,凸显个性特色的自主设计。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应用所学英语知识,设计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自己的职业化目标,进行英语知识的探索;教学手段上从单一课堂教学,到建立富有个性化的职业互动平台,学生真正的为需要而学习,学习满足需要的良性互动,最终演变为企业的生产力;价值体现方面,学生在这职业化过程中,挖掘了自身的价值,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及发挥,个人创造力得到体现;英语学习效果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调动,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课程最后实施行业考核和学校考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正确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摒弃了原有的单一卷面考试的弊端。
(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上从学生被动吸收到主动探究,从传统的以三中心,即教师、教材和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从理论到理论转变为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转变;通过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进行“双课堂”教学,把企业需求引入课堂,再将课堂知识融入企业工作中去,使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将技术人员派到学校讲课,传授工作技能,学生根据工作需要将设计的涉外工作方案带到企业,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于企业,最终目的是学校和企业联手合作,实现共赢。
(2)课堂设计。从企业需求出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并不是不要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中完成基础教学,企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归课堂,学生带着职场问题回归,并且将自己的设计在课堂展示,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修改。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通过课堂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拓展,让学生得以提高。
(3)教学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编排上要体现职业化需求。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进行高职英语职业化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时代发展需要更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要具备英语会话交流、解决涉外事务及为涉外活动组织安排等能力。我们要对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会计英语等知识了解掌握,对企业的技术工艺进行了解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英语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服务。
(4)教材编排。教材编排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从典型工作情景为任务出发点,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课程编排完全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并配以难点阐释。 首先,进行问题的导入。其次,设计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第三,列出问题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型阐释,第四部分,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应对策略;最后,难点及重点内容解释
(5)教学手段。教学不仅只有课堂单一的方式,还有实践教学、多媒体应用教学等手段,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完成,英语学习需要社会实践的具体应用;同时,校企合作的完成,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建立校企、校与校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双方信息;网络媒体还可通过校校联网,促进院校之间的合作,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网络平台的具体应用如下:
动态交流: 网络交流平台是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信息和企业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更新交替运转,学生的设计成果跟随企业的需求随时发生变化。对企业的求助信息,学生可以同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对策。企业及时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交互平台转换到学校学生工作站中,学生通过登录企业需求模块及时了解企业动向,及时制作相应对策反馈到企业,并全程跟踪企业进行问题解答,学生就企业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查找资料,及时提供帮助,并最终将设计成果反馈到企业,并根据企业需要及时修改。最后,企业会对学生作品进行择优选择,对社会效果好的优秀设计作品,企业给予一定报酬和奖励。
共享资源:网络资源是一个共享资源,对加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平台的各院校、企业可以共享优质资源。对企业出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校际间讨论研究,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优秀的设计项目,可以通过网络,在各企业间分享借鉴。
(6)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创新。高等英语教育职业化还需要考核标准进行相应的创新。目前高职院校衡量教学质量的手段单一,大多只有书面考试一种形式。这种考核标准使学生英语学习基本上以模仿、重复和死记硬背为主,不能真正的检测学习效果,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学生成了按照一定程序运行的机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更多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一能力可以得到实践的检验。学生成绩通过课堂试卷成绩和企业反馈考核成绩综合得到。其计算公式为:学生成绩=企业反馈综合得分60% + 学生课堂学习40%。新的评价标准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高校英语职业化特色体系教学效果
(1)英语学习热情提高。从课堂走向企业、从学生纯粹听老师讲解到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从背单词,做语法到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从单一卷面考试到知识能力综合评估、教师课堂上从生搬硬套的灌输教学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引导,紧密的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更加明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需求。学生在这一职业化转变过程中,作为学习工作主体,积极动手动脑,体会了学习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极大的提升了学习的满意度,调动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2)学生个性得以发展。以职业需要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设计研究项目,有选择性的了解知识要点,通过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课内有针对性的就研究项目请教老师,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学生最终将书本的知识和自身的创造设计,演变为社会实践中的生产力。这种将英语课堂知识融入在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中的教学新模式,极大的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和主动性,促进了个性的健康成长,满足了个性发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满足了创造性需求,实现了自我价值。
(3)受到了社会欢迎。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英语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得到认可和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5结论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服务社会,高校英语教育职业化特色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英语职业化人才。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考评标准等方面全方位职业化、系统化的设计,真正实现高等英语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同步,和整个教育的现代化同步的职业化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总体情况介绍[EB/OL].[2012-12-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12/25/c_124145234.htm 新华网.
[2]陈翔. 未来职校生或可读硕博[N].广州日报2014-03-24(4).
[3]陈瑞芳.职教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4]王继平.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 [EB/OL].[2010-07-23].http://www.cvae.com.cn/www/gc/wjp/10-07-23/7614.html.
责任编辑:刘琳
Research on Teaching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LI Guoying
(Public Fundamental Department,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occupation is a new measure of adapt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High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 done from updating the teaching modes, designing the teaching links, chang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 and updating the measures of valu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demand.
Keywords:professional skill; 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2-0112-03
作者简介:李国英(1968-),女,山西长治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法律英语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项目(WHSZYB029)
收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