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提升途径探究

2016-03-24 04:33孙红艳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认同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孙红艳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22)



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提升途径探究

孙红艳

(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22)

摘要: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大学生是中国梦实现的实践主体和依靠力量,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度,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中国梦有积极的情感认同,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愿意投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中去。但对中国梦的认知缺乏理性认识,理论储备不足,对中国梦的认同受到来自社会现实困境、多元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干扰。本文对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认同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阐述“中国梦”这一全新的政治理念,也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期盼。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蕴含了全体中国人的美好憧憬,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梦只有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实现的最重要的实践主体与依靠力量,同时也是需要进一步引领和培养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将影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饯行程度。为深入掌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程度,本课题组从2013至2015年,以吉林省某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分析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的现状,探究提升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途径。

1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基本前提是对国家的认同,进而延伸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认同。只有大学生真正把自己看作是国家的主人,是中国发展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是中国梦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才能自觉地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积极主动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各项方针与政策。

认同的前提是全面了解而后深度理解再而达到理性认知,因此,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认知程度是对中国梦认同的最为基础的要件。2013年的调查显示,92%的学生知道中国梦这一理念,75%的学生认同中国梦是一种凝聚国民、增加国家向心力的价值观;71%的学生选择在克服一些障碍的前提下中国梦是可以实现。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愿意主动关注中国梦,对中国梦的表述持赞同(包括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态度的比例远远高于不赞同者,能够对中国梦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并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但是仍有7.2%的同学不了解中国梦是什么,表示跟自己无关,没兴趣去了解它;14%的学生认为中国梦只是一种宣传手段,不可能实现;在阻碍中国梦实现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学生的选择依次是贪污腐败、社会严重不公、法制不健全、社会建设滞后、发展道路错误、经济停滞不前。这一方面显示少数大学生不愿意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国家的大事以及国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认为这些离自己太遥远,关不关注对自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弱化了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少数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缺乏信心。这表明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我们不能简单进行灌输式的宣讲,还应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典型事例有针对的进行爱国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信仰教育,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程度。

2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的现状分析

2.1中国梦的认知渠道影响大学生中国梦的理论深度

中国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的词汇,但有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仅仅是概念上的表述,缺乏对中国梦的整体认知。对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深度调查数据显示,67%的大学生知道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方面;有28%的学生不能准确回答中国梦的内涵。对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即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有16%的大学生准确掌握,大多数同学不能准确回答。这说明大学生对于中国梦认知程度尚浅,对中国梦的本质、基本内涵以及中国梦实现的具体途径等理论问题不能正确掌握。对中国梦的认知只停留在对特定概念的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的深度欠佳,理论储备不足。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论认知呢?在针对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渠道的调查显示,有74%的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绝大部分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公共媒体,只有24%的学生是来源于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组织的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活动,一些学生认为是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说明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得资讯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新媒体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适于浏览而非精读,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多停留在概念层面,鲜有深入了解中国梦这一理论的。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难有理论深入,以及中国梦作为理论新内容在课堂教学尚未全面展开,这都是影响大学生对中国梦理论认知的原因。总体上看,大学生没有对中国梦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这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2.2中国的现实困境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中国有了提出中国梦的底气,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在经济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普遍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但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之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渐突出,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政治上,政治改革遇到新阻力,简政放权、腐败问题等备受关注;在社会和生态建设上,国家虽然在民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物质投入,并且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保障,但居民养老、教育公平、大学生就业、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些现实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对中国面临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关系到切身利益教育、就业、环境等的问题大学生关注度较高,对现实存在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也会受到来自媒体的评论以及周围现实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能够正确看待,对党和国家逐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但也有少数学生基于上述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缺乏信心,认为实现中国梦是根本不可能的。

2.3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阻碍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在中国梦的内涵中,“人”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具有蓬勃向上、视野开阔、开放创新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时期比往代的物质条件更加优越,生活、学习被家长包办更多,因而他们更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观点,更容易被外界影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多地通过新媒体关注国家重大事件、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的大事小情,还会对与自身相关和感兴趣的事件进行转载和发表评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传播“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恶意造假和歪曲事实的网络事件等错误舆论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处在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织互相激荡的氛围之中,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难度。社会存在的现实困境容易使学生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也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缺乏积极性,甚至对中国梦的认同出现偏差。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想汇聚而成,是对个人梦想的整合与升华。中国梦源于个人梦、高于个人梦并引领个人梦,进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在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已经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个人成就的取得,但部分学生在个人梦想的确立上彷徨盲目,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进而忽略了国家、集体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法方面,73.4%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并将中国梦作为个人和他人共同理想追求,20.3%的学生选择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大学生个人理想的选择,32.8%的学生选择未来找个理想的工作,过平凡人的生活,14.8%的学生选择赚大钱,26%的学生选择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做能够体现社会价值的人。在实现个人梦想的条件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集中在个人努力、机会和运气两个选项上,不到10%的学生选择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于实现个人梦想更加注重个人的努力和机遇,重视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没有认识到国家经济政策等大环境对个人梦想的影响,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缺乏中国梦对个人梦具有引领作用的认知。

3提升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途径

3.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

要将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学生难管、课堂缺乏生气、效果不理想也是任课教师普遍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中国梦,系统全面讲解中国梦的形成历程、时代内涵、实践体系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提升中国梦在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将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相连、将中国梦中的中国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连、将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与人生观教育紧密相连、将中国梦的实践路径与道德观教育紧密相连、将实现中国梦的利益诉求和法制观教育紧密相连;中国近现代史讲述的主线就是中华民族“筑梦”、“逐梦”的伟大复兴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中突出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教学中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强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人民不断走向富裕,国家不断走向富强。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优势,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中阐述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气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其次,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多样、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等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研讨式、演讲式、提问式以及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增强了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

3.2继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有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从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和个人梦想具有明显的短期功利性,更为关注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理想层次较低,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度,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要从大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例如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环境适应、专业学习、生活困惑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与定位等。因此,高校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到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中,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包括每个大学生在内的炎黄子孙的个人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个人与祖国、与民族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大学生那里,中国梦就是学业梦、成才梦、事业梦。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领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将理想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成为中国梦的坚定饯行者和事业接班人。

3.3积极开展务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思想上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社会阅历缺乏、求知欲望强烈的时代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重大活动和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开展主体活动、社会调查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支教等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学校还可利用实践基地、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创新思路、实践创新创业梦想。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由真学习、真懂得、真信服,最终变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真行动。

3.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学校要高度重视将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阵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海报、板报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在健康的信息传递中、优美的文字表述中,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介绍和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中国梦主题文艺作品,展现大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要多推荐青春励志电影、励志书籍、励志歌曲;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

3.5顺应时代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深度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和公共平台,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和策划相关主题活动等形式,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全新的创意,对充满激情、充满艰辛、充满希望的中国梦进行形式多样的演绎,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提升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传宣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9(1).

责任编辑:张晓辉

An Exploration on Ways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n Chinese Dream

SUN Hongyan

(College of Marxism,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Chinese Dream is a dream of all Chinese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the practice body and power of achieving Chinese Dream, whose identification on Chinese Dream directly affect its achieving proces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feelings about Chinese Dream, having full confidence and intending to throw themselves to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Dream. But the cognition on Chinese Dream is lack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rve is insufficient. The recognition on Chinese Dream is interfered by factors of social reality and mult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n Chinese Dream and explores ways to improve their identification on it.

Keywords: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a Dream; identification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GH13064)

作者简介:孙红艳(1972-),女,吉林四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6-0071-04

猜你喜欢
认同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