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以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例
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各行各业进入到一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例外。因此,人们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将摆上重要位置。当前,我国高校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处于历史变革时期。有必要以长春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分析,探究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各行各业进入到一个历史大变革时期。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思维习惯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力量构成等方面都应适时进行调整,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改革。笔者作为从事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一名年轻教师,也是从事环境设计的一名设计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教育实践和设计实践并行,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入思考,积极践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且具有一定效果的环境设计专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探索。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变革中迅速发展,这样的变革,给设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正确的改革思路与方向,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制定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巨大,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的应用型转向了更高的创意型和学习型,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对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些年,我国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办学的有效补充,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大有提高,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行业的需求。但是对于具有开阔的眼界,超前的创意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并能敏锐的感知设计发展方向与潮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设计人才的需求还是较为迫切。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人才不仅仅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更高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良好习惯。
根据行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及长春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定位,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制定。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学会做人,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远大理想和敬业精神。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法与能力。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对行业的前沿能够敏锐感知。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要有较强的创新欲望,同时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二)制定开放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思路
过去单一的、封闭的自娱自乐式学校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要制定开放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一,要开阔思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其二,加强和外界的联系,实行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其三,对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其四,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其五,提高教学团队水平,丰富教学团队的组成。其六,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增加学科交叉能力。
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思路的指导下,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事实证明,这些改革与实践是卓有成效的。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本科课程做了相应的调整,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分为:设计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基础课、设计专项课程、设计核心课程、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共计七大板块。大学一年级为通识教育,艺术设计系不分专业方向,统一为学科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以及色彩构成等。大学二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适合的专业方向,开始开设专业方向基础课。对环境设计方向,二年级开始开设制图与识图、电脑效果图表现、快速表现、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程序等。大学三年级开设设计核心课程和设计专项课程。设计核心课程为:家居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建筑景观。设计专项课程有:家具设计、照明设计、陈设设计、建装饰施工。设计核心课程为64学时,周学时8学时,一共分8周。一般安排周一周四上午4节课,下午为专业自习时间。设计专项课程为32学时,每学期开学一周后开始开课,与设计核心课并行。设计理论课程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每学期一门,有建筑设计史、设计美学、室内设计史等。设计实践课程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第17、18周两周进行,以设计调研和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周开始毕业设计开题和毕业实习,第二学期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设答辩。
(二)学生工作室制改革
1.为了把学生课余时间从寝室吸引到教室,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打破班级概念,改为由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的工作室制。每个年级在大学二年级时候,确定专业课教师为专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一个工作室,负责指导学生课程以外的学习,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参与课外实际设计项目。改变过去由辅导员引导课余生活的状况。由学院为每个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免费网络,把同学们吸引到工作室中。
2.艺术设计系还成立了学生竞赛项目工作室,提供先进计算机设备,由专业课导师轮流坐班,挑选每个年级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工作室学习。导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其他学校的工作坊和学术活动,导师还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设计项目。对优秀学生进行培养,保送其进入上一级院校或者是考取研究生,从而使优秀学生能够得到重点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及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的内容是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而定。包括有绘画写生,民居考察、材料市场调研,装饰施工工艺,设计考察,命题工作坊等。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设计考察和命题工作坊。将设计考察环节设定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设计考察的地点选择在上海、广州、深圳等设计最前沿的城市。考察的内容包含有大师建筑考察、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建筑设计机构、景观设计机构;室内设计机构;艺术类和建筑类展览、材料生产企业、照明产品企业等。命题工作坊是由本校、省内合作设计机构、兄弟院校三方共同进行,形式是设计机构出一名设计师,兄弟院校出一名专业教师,和本校负责工作坊的教师学生共同组成,共同商定工作坊内容和最终的成绩评定。
例如,2016年1月,本校就组织学生到广州深圳进行了历时14天的设计考察之旅,考察内容包含: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太古汇、广州花城广场建筑群、广东省美术馆、亚洲建筑与城市联盟、AECOM广州公司、广东三雄极光照明、新明珠陶瓷集团、深圳宜家家居、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筑博建筑设计机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欢乐海岸商业综合体及关山月美术馆等。考察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手机摄影大赛,并评出奖项,颁发了奖品,从而提高了考察的积极性。此次设计考察,学生看到了最好的设计作品,学到了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看到了本身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四)以赛促学、以赛带练
重视行业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设计竞赛,对获奖作品进行评选并举办展览,选择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成果,送交省级设计竞赛、国家级竞赛、甚至国际的竞赛平台上进行检验。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课程与设计竞赛紧密联系,课程作业安排会根据当年设计竞赛要求做出调整。课程作业完成形式要与设计竞赛要求相符合。艺术设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的参赛费用和进行获奖奖励。获得等级奖学生由专项资金提供参加颁奖典礼和学术交流的全部费用。获得等级奖与学生奖学金挂钩,获奖等级越高,评定奖学金加分越多。获奖同时与保送研究生挂钩,获得国家级银奖以上学生在达到保送硬性条件时,可以优先保送本校研究生。环境设计专业选择全国行业认可的几大赛事:亚洲设计学年奖(原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筑巢奖)设计大赛以及“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等。
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作品得到了检验,获得了自信,同时让用人单位了解了学生。2014年以来,环境设计专业已经有两人次获奖学生获得赛事提供的全程免费出国考察机会,有多名学生获得进入国内一流设计公司工作的机会。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设计能力得到了认可,学生的才华得到了展示,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五)校校联合、校企合作
1.加强与院校之间联系,进行深入的教学合作。首先,和省内兄弟院校的院系建立起合作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长春科技学院等加强联系,利用省内合作院校地域上的便利条件,互相聘请专业导师,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互聘任课教师,进行课程交流。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时,互聘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开展毕业设计答辩。近期,由校环境设计专业发起,联合了东北师大环境设计系、吉林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长春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吉林建筑大学环境设计系共五所院校,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形式为:每个学校各出两名导师,选出八位优秀学生,共同命题毕业设计,最终组成专家组,对毕业设计进行答辩。并举办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展览。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
另外,与省外的一流院校也加强联系。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院、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等都建立了长期互动合作关系。定期派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到这些学校交流学习。
2.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达到课堂教学与设计市场紧密联系。与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了实验实习协议,建立了联合教学实践基地。吉林省创意集团、广东三雄极光照明、新明珠陶瓷集团、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等都是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让企业设计师参与进来。例如环境设计专业的《照明设计》课程:由吉林省装饰设计院一位设计总监、三雄激光照明一名照明工程师、任课教师、两名研究生助教三方单位5人共同来完成。任课教师负责基本照明理论的讲解和课程组织,设计院总监负责将他设计的长春地铁一号线设计项目带入课堂,照明工程师负责讲解照明专业软件和照明设计工程案例,研究生助教负责辅导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课程结束时,学生轮流进行课程答辩,参与上课设计师、照明工程师、任课老师共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除此之外,每年还会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到企业中考察学习,由实践企业讲授最新的设计项目和最新的设计理念,到照明企业了解照明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和最新照明产品,到材料企业学习了解最新的材料产品和最新的材料工艺等。
(六)丰富教学团队构成,培养双师型教师
1.过去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和封闭,主要由校内的专职教师来授课。在教学过程,逐步对教学团队的构成进行调整:其一,聘请知名设计企业的负责人做为我校的兼职教授,做学生的实践导师;聘请总监以上的一线设计师为兼职教师,定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其二,聘请一流大学的教授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做专题报告和讲学。其三,聘请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来校授课,同一门课程要由本校和外校教师共同或轮流授课。其四,聘任二年级以上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协助任课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所以一直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轮流派教师进修学习,先后十余人次进行国内访问和国外访问。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班。让教师增加和外界的交流,提高理论水平,开阔教师眼界,让任课教师时刻走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设计公司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有能力的教师要带领同事和学生承担实际的设计项目。让每位教师都既是优秀教师也是合格设计师,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与项目相结合。另外,在人才引进和聘用过程中,不仅要达到一定的学历要求,还必须具有实践设计工作经历。甚至还引进了具有硕士学历的设计公司负责人作为专职教师。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找到了一条符合当今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科发展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影响力。
(一)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科发展的多元式教学体系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和调整,环境设计专业统一了教学思想,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思路,调整了科学合理的递进式的课程结构,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更新了课程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形成了科学的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方法。导师工作室制让我校的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型改为主动型。设计师走进课堂,使课程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作品参加设计竞赛,使得课程作业在竞赛中得到检验与提高。重视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
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和优化社会多元力量,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本校全职教师百分之九十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具有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百分之八十以上具有国内外访学或进修经历,出国访学人次逐年增加;百分之百的专业教师具有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经历。在学院形成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另外,多元化利用社会各方力量为我专业教学服务,聘请设计企业负责人做外聘教授5人,外聘教师10余人,聘请知名大学客座教授6人。校内和校外的教学力量的结合,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设计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科专业影响力
通过创新实践,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设计的作品获奖的层次和质量也逐年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从2012年第一届毕业生至今有4年时间,在全国各个高水平赛事中都有斩获:中国环境设计学年获得铜奖4项,银奖3项,优秀奖20余项;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获得金奖1项,铜奖2项,优秀奖若干;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中获得二等8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若干项;亚太室内设计精英邀请赛学生组入围4套作品;吉林省内比赛获奖更是不计其数。同学们在设计大赛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展示了自我,多名获奖同学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多人被推荐进入到国内知名大设计公司工作。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影响力和行业地位逐渐提升,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加,某些省份报考和录取比例已经超过100∶1,考研率逐年递增,接近百分之二十。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专业教师也得到了其他院校和设计企业的认可,受到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邀请讲学和交流,受到中国北车集团设计部、吉林省装饰设计院等多家设计机构邀请讲座和讲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和实践,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其他专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也希望能够对中国的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还有很多有待调整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长春理工大学乃至中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桂玉.递进式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装饰,2014,258(10).
[2] 张肃,王含.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0).
[3] 黄成.学科升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7(1).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4年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环境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梁旭方(198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