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新
作者单位: 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200
2008~2012年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居民死因顺位分析
张国新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200
【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2年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中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人口死亡信息数据,根据根本死因按国际疾病ICD-10分类、编码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南独乐河社区居民共死亡961人,死亡率827.71/10万,其中男性死亡529人,男性死亡率888.61/10万,女性死亡432人,女性死亡率763.63/10万,ICD-10编码分类死亡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580人,肿瘤170人,呼吸系统89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68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9人,前五位死因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96.36%。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已成为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改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南独乐河镇死亡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
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分析是估计人群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变化的基础,死因顺位可以反映各种原因所致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率、死亡原因、构成、死因顺位,将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南独乐河镇位于平谷区东部,镇域总面积69平方公里,南北为山地,中间为平原,全镇下辖13个自然村,2012年底全镇总人口24576人,总户数8975户。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平谷区南独乐河镇派出所人口年报。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登记录入的所有户籍地址为南独乐河镇的2008~2012年的居民死亡信息备份数据。
1.2方法依据国际疾病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居民死亡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
2.结果
2.1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居民总体死亡情况及死因顺位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总人口数为116103人,其中男性59531人,女性56572人。总死亡人数961人,死亡率为827.71/10万,其中男性死亡529人,死亡率为888.61/10万,女性死亡432人,死亡率为763.63/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死亡率的1.22倍。
依据ICD-10一位编码分类分析结果,2008~2012年南独乐河镇居民前五位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49.56/10万),肿瘤(146.42/10万),呼吸系统疾病(76.66/10万),疾病和死亡的外因(58.57/10万),内分泌、营养的代谢疾病(16.36/10万),前五位死因的死亡率为797.57/10万,占全死因的构成比为96.36%。女性前五位死因顺位和合计相同,而男性前五位死因与合计有所不同,排位3、4、5位的疾病分别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的代谢疾病占男性死因顺位的第7位。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内分泌、营养的代谢疾病女性要高于男性。
男性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519.06/10万)、肿瘤(173.02/10万)、疾病和死亡的外因(82.31/10万),前三位的死亡率是774.39/10万,死因构成比为86.39%;女性的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479.04/10万)、肿瘤(118.43/10万)、呼吸系统疾病(77.78/10万),前三位的死亡率是675.25/10万,死因构成比为88.43%,具体见表1。
表1 2008~2012年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分析
2.2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居民不同年龄段死亡情况及死因顺位按儿童期(0~14岁)、青壮年期(15~39岁)、中年期(40~64岁)、老年期(≥65岁)不同年龄段,居民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有所不同。
儿童期死亡6人,占总死因构成比的0.62%,死亡率为5.16/10万,死亡原因为心肌炎、猝死、出生窒息和意外;青壮年期死亡24人,占总死因构成比的2.50%,死亡率为20.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肿瘤等,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占本组死亡年龄组构成比的54.17%,超过该年龄组其他死因构成比的总和。中年期共死亡232人,占总死因构成比的24.14%,死亡率为199.82/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分别占该死亡年龄组构成比的48.71%,28.88%,13.79%。老年期共死亡699人,占总死因构成比的72.74%。主要死亡原因和中年组一致,但死因顺位的3位、4位顺序颠倒。循环系统疾病成为该死亡年龄组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占该年龄组死因构成比的65.95%。呼吸系统疾病上升为该死亡年龄组死因顺位的第三位,占该年龄组死因构成比的11.73%。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南独乐河镇2008~2012年居民死亡主要原因分析结果
2.3.1循环系统疾病:占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占总死因构成比的60.35%,其中首位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152.45/10万,其次是脑梗死后遗症,死亡率为129.20/10万,第三位的是脑出血,死亡率是110.25/10万。
2.3.2肿瘤:位于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占总死因构成比的17.69%,男性肿瘤死亡率(173.02/10万)高于女性(118.43/10万)。居民恶性肿瘤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37.28%,11.24%,8.28%,7.10%,6.50%。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不同。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为:肺癌、脑癌、肝癌、胃癌、乳腺癌。
2.3.3呼吸系统疾病:是死因顺位的第三位,占总死因构成比的9.26%,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为主,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59.55%,其次是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28.09%。
2.3.4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是死因顺位的第四位,占总死因构成比的7.08%,其中以交通意外损伤为主,占疾病和死亡外因的54.41%,男性主要以交通事故、跌倒、CO中毒为主,女性以交通事故、自杀、跌倒为主。
表2 2008~2012年南独乐河镇不同年龄段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分析
3.讨论
资料显示,2008~2012年南独乐河居民共死亡961人,死亡率为827.71/10万,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以循环系统、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死亡人数高于女性,比率为1.22:1,死亡人群主要为65岁以上年龄组,占总死亡构成比的72.74%。
循环系统疾病居我镇居民死因首位,这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明显改变、过度摄入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食物有关,肥胖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不容忽视。而且,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酗酒、生活紧张等都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不良生活方式,所以倡导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减少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恶性肿瘤也是严重危害南独乐河镇居民健康的一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死亡率的变化受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控烟,改善生活环境、养成有益的饮食习惯等,重点控制肺癌、肝癌、肠癌等。针对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制定防治方针,普及癌前病变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车辆的迅速增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逐渐成为导致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交通事故的多发、意外跌落、CO中毒这与农村居民交通、生产、生活安全防护意识差,密切相关。自杀也是女性死亡不可忽视的原因,这和农村经常使用农药以及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较低有关,提示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培养农村居民健康乐观的心态,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4.建议
通过对2008~2012年南独乐河镇居民死因顺位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南独乐河镇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提示我们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在开展全人群预防的同时,重点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自我管理,建立和完善慢病管理体制,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从社区做起,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进程,促进疾病康复,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龚鹤琴,张茂镕.2008年~2011年昆明市居民主要死因顺位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26(4):394-397.
2齐惠平,封宝琴,张小平,等.2005~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居民死亡顺位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7):554-559.
3汪云,吴继荣.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疾病死因顺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907-2903,2913.
4袁鸣艳,赵海珊,侯超英.1994年~2007年北京市永定路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6:438-440.
5田秀红,张全康.上海闵行区1993~1995年死因资料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2):106.
收稿日期:2015-12-2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