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化性起伪”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23 10:30黄秋霞
关键词:礼义荀子君子

黄秋霞 周 军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西藏 拉萨 850030;2.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30)

论荀子“化性起伪”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黄秋霞1周 军2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西藏 拉萨 850030;2.西藏大学师范学院,西藏 拉萨 850030)

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的提出是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通过教育、美育、礼仪、法制,可以帮助人性由恶向善的转变,这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荀子;“化性起伪”;价值

一直以来,人性的善与恶是人们不断讨论的哲学命题,然而时至今日也未达成共识,其中最具代表性有四种,即“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无善无恶”、“人性有善有恶”。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阻挡不住人们对于人性的美好向往与追求,都希望人性能够向着善的方向发展,总在想方设法使人性向善、与人为善。然而,善与恶虽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但两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是可以转变的,正如荀子所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即“化性起伪”。虽然荀子“化性起伪”提倡的是通过礼仪、法度对人性的改造,蕴含了封建礼教、法制的思想,但其中不乏积极意义,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一、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的产生前提

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上的,而荀子“性恶论”的提出在于他看出了孟子“性善论”的困境。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不善的行为不是人的本性所在,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要保存人的善性就必须反求本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荀子认为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是因为没有了解人的本性,而且也不明白人的先天本性和后天人为之间的区别。“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荀子·性恶》)。人天生就具有这些物质欲望和心里要求,这些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才是人的本质,顺着这些本性去做就会做出扰乱礼义法度的恶事来,所以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既是如此,那么何以解释人的善行呢?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人表现出的善良行为是人为的,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要使人朝着善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化性起伪”,通过礼义,辅以法治和乐教来教育、改造和制约人性中恶的方面。

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是希望通过教育、礼义、乐制、法律的作用来改变人先天的恶性,使人向善,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这是一种有别于孟子以“性善”为根基的由内而外的改造人性的方式,它是由外而内的重塑人性的方式。

二、“化性起伪”思想的当代价值

“化性起伪”思想是封建时代的产物,虽有“糟粕”,但不乏“精华”,在对人性“恶”的制约和改造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

荀子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儒家特色,它强调人自身潜能的挖掘和发挥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道德人格的培养和提升[1]。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改变人性的本来面貌。荀子以“人之为人”为主线,以性恶论和群分说为理论基石,辨明“性伪之分”,强调“性伪之合”,提倡“化性起伪”,阐明教育是使人“长迁而不返其初”的主要手段[2]。

在对人的道德教育方面,荀子以“化性起伪”为道德教化之所以可能的理论依据[3]。从而实现人的道德转化的终极目标。另外,荀子提出的教育过程的实践观也与当前的科学教育相符,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强调学习要注重闻、见、知、行四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行”。做到闻、见、知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为自己的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只有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行”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外,荀子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荀子《劝学》篇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知识除了广泛外还要时常反省自己。《劝学》里面还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通过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并以专一的态度对待学习。

2.礼仪

化性起伪”思想特别注重对礼的培养,希望通过礼义的教化作用来改变人的本性,到达道德的高尚目的。荀子所谓的“化性起伪”实是“以礼化心”。[4]自先秦以来,对礼仪的学习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内容。在荀子看来,礼义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学习礼义在人性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荀子所提倡的礼是一套非常繁杂的的礼仪规范,其中包含了道德的内涵,礼仪是道德的的外在行为体现,他说:“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荀子·礼论》)。荀子如此强调礼,就是因为礼的外在规范作用对人的约束和内在的道德精神对人的教化。孔子和荀子都特别看重礼的规范,中国礼仪之帮的传统就是在儒家文化的渗透下形成的,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一些原有的重要礼仪被很多人忽视了,出现了很多礼仪失范的不文明现象。“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其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5]”

3.美育

荀子提倡美育,目标是为了构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荀子的理想社会观是儒家哲学美育理论的主要内容[6]。在荀子看来,具有美好品行、遵循礼义法度的人就是美的。荀子说:“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在荀子的眼里,君子堪称完美无暇,荀子给予君子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君子以身作则把这些美好的品行让周围的人感知到。“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荀子·不苟》)。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明君子即使没有才能,只要有美好品德的行了,也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许多新兴的音乐出现了,一些经典的音乐就像是荀子所说的雅乐,带给人们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不仅洗礼人们的耳朵还洗礼心灵,像这样的雅乐就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改变一些社会风气,就具有移风易俗的功能,这样的雅乐就应该提倡和推广。同时也有一些网络音乐,里面传播了一些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受到这些暴力内容的影响,也会产生暴力行为。荀子乐论的影响就是向我们传达一种和谐正派的音乐之美,通过美好的音乐来感染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行为,最终达到教化和移风易俗的目的。

4.法律

“化性起伪”思想作为融合礼法最重要的桥梁,依此,荀子为天下治乱开出了“隆礼重法,教‘化’天下”的药方[7]。荀子打破了儒家仁的藩篱,吸收各家的思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吸收了法家的思想,将法治引入儒家,把刑罚也作为一种治国的手段。荀子特别看重刑罚的威慑力,他说:“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君子》)。刑罚和罪行相当就会有威力,和罪行不相当就会受到轻忽,最好的状态是刑罚极少而它的威慑力却极大,既能起到惩罚犯罪的人的目的又能达到对没有犯罪的人的震慑作用。在荀子的法治思想中,法律是从属地位的,是辅助礼治的手段,这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政策是完全不同的,依法治国政策是把法律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其实荀子的治国方略就是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礼治的内涵是德治,既提倡礼治又提倡法治。在战国时期荀子能够提出这样先进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其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对现代人治国理政的政治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荀子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现代生活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荀子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儒家思想,而是在不断汲取各家各派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当代,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从而为人性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吴树勤.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性的自我迁化——荀子“化性起伪”说正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52-153.

[2] 刘晓林.荀子教育起源论探析[J].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81-82.

[3] 龚丽红,等.“化性起伪”:荀子教化观对当前人文教育的启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4):113-115.

[4] 陈林.“化性起伪”何以可能——荀子工夫论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2(2):74-85.

[5] 张建.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 霍然.荀子的美育理论与理想社会观[J].美育学刊,2011,2(1):9-13.

[7] 潘昱.论荀子“化性起伪”的法律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5.

Xunzi’s “ Changing Humanity by Manmade” Thought and the Modern Value

Huang Qiuxia1, Zhou Jun2
(1.Tibet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asha 850030,China; 2.Tibet University Lasha 850030, China)

Xunzi’s thought of “changing humanity by man-made”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vil human nature ”. The thought is that through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etiquette, legal system can be help humanity from evil to goodness, which in the modern era still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Xunzi; Changing humanity by man-made;Value

2016-03-02)

黄秋霞(1979-),女,讲师。

西藏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NO.藏思政[2015]17 号)。

猜你喜欢
礼义荀子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君子无所争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和谐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