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的探求: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述评

2016-03-23 09:36鹿忆鹿
关键词:西王母蓬莱神话

鹿忆鹿

(东吴大学 中文系,台湾 台北 11102)



原型的探求: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述评

鹿忆鹿

(东吴大学 中文系,台湾 台北 11102)

高莉芬的早期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与古代辞赋,其后,高莉芬的研究重心转向关注汉魏六朝时期的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原型与象征。西王母神话研究则是高莉芬这几年的研究重心。受益于中国古典诗赋的研究背景与方法训练,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进路乃是立基于传世文献的梳理与细读上,对意象、象征的考察以及对神话思维的通贯思考与综观。高莉芬既受益于传统古典诗学的训练,又有来自神话学、文学人类学相关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启发,从而展现出基础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丰沛研究能量与研究产出。

古典诗赋;古典神话;意象;传世文献;田野调查

高莉芬原先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我们熟识多年,在原先的记忆中,她一直以古典诗歌辞赋研究被学界推崇。高莉芬有才情有文采,对文学的意象与论释卓然成家,古典文学造诣有口皆碑。笔者说她有才情文采,并非熟识朋友的溢美之词,因为她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古典神话,从文学意象过渡到神话意象。她出手不凡,《神圣的秩序:〈楚帛书·甲篇〉中的创世神话及其宇宙观》一直成为焦点,笔者在裘锡圭先生的讲座上,都听到老先生称赞。高莉芬在《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一书的后记中说道,学者研究宛如缪斯女神赏赐智慧果实,笔者也想说,她应该是缪斯女神钟爱的神话学者。

一、从古典诗赋到古典神话

高莉芬的早期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与古代辞赋,她的硕、博士论文分别是《诗可以怨:汉魏怨诗研究》[1]与《元嘉诗人用典研究》[2],此后,又陆续撰有相关诗歌与辞赋研究论文:《走进春日的桑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邂逅采桑女之仪式与空间》[3](P373~397)、《原型与象征:汉魏六朝诗歌中的采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月令物候观与中古文学的时间思维》[4](P235~253)等文,2008年出版专著《绝唱:汉代歌诗人类学》即是结合文化人类学,丰富出土考古数据,跳脱“书面诗”的批评模式,回归汉代乐府歌诗所以生成的乐舞娱乐与倡优表演情境,以分析汉代乐府歌诗从集体的娱乐性、口传性过渡到自我抒情的创作转换。

其后,高莉芬的研究重心转向关注汉魏六朝时期的神话传说、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原型与象征,陆续发表了《水的圣域:两晋江海赋的原型与象征》[5](P121~153)、《空间与象征:蓬莱神话及其文化意涵研究》[6](P121~153)、《蓬莱神话的海洋思维及其宇宙观》[7]、《壶象宇宙与神话乐园——蓬莱三壶神话及其宇宙思维》、《神圣的秩序:〈楚帛书·甲篇〉中的创世神话及其宇宙观》、《图写神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与辞赋宫殿书写的转变》[8]。其后结合上述部分成果,以蓬莱神话为主题,经系统化论述,出版《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一书。

西王母神话研究则是高莉芬这几年的研究重心,与此相关的论文就有:《垂直与水平:汉代画像石中的神山图像》[9]、《会见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与瑶池宴》[10]、《捣药兔: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属动物图像考察之一》、《女神与神医: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属鸟形扁鹊图像考察》[11]、《九尾狐:汉画像西王母配属动物图像及其象征考察》[12]、《墓门上的女神:陕北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及其象征考察》[13]、《生与化:汉画西王母图像系统中蟾蜍图像与象征考察》、《神圣的中心:汉画西王母圣座图像及其宗教意涵》、《王母与神山:昆仑神话与汉画西王母神圣空间》、《启悟者与神启仪式:〈穆天子传〉瑶池西王母叙事象征考察》等文,集中考察西王母与神话叙事、象征思维及宗教信仰间的关系,每年皆有相关论述发表,已累积十分丰沛之成果。

二、通过意象思考神话:高莉芬的研究进路

受益于中国古典诗赋的研究背景与方法训练,高莉芬的神话研究进路乃是立基于传世文献的梳理与细读上,对意象、象征的考察以及对神话思维的通贯思考与综观。这种研究进路又与她早期从事古典诗赋研究,而关注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与意象相关。解读文学意象背后所具有的寓意与寄托,是传统诗学的重要批评方式,知其人,论其世,然后,识其诗文所兴寄。对于“采桑女”意象、“邂逅采桑女”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即是她从古典文学传统中引申出的研究课题。她尝试在比兴寄托、君臣政教关系的诠释路数外,引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以分析探究那些隐藏在文学意象背后的深层文化象征意涵,在《原型与象征:汉魏六朝诗歌中的采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一文中,就把握“采桑女”此一反复出现于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文学意象,而从采桑神话与高禖祀典、采桑仪式与春季仪典、桑林禁忌与情欲政治、生命时序与美人迟暮、春游怀思与采桑女身体美学等方面多向诠解“采桑女”在古典文化语境中所蕴含的生的祈求、欲的兴发、礼的实践、善的追求、美的企慕等多重文化象征意涵。另外又有《走进春日的桑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邂逅采桑女之仪式与空间》、《月令物候观与中古文学的时间思维》等文,凡此皆是采取文学人类学、民俗学之研究视角,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沾溉于传统诗学之批评方法外,又能参照文学人类学、原型批评理论、神话仪式学派,并辅以汉画图像数据为佐证,在全幅的文化视域中,分析阐释汉魏六朝诗赋中所蕴含的民俗心理与文化结构。由此,就把古典诗赋从一己之志意情感扩大到集体心灵与行为上来重新审度之,回到它被吟咏、书写的古老神话想象与热闹缤纷的季节庆典氛围中,从而展现出文学作品之作者生死于斯、哀乐于斯的民俗生活背景。这也就把古典文学研究从纯粹的语言学、文艺学的批评带到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地中,使读者看见古典文学在言志抒情、追求词章之美外,与神话讲述、祭祀仪式、季节庆典之间的深厚联系。

高莉芬关注古典文学意象以及文学原型,尤其关注古典诗赋中的神话意象,汉魏六朝诗赋中的“蓬莱”意象成为她的研究主题。围绕此研究主题,她陆续发表了《水的圣域:两晋江海赋的原型与象征》、《空间与象征:蓬莱神话及其文化意涵研究》、《蓬莱神话的海洋思维及其宇宙观》、《壶象宇宙与神话乐园——蓬莱三壶神话及其宇宙思维》等文,凡此皆从“蓬莱”意象出发,不仅深研其文化象征意涵,更向上求索蕴藏于背后的宇宙思维。

高莉芬企图破译在表层文学书写乃至于话语传播中,其所蕴含的深层的思维结构。在此探求下,进而上溯先秦两汉的文本,探究中华文明之起源与发展,而有对《楚帛书·甲篇》中的创世神话的研究。《神圣的秩序:〈楚帛书·甲篇〉中的创世神话及其宇宙观》一文,即是对《楚帛书·甲篇》所蕴含之神话结构类型及其宇宙观所蕴含之秩序思维之阐释。以比较神话学的高度,分析指出《楚帛书·甲篇》具备世界创世神话中“混沌创世”、“配对神生殖创世”、“大地潜水创世”等三种类型,阐明《楚帛书·甲篇》之创世神话建构了一套秩序建立与重构的宇宙模式,体现了“数”的秩序在其中,并经由世界其他部族创世神话讲述与丧葬仪式结合之关系,以证《楚帛书·甲篇》所具有的神圣叙述特质,最末更指出,《楚帛书·甲篇》配对神生殖创世的宇宙生成论较诸先秦两汉气化宇宙论的哲学思辨,是更为素朴的神创宇宙观。凡此诸文之写作,已显示出高莉芬从神话意象的研究朝向神话思维研究的思考递进之痕迹与脉络。

《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一书,可以说是她的研究从文学中的神话意象朝向以神话为本位的重要转折点。本书结构严谨,论证过程详实细致,从比较神话学视角、母题分析法、语源学考察,并辅以汉画图像数据以及出土文献为佐证,从蓬莱神话混乱无序的语言叙事表层中,抽丝剥茧,抽绎出神话叙事底层的结构模式,提升了蓬莱神话的地位,突显了其蕴含的宇宙思维与秩序。透过本书可以看见其学术研究“野心”,在对蓬莱神话的考察中,无论是从仪式出发,还是从语源学考证,或是从“壶象”探究,都上升至宇宙观与宇宙思维的高度。其对出土文献《楚帛书·甲篇》的研究,亦摆脱纯然训诂考据的窠臼,上升至对创世神话中宇宙秩序的论述。这反映出高莉芬对神话本身的深入思考与不懈探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莉芬除了借用比较文化学的视野与母题分析法,亦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参考画像石等图像数据,在对传世文献的讨论中,亦时常出现民族志材料与出土文献,是对叶舒宪“四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透过文本详密之阐释论证,高莉芬引领读者以见古人如何通过神话思考,而今人又再度通过神话,思考古人如何通过神话思考。上述所列举之研究论文,既是高莉芬多年来立足于原典文献之阅读分析,而参照文学人类学、神话学、民俗学的研究视角开展出的上中古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考察成果,也是她试图从文化象征系统的宏观视域中,对古典诗赋、神话叙述进行深层文化阐释的思考与尝试,联系神话思维与文学书写和符号象征之间的关系,通过意象而思考神话,通过神话而思考人类的心灵与行为。可以说,这是早期的古典诗赋研究的渊源带给她的独特思考方式与研究进路。

三、从文献到田野:高莉芬的西王母神话研究

近几年,高莉芬则专注于西王母神话研究,这也是她接续蓬莱神话的研究课题。她在《垂直与水平:汉代画像石中的神山图像》一文中指出,汉代画像石中的“神山图”有两种空间形式:一为垂直式纵向层级神山,一为水平式横向并置的神山。前者以昆仑三峰的神山系统为主,后者以蓬莱三山的神山系统为主;前者以锐上式的“丘”为造象特征,后者以顶平式神山与壶器为造象特征。因之,既升登蓬莱,复远游昆仑,接续便以昆仑山上最重要的神祇西王母为其研究对象。西王母从原始古老神话半人半兽的神祇演变到美丽尊贵的道教女仙首领,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与信仰的重要的关键时期,而出土汉画中即有大量与西王母相关的图像。高莉芬遂透过丰富的出土汉画,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针对西王母仙境图中的配属动物如九尾狐、蟾蜍、三足乌、捣药兔展开研究,结合传统文献分析与图像学研究方法,考察这些神圣动物在传世文献与图像数据中的不同呈现及其在墓葬艺术中的神圣叙事功能。如《捣药兔: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属动物图像考察之一》一文指出,在西王母配属动物中,兔是与西王母搭配出现的重要部众。但兔在汉画像石中有两种系统,一是月轮中的兔,一是西王母身边的兔。月轮中的兔或单独出现,或与蟾蜍搭配出现,捣药并非必要的形象。但西王母身边的配属兔,捣药却是必备且十分稳定的形象,象征不死力量的药,是西王母与兔之间最重要的链接关系,图像中西王母身边的捣药兔则都配以杵与药钵,以凸显捣药的具体神圣工作。而此药即是不死药,“不死”是西王母仙境图中西王母最突出的神性与司职。“捣/药/兔”在汉代画像石西王母仙境图中是一个稳定的图像单元,捣药兔作为西王母配属动物,标志着西王母的不死神性以及掌握生命再生与宇宙更新的力量,具有西王母神性的解释功能,成为不死女神的神圣意象。在西王母图像符号系统中,捣药白兔而非玉兔,才是西王母图像志中最重要的核心图像。再如《九尾狐:汉画像西王母配属动物图像及其象征考察》一文,针对历来学者对于汉画像中九尾狐的诠释采取政治符瑞的说法进行反思,而回归到图像语境,以思考九尾狐作为西王母仙境图的重要构图元素所具有的特殊叙事功能。围绕着汉代画像的墓葬空间,探讨其图像之象征意义,指出九尾狐具备与墓室、坟丘死亡空间的连结,狐死首丘重返原初的回归特质以及具备生殖功能的符号性,皆是它进入西王母仙境空间的重要关键因素。另外,又有《女神与神医:汉画像西王母及其配属鸟形扁鹊图像考察》一文,以山东地区出土之汉画西王母图像中的人首鸟身之神灵动物为研究对象,指出汉画中的西王母及神禽扁鹊,象征着生有生医、死有死医的异界医药疗愈系统。鸟形神医扁鹊正是作为执掌不死药的女神西王母的配属图像,彰显着西王母的神圣职能,是不死的象征符号,同时也是疗愈生命的永恒力量。

除了结合出土考古资料进行探究外,高莉芬的研究十分重视对传世文献、原典文本的阅读与分析。回归西王母相关文献文本的梳理如《穆天子传》的探究,她又注意到除了历来学者所关注的“昆仑”空间之外,另一与西王母有关的神圣空间“瑶池”。所撰《会见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与瑶池宴》,以《穆天子传》中穆天子于瑶池会见西王母的叙事为主,考察瑶池地理和瑶池宴相关叙事及其所具有的空间象征与仪式功能,辨析瑶池宴的原始意象。“昆仑”西王母与“瑶池”西王母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系统,而作为真实地理与想象地理的融合,《穆天子传》中的瑶池不再仅是昆仑山上的一泓清澈池水,一个地理“空间”(space),它是事件发生的“地方”(place),是周穆王与西王母举行宴饮仪式的场所,瑶池也因而具有神圣的性质。世俗人间帝王对永恒王权的欲望、死亡的恐惧,通过宴饮的仪式活动以及西王母的祝词得到精神上的宣泄升华。从政治颂美到宗教隐喻,“会见西王母”的母题在六朝宗教叙事中具体化、仙道化,成为神启力量与天界讯息获得的仪式,西王母亦从政治上的西方帝女发展成为得道成仙者朝圣谒见的“上圣”,永恒的宗教启悟者。

凡此研究成果,皆显示出高莉芬的西王母神话研究以传世文献为基础,扩及西王母图像考古等实物材料,进而连结汉代墓葬空间、仪式活动乃至真实地理与想象地理,以多重证据论证,进而将西王母神话研究置于一立体动态的汉代文化语境中,由此而分析阐释西王母神话在不同地域、不同传播语境、不同讲述与书写脉络中所呈现的风貌,及其所反映的汉人集体的情感与思维。

对于西王母神话的研究,除了运用传世文献资料之外,高莉芬亦从事相关田野调查工作。研究汉画西王母图像,至四川、山东、辽宁、河南、内蒙古等藏有汉画之博物馆、收藏库房、文物保护所采集图像数据。近期则开始关注台湾的西王母信仰,针对台湾慈惠堂之母娘信仰展开田野调查工作。从原始文献到田野现场,从图像文本到口传资料,从出土的汉代图像到今日台湾香烟袅袅的庙堂,这些思考与工作面向,就是她近期对于西王母神话的多面向关注。信仰不断,香火不熄,而研究者的热诚与执着亦在此中继续燃烧着。

四、结语

从早期的古典诗赋研究以迄今日的西王母神话研究,着实可见高莉芬既受益于传统古典诗学的训练,又有来自神话学、文学人类学相关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启发,从而展现出基础扎实而又有创新性的丰沛研究能量与研究产出。高莉芬从古典诗赋走入神话学,不是偶然,而是种种因缘聚合的必然。每段学术研究历程皆有它自身的生命轨迹。一位研究者的研究思路、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成长与变化,往往或深或浅地印烙在那些不同时期所写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报告中,它们彼此是一连串有机的联系,是个人的性格、才情、生命态度在蜿蜒曲折的知识道途上走出的一片研究风光。

[1]高莉芬.诗可以怨:汉魏怨诗研究[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

[2]高莉芬.元嘉诗人用典研究[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

[3]高莉芬.走进春日的桑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邂逅采桑女之仪式与空间[A].辞赋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4]高莉芬.月令物候观与中古文学的时间思维[A].节日文化论文集[C].台北:学苑出版社,2006.

[5]高莉芬.水的圣域:两晋江海赋的原型与象征[A].第五届汉代文学与思想论文集[C].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5.

[6]高莉芬.空间与象征:蓬莱神话及其文化意涵研究[A].第五届汉代文学与思想论文集[C].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5.

[7]高莉芬.蓬莱神话的海洋思维及其宇宙观[J].政大中文学报,2006(6).

[8]高莉芬.图写神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与辞赋宫殿书写的转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5).

[9]高莉芬.垂直与水平:汉代画像石中的神山图像[J].兴大中文学报,2008(23).

[10]高莉芬.会见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与瑶池宴[J].民间文学年刊,2009(2).

[11]高莉芬.女神与神医: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及其配属鸟形扁鹊图像考察[J].东华汉学,2011(12).

[12]高莉芬.九尾狐:汉画像西王母配属动物图像及其象征考察[J].政大中文学报,2011(15).

[13]高莉芬.墓门上的女神:陕北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及其象征考察[J].思想战线,2013(6).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The Exploration of Prototype:A Review of Gao Lifen’s Myth Research

Lu Yilu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oochowUniversity,Taibei11102)

The field of Gao Lifen’s early work is mainl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ancient prose,then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culture and classical literary creation,and explores the prototype and symbol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of Western Queen Mythology is the focus of Gao Lifen’s research these years. Benefited from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raining method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Gao Lifen’s myth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reading handed-down documents,the study of image and symbol,as well as overview of myth thought. Gao Lifen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lassical poetics,is also inspired by mythology,literary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so then shows a solid foundation and abundant research on innovative energy and research output.

classical poetry;classical mythology;imagery;handed-down documents;field investigation

2016-07-10

鹿忆鹿(1960-),女,安徽阜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神话、民间文学、《山海经》研究。

B932

A

1673-1395 (2016)08-0013-04

猜你喜欢
西王母蓬莱神话
东方神话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