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6-03-23 06:59耿敬北
关键词:中小城市语言环境新时期

耿敬北

(宿迁学院 外语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新时期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研究

耿敬北

(宿迁学院 外语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在城市交流频繁、人口流动加快、网络交际全面进入城市生活的新时期,中小城市的语言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当前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方面,老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不断涌现。针对老问题,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应提升语言意识、实施柔性规范、完善监督与评估体制、循序渐进多层次规划。针对新时期中小城市在网络用语、外来务工人员语言状况、外语服务能力、地方方言的继承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应采取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切合中小城市语言环境现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

国务院2014年11月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称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称为中等城市。中小城市是城乡一体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展示城市文明、防范现代城市病、建设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底,全国中小城市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2%,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6.86%,全国288个地级城市中,163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7.0%。*数据引自于2015年11月23日人民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网址:http://unn.people.com.cn/n/2015/1123/c14717-27844521.html。无论是总人口、经济总量还是城市数量,中小城市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国内某些中小城市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陷入欲速则不达之怪圈。究其原因,中小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城市软实力因素,其中语言环境建设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和素质,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的交通组织、社会公共生活服务、文明形象等方面都和语言环境建设息息相关。而进入21世纪新时期,中小城市的语言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对中小城市语言环境进行重新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重点研究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发展现状和建设与优化策略。

一、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发展现状

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较大城市具有相当的差距,笔者搜索了江苏中小城市政府网站,未发现专门的地方语言文字网站,我们所能看到的基本上只有借助每年的推普周等机会进行的短暂性语言环境建设和检查活动。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存在临时性特征,较少制定短期或长期专门性的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文件,语言环境建设没有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来抓,语言环境的定期评估更是无从谈起。中小城市语言环境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时期老问题依然广泛存在。(1)错别字广泛存在,表现为景区标识、商业店标和招牌、地方报纸等领域广泛存在错别字,英文、汉语拼音误拼,简体字、繁体字误用,城市路牌、交通指示牌中汉语拼音与英语混用,没有统一标准,校对力度不够导致的错印漏印现象也频频出现。(2)街头招牌文字依然不规范,表现为各招牌在字体、颜色、大小方面彼此差异巨大,导致街道整体面貌杂乱不协调,影响城市美观。(3)暴力语言依然存在。市民人际交往的口头语言中脏话多,与陌生人交往时语言粗鲁、语气生硬;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礼貌用语缺失,语气语调不够亲切柔和,对弱势群体的污秽语言等仍旧存在。(4)媒体工作者语言能力欠缺。部分广播电台主持人无论是在普通话标准程度上,还是在语言流利程度、表达水平、语音语调上,都存在问题,同时,也存在话语内容空洞、缺乏内涵等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5)政府窗口以及服务部门普通话尚未普及。政府窗口以及商业、邮电、文化、交通、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服务行业,方言服务现象仍然存在。

新时期城市语言新问题不断涌现。(1)网络用语渗透进现实世界语言。网言网语数量多,更新快,网络暴力语言更是肆无忌惮地对现实语言产生了极大的渗透,错别字在网络上的正常化与“合法化”无疑对现实语言造成极大的冲击。(2)中小城市的开放幅度加大,导致外地人口语言与本地语言的双言冲突加剧。(3)近年来,中小城市外资引进力度加大,也迫切需要解决外国客商在中小城市的语言交际难题,尤其对外语服务和双语或多语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和构建符合中小城市发展现状的双语环境和外语服务创新体系,是中小城市面临的重要议题。(4)新时期,双言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强调推普的同时,地方方言则面临着被弱化、被边缘化的局面,方言的传承和恰当实时运用,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二、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的策略分析

新时期,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应新旧问题解决并举,老问题常抓不懈,实施长效机制,直至彻底解决,新问题解决要体现前瞻性、远见性和现实性,避免盲目跟风,模仿大城市,需构建切合中小城市语言环境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老问题的解决策略

中小城市语言环境老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语言文字工作要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把语言环境建设当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必须正视老问题的广泛存在,以政府适度规范监管与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相结合为方向。

1.实施语言柔性规范

规范与监管不代表采用整齐划一的规则和硬性的强制措施,而是一种有层次的柔性规范引导。首先,以交际值为标准进行规范,纯洁语言绝不是规范的目的。为了实现最佳交际效果,更好地发展语言,语言规范工作要摆脱条条框框,尊重语言发展和语言交际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提高语言交际值是衡量语言是否规范的唯一标准[1](P10)。语言规范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习惯,需要尊重语言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习俗,动态规范应该是语言规范的主要方向[2]。规范是对人、语言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协调,规范以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为目标,服务于人类交际发展,谨防语言规范最终阻碍语言发展和人际沟通。

2.完善监督和验收制度

实施分块分区责任制,以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为手段,把语言环境建设纳入到城市环境建设当中。改变把抽样检查和一次性验收作为语言环境建设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做法,提高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水平。将语言文字评估作为一项长久的工作来执行,而非一次评估永久有效。政府可以把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列入城市区域年度考核范畴,把城市语言能力纳入城市综合竞争力考核范畴。提高市民对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的认识,组建和发展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形成市民自我监督和约束与语言工作机构监督教育的合力。

3.循序渐进多层次规划

从城市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入手,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主要突破口,加大这四类部门普通话推广力度和文字使用规范力度,同时加强文明礼貌口头语言建设。正确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关系:首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在掌握方言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共同发挥方言和普通话的作用。其次,外语和汉语的关系。中小城市的外国人较少,但城市国际化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以城市汉语运用为主要建设任务,兼顾城市外语服务建设。最后,网络语言与生活语言、工作语言的关系。报纸、杂志、主流网站要起到引导网络用语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作用,采取措施应对网络语言暴力。

(二)新问题的解决策略

1.网络语言环境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用监督和引导方式,而不是立法和强制手段,来应对新生的网络语言。此外,对于网络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暴力,需要我们加强网德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要教育网民自我约束网言网语,切忌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放纵语言的使用,通过语言伤害他人。可以通过网络实名制来加以规范和约束,同时在各种媒体和教育机构加强网络文明用语宣传和教育,抵制网络语言暴力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

2.农民工语言状况

城市化的过程往往也是农业人口减少、城市流动人口增加的过程。截至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2亿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城市打工者。农民走进城市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交流问题。可以借鉴奥运语言服务的经验,通过语言服务志愿者的方式帮助有语言困难的农民工[3],积极营造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包容和接纳农民工的浓重方言口音,帮助农民工摆脱主观上排斥当地语言的被动心理,转变到从心理情感上认同所在城市语言的自觉状态[4]。

3.外语服务能力

与一线大城市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小城市外语服务能力提升和处理模式有所不同。中小城市外语语言环境较差,也是其外资比例较小的重要因素。但扩大外资引进,加强中小城市的开放程度,又是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中小城市的外资引进和外事需要,针对国外人员较少,中小城市专业的外语服务公司缺乏,渴望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但又缺乏专业的外语服务人才等问题,中小城市可以基于当地现有在职外语人才,采取兼职形式建设外语人才库,同时利用当地高校外语人才优势,组建外语服务志愿者组织,并对外语人才与志愿者进行外语服务专业培训,使其能真正满足各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外语服务的临时需要。这种对中小城市外语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还应立足于中小城市长远发展目标,逐步培育中小城市外语学习和使用氛围,为中小城市逐渐国际化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如:电视台重要特色栏目开设双语播报和双语广告,市内重要政府网站进行双语建设,在市区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广场英语角活动,组织和策划各种外语竞赛等活动。

4.地方方言的继承和使用

新时期中小城市普通话推广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向,因而方言的继承和使用成为了当前中小城市极易忽略的问题,但是地方方言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对本地方言进行录音保存,同时,培养市民普通话和方言两种语言能力以及相互转换的能力,建设对外能与外来人口畅通交际,对内能与本地市民通过方言进行亲切交际的和谐语言环境。

三、结语

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对改变中小城市城市面貌,提升中小城市文化内涵和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中小城市语言生活呈现出新老问题共存的现状,需要我们立足于解决老问题,在缩小与大城市的距离,跟上大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步伐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在加强城市双语或多语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建设符合中小城市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软性语言服务体系,也应该成为中小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施春宏.语言在交际中规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谢俊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黎红.从被动到自觉: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环境与同化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5(2).

责任编辑 强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SJD798);宿迁市社科基金项目(2014SQSK08)

作者简介:耿敬北(1979-),男,江苏沭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

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6)06-0066-03

猜你喜欢
中小城市语言环境新时期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态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消费视角下的高铁经济给中小城市带来的产业变革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国内中小城市中服装的“快时尚”文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