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这样用更给力——以《义务教育教材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为例

2016-03-22 10:04陈海云
地理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启示

陈海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 宁波 315181)



《作业本》这样用更给力——以《义务教育教材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为例

陈海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中心初级中学, 浙江 宁波 315181)

摘要:《义务教育教材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以下简称《作业本》)是省教研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紧扣学段和单元目标主编的配套练习。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作业本》,就能给学生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帮助修正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业本;历史与社会;启示;教学效率

这是《作业本》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中的一道作业题。

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白令海峡 ②霍尔木兹海峡 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 ②马六甲海峡 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

有学生一瞧这四幅地图,嘴里立马蹦出一句:“这是什么东东,怎么做呀?”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一是这四个海峡轮廓不完整,真的很难“验明真身”;二是没有特定的参照物(如经纬度、地名、海洋名等);三是答案中的多佛尔海峡在课本和最后两张世界地图中都没有。做这样的题目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但反过来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啊。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进行重新改编,使之更有意义呢?为此,笔者试着进行这样的改编:

①虚拟某种生活情境如远洋货轮的航行;

②把海峡轮廓尽可能展示完整,使之更有辨识度;

③在地图上加上特定的参照物(如经纬度、地名、海洋名等);

④试着把海峡两端沟通的洋(海)与题干中的情境有机结合。

这样一道有意思的新题出现了:

一艘小型远洋货轮“东方号”从宁波北仑港出发,抄近路经过苏伊士运河,最后到达目的地丹麦,航行中需经过以下海峡,这些海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经过这样的改编,使原来单纯识记没有多大意义的海峡轮廓,变成一道有具体情境的探究题,同时成为结合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等知识和经纬网知识的综合题。在做题中既能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这次尝试,为我们重新认识“古董级”的《作业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作业本》中的题目怎么用

配套的《作业本》就像一部经典的老电影,有它自己独特的不可磨灭的魅力,但也有一些“硬伤”,怎么用好其中的题目值得每一位教师好好研究。

1.传承经典——沿用经典的题目

配套的《作业本》沿用到现在,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作业的编写说明中这样写道:“作业本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为目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基础巩固’为必做题,旨在复习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拓展提升’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重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综合来说,《作业本》中实用性强,又深受学生们喜爱的题目,我们将继续传承沿用。

如“耕海牧鱼”中的“基础巩固”第7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

海洋:F___________G___________

岛屿: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日本的国土有哪些特征?

这道题第(1)小题考察学生对地名的识记能力,第(2)小题侧重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从易到难,从识记到分析,有一个渐进和提升的过程,避免了单纯的死记硬背。

2.去粗取精——改编有瑕疵的练习

《作业本》有的题目设计不太科学,使用时影响效果。对于这样的题目,稍微改动,使用的效果就会更好。有哪些题目需要修改呢?

(1)设计不够科学严谨的题目

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读世界著名海峡图”作业题。在没有特定参照物(如经纬度、地名、海洋名等)和完整海峡轮廓的前提下,只凭局部的轮廓来判断某个海峡的名称显得不够科学。因为全世界有上千个海峡,在比例尺和图幅大小不一致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某些海峡的局部简略图,真的可能会出现很相似的情况。

(2)拔高课标要求的题目

如“气象万千”中的“拓展提升”第2题:

读“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图略),回答问题。

(1)根据图意解释什么是季风。

(2)比较冬季风和夏季风在性质上的差异。

季风内容只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上才出现,上册书上能联系到季风知识的只有“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和对热带季风气候简单的描述。在没有系统学习季风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解答正确,真有些“天方夜谭”了。把第(1)问改成:夏季(或冬季)亚洲大陆上盛行什么风?第(2)问改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地区?这样的设问,更符合课标的要求,指向性也更明确,解答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3.逢危必弃——删除不合适的作业要求

《作业本》中有的题目需要删除,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

(1)没有确切结论的题目

如“人类的栖息地”中的“拓展提升”第6题:大陆的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很显然,这个答案到目前为止,地理学家们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从何下手?

(2)对知识巩固和发展意义不大的题目

如“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中的“拓展提升”第3题: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右图为“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路线图”。请回答:完成此壮举的航海家是谁?他的船队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这道题最大的特色是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回顾大洲大洋问题,实现了历史与地理内容的有机整合。但第2问,图上(见图1)已经出示了四大洋名称,也有箭头标示,再让学生在图上顺着箭头标示找一遍“四大洋”,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显然没有太大意义。

图1

二、《作业本》什么时候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在一节课学完以后,再让学生做《作业本》,然后进行批改和校对。很少会有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和在课堂中突破重难点时用到《作业本》中的好题。但其实《作业本》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很好地使用。

1.课前预习时有效嵌入——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一直以来教师都比较重视,可是以往我们布置预习作业,也无非是让孩子们看看课文,把重要的词语、关键句划出来。

其实《作业本》中有很多题目是教师布置预习、检查预习的好材料。

如“地形多样”中的“基础巩固”第7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仔细阅读并比较以下五幅图,请写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地形类型。

(2)根据上图,请你简单概括这五种地形的主要特征,完成下列表格。

海拔 地形特征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第(1)题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五种基本地形的整体概况。第(2)题则是用表格的形式从海拔和地形特征两个方面对五种基本地形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如果用这道题来布置预习作业,既能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又能让学生学习用表格的方法来整理知识,可谓内容与方法一举两得。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先让孩子们尝试初读课文后去做《作业本》中的题目,根据反馈情况,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时有机融合——为课堂教学推波助澜

(1)“创新战法”——重难点合理突破

备课,首先是备教学思想,因为教学思想决定了一堂课的主基调。许多老师在备课时,更多考虑的是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手段,而往往忽略了作业的设计。其实《作业本》中的作业往往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运用。所以把作业备进教学设计,就像是作战中的战法创新,能使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机整合。

如“综合探究三——以南非为例”第一课时中的第1、2、3题和第二课时的第1、2题:

第一课时中的第1、2、3题:

1.决定区域基本特征的是区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_位置两个方面来看。

3.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等。

第二课时中的第1、2题:

1.区域的人文特色主要包括区域的人口、________、城市和农村、__________ 等方面。

2.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从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等方面看出来。

这两课的几个题目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认识区域的方法,可以说是这节课或这一单元的主题和灵魂。

为了更好突出重难点,我们把这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重新设计成“知识树”的形式,如图2所示。

改进后,让学生完成三个规定动作:一是画出示意图中的一级目标(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二是画出示意图中的二级目标(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三是对照课文简要概括二级目标中的内容要素(如地形主要为平原等)。

在这个设计环节中,教师运用作业中的练习,把表象的、零碎的知识梳理、整合之后,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用“知识树”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自主、独立、高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两类结构”,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甚至教师不教,学生也能主动学的目标。

(2)“增强内力”——读图能力有序提升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构起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是武术中的“内力”,内力越深厚,学习效果越明显。

《作业本》上的一些读图题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有一些很好地启发,只要稍作改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指导绘图,亲身体验。

如“人类的栖息地”中的“基础巩固”第16题: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非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轮廓图。

图3

教师可以利用此题亲自示范引导学生如何手绘简易世界地图(见图3):第一步,用简易三角形画出七大洲的轮廓;第二步,适当添加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0ºW和160ºE经线、0º和180º经线等;第三步,再在大洲的分界线、海峡、运河的位置上用颜色笔加以标记和认读。这样,通过一番“历练”,学生头脑中会烙上“简易世界地图模型”,今后看到不同的世界地图时,能很快的形成空间概念。

当然画简图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做到简图轮廓尽量简便,最好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第二,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地理事物,并以这些“事物”为基点,加以联系和记忆;第三,一幅地图中有时可能出现几种地理要素,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先后主次的顺序逐次画出,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②有效梳理,总结规律。

如“逐水草而居”中的“拓展提升”第3题按照地图(见图4)来判读非洲气候变化类型。如果只是按照图例来判读气候类型,对于掌握气候的分布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帮助并不大。气候是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很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这张地图,进行细致地“解剖”,帮助学生提取图中的“达芬奇密码”:非洲大陆气候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这个规律,学生对于非洲大陆气候的分布就容易理解了。

图4

(1)非洲的气候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图进行梳理总结(如图5所示)。(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2)从世界范围来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两侧。

(3)为什么非洲的气候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简图中就有端倪可察: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两部分所跨纬度大致相等;非洲大陆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大陆,就像是一块大大的、平整的蛋糕。即气候的分布跟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图5

这种有效的梳理,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3.课后巩固时适当拓展——为课堂教学延续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作业本》中就有一些好的开放性题目可供老师好好利用,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众多的河湖”中的拓展提升第5题:世界上奇特的河流和湖泊有“香”河、“甜”河、“酸”河、“咸”湖、“火”湖、“五层”湖、“石油”湖、“沥青”湖、“硼砂”湖等,请你试着介绍某一类奇特的河或湖。

教师利用这道题,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世界奇葩河(湖)”展览会,让学生事先预习,借助网络查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自制PPT、视频资料等进行演说展示,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能提高演说、展示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受益。”《作业本》有时就像弱小的“蚂蚁兵团”,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多一些思考和关注,创新思维、运用得当,“弱弱”的《作业本》同样也可以很给力。

(责任编校:方琦)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启示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