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地理解题策略浅析

2016-03-22 10:04李小冬
地理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图答题审题

李小冬

(浙江省回浦中学, 浙江 台州 317000)



高中学生地理解题策略浅析

李小冬

(浙江省回浦中学, 浙江 台州 317000)

摘要:高中学生在地理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分,究其原因,往往是非智力性因素所致。因此在地理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注重审题指导,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读图技巧,提高分析能力;规范答题习惯,减少无谓失分。

关键词:地理;解题;策略

高中学生在地理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分,究其原因,往往是非智力性因素所致。比如不少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但解题却不会,或者题目会解但正确率却不高,有些答案甚至靠“蒙”,笔者认为解题习惯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地理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一、注重审题指导,纠正不良习惯

学生审题析题能力较差,对题目提供的信息和提问的要求不能作有效的解读,导致答非所问或回答不够全面。具体表现在:一是审题缺乏耐心。地理材料分析题“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条件较为隐蔽,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耐心读题。可是,不少学生读题就是喜欢走马观花,缺乏精读的过程,对题中的信息不能准确把握,尤其容易疏忽隐性条件,对地理过程和解题思路还没分析透彻就急于答题,往往欲速则不达。二是审题不仔细。地理题中条件众多,漏看或错看一个条件都会影响解题的正确性,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三是审题先入为主。尤其是碰到与平时练习中相类似的题目往往不假思索地草率下结论,或只看前面部分选项就急于下结论。四是审题凭经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很多解题经验,多少形成了思维定势,比如把要求选错误选项看成选正确选项等。

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题时间,要知道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尤其到高三复习阶段老师们生怕来不及“讲”,就知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充分的时间也需要一个“度”,需要适当限定读题时间或者进行限时训练,具体时间可根据题目长短、信息量多少、难易程度而定,让学生逐步养成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千万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代替学生读题。同时在读题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首先是要重视细节,抓住题中关键词句。如“比较”“说出”“分析”“描述”等,对括弧中说明性语句应引起重视。其次是要抓住主干,题干中有核心词,如“季节”“自然区位条件”“人为原因”等,在读题时要有意识用笔圈出核心词、关键词。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反复审题的习惯。审题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通读,即了解题中叙述的现象及题意,对题中关键信息进行标识,初步勾勒出基本地理情景、地图轮廓以及大致的解题过程,联想解题所需知识;二是精读,遴选有用信息,剔除干扰因素,使解题思路趋于明晰、具体;三是选读,进一步挖掘各种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寻找过程、状态间的相互联系,选用具体的地理规律和时空关系,特别是在解题过程中遇到障碍时要回归题目,进一步审题,以防疏漏和曲解。

[典例分析](2015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7.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解答此题关键的核心词是“生态移民”,只要抓住这一点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完成9、10题。

9.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气候变暖

C.下渗减弱 D.河道淤积

10.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

就像文章开头里面提到的一样,过去的一年里,Sarah凭借着超人的毅力迈出了事业家庭双丰收。与此同时,女性葡萄酒专家的身影在葡萄酒行业上也越来越常见。特别是目前在香港常驻的三位MW均为女性,这会是一种巧合吗?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蓄洪功能减弱

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 D.通航能力减弱

此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般以为现在的环境变化都是因人为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湖泊面积是因人工围湖造田而缩小,结果因没有从实际出发而造成误判。

二、培养读图技巧,提高分析能力

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地图和地理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许多地理知识就附着在这副骨架上。因此,培养学生看懂地图、熟悉地图和分析地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对图表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进行全方位的获取,导致答题错误或偏离方向。具体表现在:

一是对地图有一种畏惧心理。有些学生看到陌生的地图就恐惧,一时无从入手,不会冷静地去观察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地图,往往理不出头绪,应付了之。

二是读图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就是为读图而读图,不懂得读图是为了解决题目当中的问题,不懂得把地图与文字信息进行有机联系,甚至连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都不去关注,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三是读图针对性不强。不同地图有不同的特点,读图时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如区域图突出考查的是空间定位能力,统计图突出考查的是数据分析能力等。

四是多图整合能力不足。面对文字量多、图表多、信息量大的题目学生显得心理紧张,无法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机整合。

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读图析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左图右书或左书右图),多接触地图,多使用地图,从而对地图产生一种亲近感,以消除对地图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把读图与解题结合起来,把图表信息与文字信息进行整合,学会从图表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为解题服务。如“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那么该题的信息都是图中的显性信息,从图中可以直接找到;若“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那么该题的信息就不仅仅是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信息需要关注。再次,对各类图表进行归类,了解各自的特征,信息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及所揭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同时,要学会整合各种图表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纵观2015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图像运用和图文结合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卷13道题目,每题都配有图表,包括5幅区域图、10幅统计图、1幅地质剖面示意图、2幅景观图、1幅天文现象轨迹示意图,共计19幅图像,生动地反映出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即地理学以客观世界地理事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事象的存在形式(时空存在和属性变化)来揭示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以此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水平。如选择3、4题组,2幅实景图组配4幅气候统计图,要求考生从景观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与气候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气候特征配对,是对考生是否真实掌握相关知识的实证考查,题干文字中又仅告知是北纬30度附近的地点,具体地点的不确定性,又给考生带来了对地理环境复杂性的想象空间,考查考生对同一纬度不同区域气候形成主导因子的探究能力。第7、8题图通过对比的方式,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比较推断能力;第5、6题图、第9、10题图,图中信息分异明显但内在逻辑关联度强,以要求解析地理事实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地理事实的析因能力。第36题采用多图组合方式,解题的关键信息链呈现完整,对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要求高;第11题图文结合浑然一体,图像呈现现象,文字说明发生的时空,并点明其中的已知信息,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已知条件,要求探究一个未知问题,已知与求知逻辑严密,对应严谨。

[典例分析](2015·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图1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图2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12分)

该题采用多图组合方式,解题的关键信息链呈现完整,对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能力要求高,部分考生因读取图示信息错误,造成因果逻辑关系错位,答案完全错误。如第(1)小题部分考生答成:甲地水流自南向北扩散,南面海拔地势较高,湿地较多,由于大西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等。关于河流水位特征的简述,忽视题干材料中提供的甲处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而是着眼于区域图中的水系及周边环境信息,做出错误的描述和解析。

三、规范答题习惯,减少无谓失分

地理规范答题的原则是: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学科特色显著。但学生在答题规范性方面普遍存在以下缺陷,即条理不清、表述不明和丢三落四。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的地理空间位置、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不清晰,导致答题偏离方向或答非所问;二是学生答题表述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三是答题思路不清、语言不顺,表述不完整等。

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规范答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首先,要重视主干知识,学会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要善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因为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都要运用逻辑思维,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只有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答题的逻辑性才能增强,就会减少失分;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使用规范用语,对地理事物或名称表述要准确、严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表达相关地理事物的术语,并养成使用地理术语的习惯。

图3

[典例分析](2015·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2)-(3)题。(30分)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10分)

该题在答题过程中,部分考生套用答题模板死搬硬套,分析自然条件缺乏针对性。有些考生语言表达混乱,地理因果关系不清,结论不明确;有些考生则是逻辑思维混乱,没有形成基本的地理概念,前后自相矛盾,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只是凭直觉和记忆随意作答。如第(2)小题答成:前面讲到该地全年降水少,后面却说受到影响的水汽多,山脉阻挡吹来自海洋的风等。第(3)小题答成:①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利于松树生长;②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吹西北风,气候干燥,降水多,有利于林地的生长;③丙地地势低平,东部有山脉分布,有利于平原林地和山地林地的生长;④丙地两侧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有利于松树的生长和发展纸浆出口等。

(责任编校:周晓辉)

猜你喜欢
读图答题审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