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福泉
县域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县域学校间教学质量均衡的问题,而解决教育质量均衡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县域学校间教学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那么,如何缩小校际差距,推进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呢?
一、县域教师平均分
第一,县域教师要平均分配。首先要解决教师归属问题,即将教师从“学校人”改为“县域教育系统人”。目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编制等都归属于学校,是“学校人”,他们对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不愿意离开他们奋斗过的学校。虽然目前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通过职称等强制要求教师进行流动,但是效果显然一般。可以说,这是隔靴搔痒的做法,解决不了校际间教师差异问题,就解决不了家长择校的问题,也就不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因此,将“学校人”升级为“系统人”是迫在眉睫,这是县域教师能否平均分配的关键。
第二,教学研究部门要对所有“县域教育系统人”进行综合客观评估。评估要成立有专业水准的评估小组,评估内容要包括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育能力、教育年限等可能影响教学成绩的所有因素,评估过程要公正、要透明、要有媒体监督,不能掺杂任何外来因素。客观评估之后,对所有教师按学科进行分层,为县域教师平均分配提供真实数据。
第三,教学研究部门要对所有学校进行客观评估。对学校的评估要全面、要精细,要包括生源质量、学校硬件、学校影响力、校长领导能力等内容。评估之后,将所有学校进行排序,为县域教师平均分配提供客观数据。
第四,县域教师分配部门要拿出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案。根据教学研究部门的数据,县域教师分配部门要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并将分配方案拿出来全面征询意见,最好通过媒体征询意见,因为分配方案的公平与否直接决定了县域教师平均分配能否进行。当然,对于县域教师平均分配,我们教师要做好奉献准备,县域教育领导要有公正之心。一切为了义务教育均衡,一切为了我们的孩子。这颗博爱之心,可以为县域教师平均分配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只有解决了教师所属问题,有了教师和学校的客观评估,有了分配部门的公正之心,县域教师分配才能真正做到平均,做到均衡。
二、县域校长民主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缩小校际差距,推进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县域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校长要民主选举。长期以来,校长都是由教育局任命的,在不少校长的潜意识里,还是把校长当“官”来做的。这就导致有些学校乱象丛生,教育功利,政绩观严重。因此,打破校长任命机制势在必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民主选举制。校长应该像村长一样,能上能下,由所在学校的教师选举产生,校长要对学校发展负责,对学校教师负责。这样的校长才会沉下心来做教育,才会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服务。
其次,校长要系统培训。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最高领导,应该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人的管理是最难的管理,校长要系统培训教育学、心理学,掌握现代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树立高尚的师德品质。同时,校长也是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通过统一的培训,县域各校校长在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就有类似之处,这为校长流动后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最后,校长要定期流动。校长虽然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但也要定期进行流动。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传播。既有利于了解县域内兄弟学校的管理模式与特点,还有助于县域内各学校的均衡发展,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长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再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就能逐渐走向成熟,就会更具活力,更具管理力,更有战斗力,然后再定期流动,从而有效推进县域教育均衡。
总之,缩小校际差距,推进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应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和校长。只要我们从教师平均分、校长民主生两个方面着手,大胆尝试,深化改革,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