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促进县域教学质量均衡提升

2016-03-21 18:18罗先德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导县域教研

罗先德

县域学校获得优质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并且这支队伍均衡地分布在县域的各所学校,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乃至教学点。只有“教育人”均衡了,才有教育质量的均衡。促进质量均衡的“教育人”,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校长、教导主任、教师。

一、校长是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灵魂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卓越的校长可以让一所薄弱学校起死回生,让一方百姓受益;一位不好的校长,则可以让一所优质学校每况愈下。而学校里的教师,也会因为校长的优秀,而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则有了人生的美好前程;一位不好的校长,则有可能让教师痛苦地挣扎在教书匠的怪圈里,学生的鲜活生命也因受到压抑而难以更好地成长。可是,“千金易得,良将难求”。没有更多的好校长却要做到学校之间的基本均衡,一方面要发现、培养更多的好校长;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盟校”管理体制,强弱结盟,“集团”办学,以优带劣,由优质学校在管理、教研、师资等方面对薄弱校进行全方位帮扶。如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校长,他管理13所学校50000师生,学校“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培养着“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现代中国人”。一位好校长带出一批好学校,使几万名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被称作“区域教育新均衡的泰州方案”,实施“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新校”策略,实现集团(共同体)校之间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文化共建、捆绑考核,真正实现了把好学校搬到群众“家门口”。他们还依托名校办分校,以名校为校行政中心,教师统一调配,教学统一安排,教研统一组织;或者采用学区一体化管理方式,以学区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实行教育管理、教师配备、教学研究和考核评价一体化,区域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长是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灵魂,发挥好校长、名校的影响辐射作用,是整体提升区域各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教导主任是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

除校长外,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发挥核心作用的就是学校教导主任了。如果校长是领头雁,好校长能够带领几所学校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那么教导主任则是每所学校的主心骨,任何一所学校必须有一位德才兼备的教导主任,他既要在校长领导之下教育管理教师、学生,又要对教师、学生的成长加以引导,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可以说,教导主任是在校长与教师、学生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是校长的治校理念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去的重要渠道和纽带。

解决教学水平均衡发展问题,必须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导主任队伍,为每所学校配备1~2名具有一些特质的教导主任。第一,至少应是某一学科的行家里手,在教学方面有拿手的“绝活”;他亲临教学一线,亲自参与教学及课题研究,不仅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和影响其他教师,而且会使自己锻炼成学校的首席教师。第二,勤于导教,能指导、评价各种课例,并通过课例让教师体会如何落实教育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让每次活动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精于导学,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科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推荐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善于导思,做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教导主任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主持者,要引导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通过临床诊断、互动研讨、案例研究、对比分析、教育叙事、撰写心得等方面,培养教师习惯、技能和反思意识,使教师在反思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第三,走“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教导主任要善于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观点、方法、理论,要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教导主任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尤其是促进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导主任的专业成长,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几年,国家陆续制定发布了教师专业标准、校长专业标准。在各级培训中,非常注重校长培训,从任职资格培训,到提高培训,到高端研修;教师培训,从普通教师的全员培训,到骨干培训,到学科带头人培训等。唯独忽视了教导主任,不仅没有制定发布教导主任专业标准,培训部门也很少开展教导主任层面的专业培训。如果不抓好教导主任这一座“桥梁”,县域教学水平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家要尽快出台教导主任专业标准;新一轮“国培计划”要把教导主任培训专项列入,要通过提高教导主任的专业水平保证县域每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是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

均衡发展的根本在教师,有好教师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好学校才有好的教学质量;县域学校只有教师的均衡发展,才有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目前县域学校促进教师均衡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政策上的“硬杠子”让教师交流,如每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等。有的地方探索以名校为校行政中心,教师统一调配的方法,小学科教师“走教”的方法。这些做法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治本的方法就是为每所县域学校配置量足质优的教师。

优质教师从哪里来?

首先,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统筹协调教师教研活动。一是以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并将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专项培训,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适应新常态下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二是通过连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联片教研,建立教、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采用“集中教研、分散活动”的实施策略,通过校际评课、校际互访、校际专研的方式达到校际同行,使大家互相合作、交流共享。联片教研活动,打破了校际壁垒,不仅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还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发挥着各校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不仅让教师参与教研、投身教研,并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能够享受教研,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三是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实现教师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对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网络空间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是教师经验的汇聚,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上举重若轻,在分享同行经验的同时,提高自我。教师还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可通过在线研讨和教育论坛,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可利用远程研修平台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课程文本,提交课程作业等,丰厚自身的知识底蕴。

其次,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范教育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师范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和文化熏陶。为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为了农村孩子能够实现“上好学”的梦想,进入师范专业的学生质量一定要有保证,至少是二本线以上才能学习师范专业。与此相应,只有二本以上的院校才具有承担培养教师的资格;高职高专由于生源质量的因素,不应担负培养教师的职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理所当然属于“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甚至“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才有优质的教师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基本保证。在发达国家,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而我国,曾一度出现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教高中,认识字就能上讲台的现象,其教育教学质量的结果可以想见。

最后,要使教师乐于从教。教师乐于从教是成为好教师的前提条件。使教师乐于从教,要有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激励;更重要的还有,一所学校,尤其是校长的人文情怀。与刚性制度相得益彰的就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到学校就是温暖的家,校长是就是教师的家长。广州外国语学校实行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采用教师坐班制,刘红梅校长却允许教师每周有半天到一天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如此温暖的氛围,教师怎能不敬业奉献?怎能不心甘情愿跟着校长向前走?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着力解决教学水平均衡发展问题。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必须依靠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乃至更多方面的力量。传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速度。动车、高铁之所以超越普通火车,在于它的驱动不仅仅在车头,而是多点发力,多轮驱动。解决教学水平均衡发展问题的出路也必定在多轮驱动。■

(作者单位:湖北房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猜你喜欢
教导县域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想要的教导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撒谎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组建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