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演练

2016-03-21 05:14教学考试物理命题研究中心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弹簧秤钩码电压表

《教学考试》物理命题研究中心

创新实验演练

《教学考试》物理命题研究中心

1.(2016·甘肃张掖市天一中学质检)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某同学新买了一部手机,发现有连拍、全景摄影功能,他想知道连拍的频率,设计了一个实验:一个同学将一粒直径为d的玻璃珠平举静止释放,另一个同学将手机固定在合适位置并开启连拍功能,之后在电脑上将照片合成处理成一张照片,如图所示,测出下落的高度h1、h2,设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要测出手机连拍的频率,还需要测出__________。

(2)频率f=__________。

2.(2016·浙江卷)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N/m。如图甲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cm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__N(图乙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016·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期中)某同学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质量,他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1)将轨道倾斜适当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2)将两个光电门G1、G2固定在轨道侧面(不影响小车在轨道上运行),测得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3)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并将遮光条(质量不计)固定在小车上:

(4)将质量未知的钩码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与小车连接,将小车从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

(5)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G1、G2时遮光的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若L=0.75m,d=0.5cm、Δt1=5.0×10-3s、Δt2=2.5×10-3s,则通过计算可得:a1=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6)保持钩码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入质量为m的砝码后进行第二次试验,并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7)若钩码质量较小,可认为两次试验中钩码质量均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小车质量可表示为M=________(用a1、a2、m表示);若所用钩码质量较大,明显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小车质量可表示为M=________(用a1、a2、m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2016·浙江绍兴市第一中学考试)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珔;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m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a珔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误差(填“偶然”或“系统”)。

5.(2016·山东临沂市阶段性质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钩码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钩码质量均为M,在A的上面套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环形金属块C,在距地面为h1处有一宽度略比A大一点的狭缝,钩码A能通过狭缝,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开始时A距离狭缝的高度为h2,放手后,A、B、C从静止开始运动。

(1)利用计时仪器测得钩码A通过狭缝后到落地用时t1,则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为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通过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还需测出环形金属块C的质量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需满足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3)为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有同学提出如下方案:实验时调节h1=h2=h,测出钩码A从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t,来计算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你认为可行吗?若可行,写出钩码A通过狭缝时的速度表达式;若不可行,请简要说明理由。

6.(2016·江苏卷)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

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20.0 40.0 60.0 80.0 100.0阻值R(Ω)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Ω。

7.(2016·海南卷)某同学改装和校准电压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图中虚线框内是电压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表头G满偏电流为100μA,表头上标记的内阻值为900Ω。R1、R2和R3是定值电阻。利用R1和表头构成1mA的电流表,然后再将其改装为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若使用a、b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1V;若使用a、c两个接线柱,电压表的量程为3V。则根据题给条件,定值电阻的阻值应选R1=_________Ω,R2=_________Ω,R3=________Ω。

(3)校准时,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应靠近________(填“M”或“N”)端。

(4)若由于表头G上标记的内阻值不准,造成改装后电压表的读数比标准电压表的读数偏小,则表头G内阻的真实值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900Ω。

参考答案

2.(1)3.00~3.02 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 变大

【解析】(1)由图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是F1=3.00N;因合力为F=kx=(500×0.01)N=5N,两分力夹角为90°,则另一个分力为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夹角,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引起的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引起的,所以为系统误差。

【规律总结】(1)游标卡尺主尺与游标尺的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的示数;

(2)由速度公式求出物块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然后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块的加速度;

(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

(4)由于实验设计造成的误差是系统误差,由于实验操作、读数等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6.(1)A (2)①②③(或①③②)

(3)如下图所示

0.04t+8.8(0.04t+8.6~0.04t+9.0都算对)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10Ω时,再加上金属电阻常温下阻值为10Ω,总电阻为20Ω,则电流,故选量程为0~ 100mA的电流表比较精确,即选A。

(2)调电阻箱时要注意不能使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也就是不能先将b、c旋钮先旋转至“0”,因为此时电阻箱相当于导线,电流表可能会烧坏。因此必须先将a旋钮由“0”旋转至“1”,再将b、c旋钮旋转至“0”。

(3)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根据点的分布特点作出R-t图象,如答案中所示,且使直线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点,把两个在直线上的点的数据代入直线方程R=kt+b,列出方程组,求出k=0.04,b=8.8,即R=0.04t+8.8。

7.(1)100 910 2 000 (2)50 (3)M(4)大于

【解析】(1)当流过改装后的电流表的电流为1mA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100μ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得R1为100Ω。当a、b间电压为1V时,电流为1mA,a、b间总电阻为1 000Ω,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为90Ω,所以R2=910Ω。当a、c间电压为3V时,电流为1mA,a、c间总电阻为3 000Ω,所以R3=2 000Ω。

(2)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在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阻值越小操作越方便。

(3)闭合开关前,应保证被检验电路安全,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应在M端。

(4)改装后电压表读数偏小,说明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偏大,故表头内阻偏大。

猜你喜欢
弹簧秤钩码电压表
例谈极值法的应用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用弹簧秤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电压表的妙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改进反思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这样“改进”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