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定(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06)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
罗 定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06)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广在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利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影响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创新微课程,优化教学资源、课内外翻转和激活学习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应用;趋势;策略
如果要评选2015年度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应对?笔者的思考和实践如下。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并借助有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等的“互联网+”下,众多渠道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各类信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学用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部分都有所介绍。从本质而言,当前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微博、QQ、微信、移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电子杂志等均隶属于“互联网+”的资源领域。随着“互联网+”多元化的创新和发展,其所独有的共享方式,强大高效的互动,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广泛的渠道、庞大的覆盖率、及时便捷的操作性、跨越时空的畅通性,在获得广大用户青睐的同时,也为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划时代的价值和影响。
1.激活高中地理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作为教学实践的执行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对于意义建构而言,“对话”“合作”“情境”等的存在影响更为深远。这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互联网+”声色俱全、视听同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势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地理教师可以从演示者转为“导演”,学生不但做听众、观众,还可以转为“演员”。特别是在参与多媒体课件的互动环节中,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可以明显提升,师生身份的转换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延伸教学触角
“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恰当融合能帮助高中学生打破被动学习和时空限制。课外时间对教学网站教学视频资源的浏览,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继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还可以使用QQ群、微信圈、电子邮件等形式,来与同学和老师随时互动交流以帮助学习,及时巩固消化地理知识重点和难点。“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入还可以表现在地理情境的构建方面,学生运用“互联网+”,可借助对地理学习相关网页的浏览来巩固知识点,并可获得大量的可借鉴的学习经验。这些操作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探索多样化学习方法及创建教学模式,大大延伸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触角。
1.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互联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可以解决传统教师本位的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学在“互联网+”的应用中,可以生成“以学生为本”的众多改革。如,教师引入一则地理事件或社会生活现象为主题作为课堂讨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合作讨论、小组竞赛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及合作竞争意识,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教学内容展示的惯性方式,单向的知识传播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课堂学习渠道的单一化,可以在“互联网+”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后进行调整改革。如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彼此信赖程度的提升等。在自由、平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借助交流、研讨、协作等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以合作实践为基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这种状态下,教学不再是学生个人化的学习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学中对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构建良好的立体化、多功能的虚拟交流空间。此空间的应用可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共享和分享,来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2.形成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互联网+”所构建的现代化沟通方式在彻底打破人与人之间交流壁垒的同时,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台,“网上共交流,天涯若比邻”。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网聊系统,个性化辅导、课程资源共享、讨论探究、作业批改与反馈、实验演示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从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单一化讲授模式已被“情境创设”“合作探究”“问题引领”“资源共享”等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所替代。在这些模式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能力主旨、创新为主向。
1.推广技术培训,加大改革力度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眼下高中教育的竞争空前激烈,给高中地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非常大,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广大地理教师应用于自身教育和教育技术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就目前教师团队而言,一些包含中老年教师在内的教师群体,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必须要加大培训力度。2012年以来,扬州市教研室在每年的高中地理暑期培训中,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技术如微课制作、网络平台的运用等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运用和操作水平。各所高中学校的多媒体教师硬件和数量得到完善和增加,校园局域网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为高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和保障。
2.创新微课程,优化教学资源
近年来,微课程以“微”凸显了教学优势,具有互动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针对性强、参与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微”热潮的到来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具有热爱并能接受新鲜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学习热情短暂的特质,其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传统课堂固定学习模式和地理书本的自主型识记模式,给学生造成的心理疲惫,可借助微课程寓教于乐的特点加以解决。尽管微课程可以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提供包含PPT、视频、音乐等现代媒体资源在内的轻松化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可供学生学习的高中地理微课程还十分缺乏,因为我国在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微课程起步较迟,参与开发研制的人员较少。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及管理者要更新理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高中地理微课程的开发及运用。自2013年以来,扬州市地理教研室在每年“小高考”和高考前,组织部分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借助扬州市电教馆的媒体资源,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推出应对高考的一些微课,放在扬州教育网上供教师、学生学习参考,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其直接的效果是扬州市高中学生参加江苏省地理学业和高考成绩不断进步和上升。
3.课内小翻转,课外大翻转
借助于“互联网+”,我们把课内翻转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提升和总结测评三个阶段,也就是“三段式”。具体为:
自主学习阶段(约15分钟):依托“任务单”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这是课堂学习的知识准备阶段。本阶段有三个基本环节:教材自学→微课助学→知识前测,要求基本知识基本学会。在学生掌握操作基本要领的基础上,可逐步将各环节任务在课前完成,突出自主学习。
合作提升阶段(约20分钟):知识内化学习、疑难问题研讨、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是课堂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本阶段有四个基本环节:体系建构→问题研学→教师点拨→训练展示,要求深度学会。此阶段要注意就课堂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盲点加强组内互助学习,在汇报展示中梳理内化,相互借鉴,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总结测评阶段(约5分钟):本阶段有两个环节:总结提升→测学反馈。这是课堂学习的盘点收获阶段,主要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诊断,实现“堂堂清”。
课外怎么“大翻转”?我们采用的是“二段式”。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测试(前测)。要求有充裕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根据任务单学习,对基本知识达到基本学会。
4.建立学习沙龙,激活学习氛围
随着QQ即时应用软件和微信圈在中学教学中的融入,高中地理教师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增加了,现在许多学生通过QQ、微信随时可与教师联系和交流。借助这些平台,课堂上学生尚未消化和未懂的知识难点,学生及时向教师求解答疑。而教师借助QQ和微信,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的全程跟踪,及时反馈,打破了地理课堂壁垒,促进了教师个性化课堂讲解模式的构建和完善。QQ群、微信空间的适当利用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教师经常在空间中发地理新闻阅读、地理事件分析、地理话题讨论、地理美文欣赏、地理问题解答、地理试题选做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进而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责任编校:周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