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述评

2016-03-21 00:25刘怡希李庆朋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述评

刘怡希,李庆朋

(1.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广东白云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述评

刘怡希1,李庆朋2

(1.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广东白云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摘要:以独立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现有成果主要涉及基础理论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多元化比较研究、价值研究和代际研究,而对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研究则常见于现状调查研究、多视角分析和多维度剖析。纵观现有科研成果,在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但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述评

1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概述

1.1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概念的界定。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如薄明华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度信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1]。刘建军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等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个层面的内涵[2]等。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特征的研究。刘晓凯从科学与信仰的统一、动力效应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统一、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等 “三个统一”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3]。马永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性的信仰,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他从历史发展的无限性、个人实现不朽的基本方式和学习是信仰的核心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4]等 。

第三,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低下的原因分析。张志强认为,社会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的信仰迷茫是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低下的主要原因[5]。张梅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6]。杨昳婧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环境根源、主体根源和高校信仰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7]。

第四,对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陈文斌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对策[8]。张洪伟从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对策[9]。徐丹从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自身特点、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和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论述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途径[10]。

1.2实证调查研究

第一,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李俊卿以北京高校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信仰状况、信仰理由、信仰程度、相关性假设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把握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11]。刘琳选取江西省5所高校为调研基地,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样本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总体状况,采用实证手段得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之策[12]。李应福基于锦州3所高校的调研,用精准的数据指出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化、功利化与模糊化,并从社会环境、体制机制、家庭和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13]。

第二,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证结论和实证路径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后发现,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积极健康的主流中仍存在矛盾、功利、模糊、扭曲等许多令人堪忧的现象[14]。杨飞(2008)等人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绩显著,但部分大学生不关心国家政治,仍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使得个人信仰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功利性。李正军(2006)通过实证调查指出,信仰的缺失和对其的模糊认识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等。

1.3多元化的比较研究

第一,对不同地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董静(2013)以云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信仰的独特性,分析了云南地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郭铭録(2012)则从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生活消费、实践活动、心理问题和学习行为6个方面对吉林省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崔耀鹏(2015)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几所高等学校独特区域特点的情况下,分析该地区区域文化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第二,对不同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如刘蕊(2012)从“心理认同视角”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状况。时统君、金英良(2011)则从“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调研分析。张官峰(2013)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对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创新研究。邹国振、 雷艳芝(2014)从“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的视角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双重认同机制进行研究等等。

第三,对不同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较研究。如李小玲(2015)针对藏族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甄喜善(2015)则对回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李瑛(2013)对理工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理工科与文科学生的差异性,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研究该群体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等。

1.4价值性研究和代际研究

第一,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研究。李玥(2011)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失、对共产主义态度不端、入党动机不纯、价值观和诚信意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婉(2009)等人认为,虽然当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仍然要警惕在部分高校学生中出现了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非理性化、多元化、功利化和宗教化等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等问题 。黄国琴(2010)则从内外因视角,从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渗透及大学生自身认识模糊等方面,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代际的研究。所谓的代际研究即对不同时间段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研究。如赵路(2011)对转型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进行了浅析,指出转型期特有的社会背景特点,进而从历史根源、理论和现实等角度,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冯思洋(2012)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行研究,分析“90后”社会发展大背景和“90后”青年群体的特点,分析时代变迁下的信仰问题等。

2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概述

当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对整个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硕,但单独针对独立院校、民办院校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整合和梳理的基础上,为充分了解独立院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独立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检索,共有数十篇研究成果。在对现有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后,发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2.1独立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有一部分主要是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确定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如李应东、陈维国(2012)等用数据说话,通过百分比的形式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进而提出了应从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入手,提升独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王庆英(2014)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的民办院校大学生进行调研,调查其“有无信仰”和“什么样的信仰”等,从而用实证数据得出该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淡化的倾向,进而从舆论、网络阵地、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等角度提出相关策略。总之,现有现状调查的结论普遍表明,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是认同的,但认同度有下滑和弱化的倾向。

2.2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视角分析

除进行实证研究之外,学者们还从不同的视角对独立院校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剖析,通过不同的视角,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进而实现对独立院校大学生这个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的全面掌握。如黄晶(2012)以多元文化为视角,以“西部地区”独立院校为对象,通过调查得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淡化的倾向,并从民办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点等维度着手进行原因分析,寻求探索对策。唐圆梦(2014)等人将科尔伯格的认知理论与独立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相结合,指出独立院校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教育主体的队伍建设、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氛围、主体性教育方式、认知发展规律、主体性教育模式等提出应对之策。秦艳娇(2015)从新媒体的视角,指出独立院校大学生家境优越、思想前卫,但对信息的辨识度不高的特点;并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提出继续探索加强独立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3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维度剖析

除了进行不同的视角分析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维度对独立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分析,以尽可能地拓宽该领域的研究视野。如刘结玲(2014)以“侧重点”为着陆点,分析独立院校在办学背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学生特点、教育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差异,得出独立院校学生的思想有其特殊性,强调独立院校大学生的教育要有侧重性。黄芳芳(2011)从“使命感”的维度,分析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剖析了独立院校在全面考核、精心选拔、用心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也要使其了解该角色所要承担的使命及意义。周荣榕(2014)从“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维度,分析了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进而以独立院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如何针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五位一体的探讨性建议等。

3研究的反思

3.1研究成果

第一,研究成果相对丰硕。笔者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词搜索而来的论文有近300篇;近年来,核心期刊、博硕论文等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数量越来越丰富;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文献虽然数量不太多,但也有数十篇成果出现,且近年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第二,范畴宽广,质量较高。一方面,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涉及到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价值研究等,科研成果涉猎范畴极为广泛;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质量较高,该领域的研究涵盖了专著、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且期刊论文包含了大量CSSCI等高规格的论文。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的研究视野也较为宽广,研究范畴也涵盖了多个视角、多种维度。

第三,研究结论相对理想。根据实证研究调研显示,当前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虽然存在信仰危机,但主流是好的,马克思主义仍然牢牢占据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3.2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不均衡。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关注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而关注“独立学院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为匮乏;研究在数量、级别、质量和规格等方面均存在悬殊,关于独立院校或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研究仍存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潜力。

第二,宏观理论研究多、微观实践研究少。通过对现有的涉及“独立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对该群体宏观的把握,且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阐释,而进行微观层面的路径研究和实证研究却相对不足。

第三,应然性研究多,实然性研究少。纵观研究的内容,现有研究成果中大多是思辨层面的应然研究,注重大学生应该怎样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必要性和价值层面进行阐释;而进入实然性如何切实有针对性地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方面的研究缺乏。且当前关于独立院校的研究中,对该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群体相比其“独特之处”描述得不够清晰和精准。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而独立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目前研究成果,后续研究要进一步拓展独立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研究领域、细化其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 薄明华.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11(9):5-9.

[2] 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20-27.

[3] 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J].人文杂志,2000(6):30-34.

[4] 马永忠.基于信仰结构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47-148.

[5] 张志强.论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6] 张梅.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31-33.

[7] 杨昳婧.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 陈文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1-2.

[9] 张洪伟.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 徐丹.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策略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11] 李俊卿.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大学生信仰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2(7):15-20.

[12] 刘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基于对江西省五所高校的调研情况[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13] 李应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基于锦州三所高校的调研[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3.

[14] 张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校对龙四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信仰,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长久以来,高等教育下的当代大学生都是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扮演者,是实现“中国梦”、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坚力量。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独立院校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办学模式的独特性,使得该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独立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笔者选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8~2015年的社科论文进行精确检索,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章221篇,其中核心期刊37篇,硕士论文19篇,博士论文3篇;涉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章96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硕士论文16篇,博士论文2篇。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与总结。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43

收稿日期:20151125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5B441)

作者简介:刘怡希(1993-),女,湖南宁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35-0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述评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