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道士塔》教学设计
◎唐敏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深沉意义用作用。
课型选用
讨论课型。
课时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分为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第二步:圈点课文,准备讨论。
第三步:依据课文,展开讨论。
第四步:再读课文,总结讨论。
第一课时
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导入课文:
文化苦旅中酝酿山居笔记,霜泠长河里涌出一叹千年。一位行者低吟着凉州诗,高唱渭城曲,走在黄沙漫漫的丝路古道上,耳旁听着大漠的朔风,脚踏着阳光的残雪,走过月牙泉,走过鸣沙山,走过五彩的色流,走过六朝的浅笑与娇嗔,来到青砖垒就、黄泥塑成的一座破败不堪的塔前,那个行者就是余秋雨,那座塔就是《道士塔》。(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
(二)阅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
我们今天先来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
1.教师简介题目的类型
文章的题目,有的以所写内容为题目,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有的以所写人物为题目,如《藤野先生》;有的以线索为题目,如冰心的《小桔灯》;有的以中心事件为题目,如鲁迅的《祝福》(《祝福》也可以说是以线索为题目);有的以文章主旨做题目,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
2.提出问题
①本文题目是“道士塔”,主要内容却不是写“道士塔”,你认为题目恰当吗?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你认为还可用哪样的题目?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题目的质疑、确认,对文本进一步整体深入理解,从而把握本文的主旨: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对敦煌的破坏就是对中华最灿烂的文化的践踏,那几个可能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糟蹋的是中国的灿烂文化。
第二步:圈点课文,准备讨论。
以读书为主要准备活动。
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自读、圈画、批注,写出简要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第三步:依据课文,展开讨论。
(一)讨论文章题目
1.本文题目是“道士塔”,主要内容却不是写“道士塔”,你认为题目恰当吗?为什么?
2.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你认为还可用哪样的题目?为什么?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讨论:
1.我认为题目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我认为还可以用这样的题目: 。因为 。
学生可能出现的意见:
①我认为题目不恰当。因为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敦煌文物的流失,而不是道士塔,似乎有些文不对题。
(点评:这是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的。)
②我认为题目不恰当。因为如果以“道士塔”为题,就要写道士塔的形状,历史,地理分布,联系到道教的文化渊源,等等,而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写这些。
(点评:从题目想象所写的内容分析)
③我认为题目恰当。因为用“道士塔”引出王道士,然后细写王道士的罪行。
(点评:这是从人物的角度来分析的)
④我认为题目恰当。因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照应了题目。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道士塔,最后一句“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照应题目。
(点评:从整体结构来分析)
⑤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我认为还可以用这样的题目:“王道士”。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写王道士的罪行。
(点评:以人物为题目,好。但是,文章只写了王道士吗?)
⑥我认为可以改成“王道士们”,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用王道士做代表,说明当时的人们对敦煌的破坏是惨重的。
(点评:很好!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只是王道士一个人的罪责。)
⑦我也认为可以改成“王道士们”。因为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只是王道士一个人的罪责,还有中国的其他官员,外国的那些探险家,那些有形的无形的在敦煌文物流失上起了作用的人物,当时的很多官员和多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导致封建没落的清王朝等。
(点评:用这个题目更能准确地表达“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很好!)
⑧我认为还可以用这样的题目:“滴血的敦煌”。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敦煌文物的流失。
(点评:用内容为题目。)
⑨我认为还可以用这样的题目:“民族的悲剧”。因为文章反映的主题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对敦煌的破坏就是对中华最灿烂的文化的践踏,那几个可能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糟蹋的是中国的灿烂文化。”
(点评:用主旨为题目。)
3.讨论小结
作者为什么用《道士塔》做题目,而不用其它题目呢?是不是作者没有认真考虑随意确定这个题目的?
正如同学们讨论的那样:《道士塔》第一部分就像是整个戏剧的序幕,它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写在这一部分了,里面主要介绍了道士塔,还总写了这个王道士犯下的罪行,感情基调也在这一部分定下了,用“道士塔”引出王道士,然后细写王道士的罪行。这个题目就像酒店挂在门外的招牌,吸引着顾客,顾客进到店里吃饭的时候就会知道这里有什么好酒,能做什么好菜。另外,文章最后也有一句“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照应。
(二)讨论文章语言
1.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讨论:
“______________”我认为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①“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我认为这个句子渲染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把读者引入到那个可悲的时代,去追溯那一段可悲的历史。
②“王道士起得很早——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出了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他把这巨大辉煌的文物宝库当作了自己的农家小院,“认真”地毁坏珍贵文物,令人扼腕痛惜。
③“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再作下一步筹划。”我认为这个句子在轻松的描述中寓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依然一片惨白。”我认为这个句子用时空错位,表达了作者极度痛惜之情,作者竟闯入这历史悲剧的舞台,想拦止住王道士手中的刷把和铁锤,甚至想向他跑求。
⑤“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我认为这个句子是反语,这是作者对当时政府极端失望后的激愤之辞。
⑥第二部分最后的几个“惨白”,我认为这个句子既承接着前面王道士对莫高窟的破坏,又是石灰墙壁情形的描绘,然后作者又巧妙地借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心理状态(脑中也是一片惨白),表达自己对敦煌文物破坏的痛心疾首和巨大悲愤。这是很有智慧的写法。最后又用“惨白”再次写自己的心理状态,更进一步地表达出自己有悲愤却无处发泄、倾倒的痛苦状态,一种在民族悲剧面前的无奈、无助。
⑦……
⑧……
⑨……
⑩……
2.语言品味小结。
本文的语言特点:笔法新颖灵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想象、有据、生动(如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跨越时空(如对话、拦车,作者的出现和情感的表达)——小说笔法。
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
语言多姿多彩——有时简洁,有文言遗风;口语化,有时鲜明,带有警醒意味。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高级中学 5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