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熊芳芳 授课对象/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4)班学生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执教/熊芳芳 授课对象/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4)班学生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早上同学们把《小狗包弟》这篇课文读了两遍,现在我想请问同学们,读了以后,你可以向我描述一下“包弟”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吗?(点击幻灯片:“包弟是一只 的小狗”)
肖徽群: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
师:为什么说它活泼可爱?
肖徽群:从“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读作了jī)”这种动作可以看出它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
师(笑):作jī吗,同学们?
生(亦笑,齐):作yī!
师:好,包弟是一只有要求就会立起身子作揖的活泼可爱的小狗。继续说,包弟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狗?
生:它是一只忠诚的小狗。
师:为什么说它忠诚啊?
生:课文第5自然段中说“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师:哦,主人出远门了,包弟每天守候在房门口等候主人回来,从不厌倦,所以它是一只忠诚的小狗。很好。还有吗?
生:他是一只温顺的小狗。文中第3自然段说“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师:好,不咬人,很温顺。很好,请坐。继续!还有吗?什么样的小狗?
生:它是一只懂事的小狗。在第3段,说它不咬人,“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师:哦,跟前面的男同学看到的是同一处,你是说它很通人性,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所以很懂事,是吗?
生(点头):是的。
生:在文中第5段中“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条很亲近人的小狗。
师:很好,刚才大家都是从小狗的性情方面来说的。这只小狗的品种是什么啊?
生(齐):日本种。
师:好,这只小狗有什么特殊经历吗?
生:它有个瑞典旧主人。
师:好,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经历吗?
生:它最后被解剖了。
师:嗯,很惨的结局。还有什么光荣的、传奇的经历吗?它有没有过什么很荣耀的历史啊?
生:拍电视。
师:对,这是一只上过电视的小狗!它是一只深受日本友人和夫人萧珊喜爱的小狗,是一只干干净净的黄毛小狗!就是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狗,最后巴金却把它怎样了?
生(齐):送到医院去解剖了。
师:巴金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把它送给医院,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分析一下,除了把小狗送到医院,巴金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生:我们觉得可以把小狗送给那个日本女作家,因为她说她在东京的家里也养了狗,并且她也很喜欢包弟,应该会对包弟很好。所以我们觉得如果送给她,应该会好些。
师:大家同意吗?她说送给那个日本的女作家。这是一条路吗?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
师:在我们看来确实可以,但是巴金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条路?
生:文革啊!
师:文革的背景为什么不容许他送给日本的女作家?课文中能否找到原因?
生:“里通外国”。
师:对,第1段就有交代。那个艺术家挨整,就是因为“里通外国”的罪名。好,不可能送给日本友人,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呢?
熊昊:我觉得,可以把这个狗藏起来。
师:你们觉得现实吗?
生(齐):不现实。
师:为什么啊?
生:他们会抄家。
师:对,文中有写到抄家的情节对不对?隔壁的那个工厂老板就被抄家了。所以,从这个背景来看,藏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生无言以对)
师:我想过,如果是我,我会放它走的。我会让它成为一只流浪狗,虽然它的结局可能同样悲惨,它也许会被那些红卫兵在大街上乱棍打死。让它成为流浪狗,和我亲手把它送到医院的解剖台上,你觉得有什么区别?送它到医院的解剖台,很明显我已经设定了它的结局。我,巴金,设定了小狗的结局:让他死在解剖台上。如果让它成为流浪狗,这个结局就要靠狗自己的命运了,它可能会有一线生机。巴金为什么不给这只狗一线生机?
生:我觉得巴金跟小狗相处了七年,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把巴金放出去,小狗肯定会跑回来找巴金的。
(生大笑)
师:嗯,应该是巴金把小狗放出去,它一定会回来找巴金的,是吧?
生:对。
师:哦,你觉得狗对路线的记忆能力会很厉害。我对宠物狗没有什么信心,我觉得宠物狗对路线的认识可能没有那么强。
(一些女孩抗议了:有!)
师(笑):有吗?好吧。可是我还是觉得亲手将小狗送到医院的解剖台上太残忍了。巴金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我觉得小狗是特别重感情的。巴金是想让小狗的生命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不让小狗感觉到主人抛弃了自己。
师:你是说小狗进医院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吗?
生:是的。
师: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的想法。我觉得巴金在力图表明一个态度:日本种的狗,我会让它为我们中国的医疗研究服务,做贡献,所以我大义灭亲了。这是一只日本种的狗,它有过一个瑞典的旧主人,我是它的新主人。但是,现在,我会跟它划清界线,我把它送到医院做解剖,这是为我们的医疗事业做贡献,让这只有罪的日本狗为我们中国的科学研究服务。在文革期间,有很多这种“大义灭亲”的事情发生。很多时候为了自保,甚至妻子出卖丈夫,儿子出卖父亲,这叫大义灭亲,就是为了要表态,图表现,为了自己的生存以及前途。我认为,巴金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才把狗送上了医院的解剖台。所以这个狗死于什么呢?不是它不可爱,而是死于它是日本种。它是日本种,所以巴金必须跟它势不两立。我们课本上这篇课文后面有一句话(点击幻灯片):
《随想录》的独特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
——李存光:《巴金传》
师:李存光对巴金在文革中的定位是“最无责任者”,你们觉得呢?巴金真的毫无责任吗?在这场悲剧当中,他真的毫无责任吗?(有些学生摇头,小声说“不是”)我们可以看看关于巴金的另外一件事情:柯灵导演的电影《不夜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上海走红,当时上海市的宣传部长张春桥是“四人帮”之一,权重一时,他下令让叶以群(也是巴金的朋友)命令巴金写一篇批判这部电影的文章。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是当时的上海统战部交给柯灵的任务,目的是要向国外宣传,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家的改造是和平改造,而不是暴力专政。其实影片已经通过了当时的文化部、宣传部和统战部的审核,但是到了文革时期,要批判这部电影,于是上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巴金,让他来写这个批判文章。巴金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他写了这个文章,三千多字,交到了《文汇报》。正好这个时候巴金要去越南参加一个活动,于是他决定趁早离开上海,到北京跟大部队汇合,一起奔赴越南。在临走之前,他对柯灵还是心怀愧疚(柯灵是巴金的朋友,老朋友!),他担心朋友对即将到来的麻烦毫无心理准备,决定在离开上海之家去朋友家登门道歉,带上妻子萧珊,到了人家家里,却说不出口,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写了篇批判你这部电影的文章,不过我没有点出编剧的名字。”其实有没有点名,效果有没有区别啊?(生皆摇头)效果是一样的。柯灵后来回忆说:“我是多么希望宅心敦厚而又了解我的朋友来参加口诛笔伐。因为他们决不会对我无中生有,入人于罪。”在柯灵心中,巴金这个老友是宅心敦厚的,他认为他“决不会对我无中生有,入人于罪”,对巴金十分信任。但是巴金在文章中写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我摘录的部分文字:
谎话一定要给戳穿
巴金
看《不夜城》,是一件不愉快的事,一开头你就感觉到别人在向你撒谎……那些庸俗的画面只能使你作呕,那些虚假的情节只能使你愤怒。……我受不了那些颠倒黑白的花言巧语,我受不了那种剥削阶级耀武扬威的“英雄”气概。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会出现这样一部美化剥削阶级、歌颂资本家的影片,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和愤怒。
……这真是毫无原则、取消革命的一团和气。
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地改造自己……你不为工农兵服务,就要为资产阶级服务;你不宣传无产阶级思想,就会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不管是有意或无意,你会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替剥削者讲话。《不夜城》是这样,《林家铺子》也是这样。(1965年7月5日,上海《文汇报》)
师:巴金的这篇文章不仅批判了 《不夜城》,他还捎带上了《林家铺子》。《林家铺子》就是我们前几天才学过的《包身工》的作者夏衍根据谁的小说改编的?
生:茅盾。
师:对,茅盾的小说。(点击幻灯片)——
三个多月后,巴金从越南回来,知道自己的文章早已发表,《不夜城》已经定为“大毒草”……再之后他知道事先布置写批判文章的另一位朋友交了 “白卷”,他更暗中埋怨自己太老实。
——杨建民:《巴金的一次尴尬道歉》,来源:《中华读书报》
师:大家注意,同样的政治任务分配下来,另外一个人交了白卷,但是巴金写了一篇每个字句都很有分量的文章,然后又来“埋怨自己太老实”。我想问问同学们,这到底是“老实”呢,还是一种生存的机智呢?讨论一下,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存的机智。因为他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家人。
师:嗯,巴金的确这样说过。他说:“有过很短时期我曾想到自杀,……但是想到今后家里人的遭遇,我又不能无动于衷。想了几次我终于认识到自杀是胆小的行为,……在那样的日子里我早已把真话丢到脑后,我想的只是自己要活下去,更要让家里的人活下去,于是下了决心,厚起脸皮大讲假话。”他有过这样一个坦白的自审。但是,有些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们来看(点击幻灯片)——
沈从文,有一次一个美国女记者采访他说:“你在文革期间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啊?”他说:“我在文革期间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女厕所打扫得很干净。造反派领导觉得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很可靠!”这个女记者就十分感慨,说:“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沈从文当时就放声痛哭了起来。他曾经被雪藏很久,郭沫若将他批判定性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家”,说他写黄色小说,然后他就被派到历史博物馆,成了一名文物研究员。于是他不再写小说,他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在他不能讲故事的时候,他就做学问。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当你们今天看到那些古装片的时候,什么《甄嬛传》啊,《美人心计》啊,应该感谢沈从文,因为有许多古装片的服饰,都需要从他的这部书里面去找根源。在他临终的时候,他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呢,他说:“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杨绛,她翻译了兰德的一首短诗《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什么意思啊?——活在这样的人间,活在文革时期这样充满暴力和黑暗的人间,我和谁都不争,我不要名,不要利,我只要什么呢?我只享受我自己的生命,享受大自然,享受艺术,所以我就做一个隐形人。她说过,我要以卑微为隐身衣,因为我越卑微,别人越不会注意到我,我就越安全,就越可以去享受我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两个经历了文革之后,都活下来了,而且也都活得比较高寿。我们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温和的、淡泊的、美好的笑容。
也有一些人,选择了什么也不说,决绝地离开(点击幻灯片),傅雷,和他的妻子——
1966年9月3日,凌晨,上海江苏路284弄5号。
60岁的傅雷安静地注视着妻子朱梅馥将天蓝色的土布床单撕成长条、搓成绞索,一如注视着32年前那个19岁的美丽新娘对镜梳妆。
天不会再亮了。老夫妇将绞索挂到落地窗的钢架上,又在凳子下面小心地垫上棉被,然后相互帮扶着踩上凳子——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和他的妻子就这样在自己的卧室里告别了这个世界。
在他们的遗书里面,丝毫没有对这个世界的抱怨,而是平静嘱咐了房租的支付、保姆生活费的供给、亲戚损失的赔偿,他们甚至预留好了自己的火葬费:53块3。
这些人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呢?
我觉得那些努力活下来,并且像巴金一样最终肯说真话的人,他们是对这个世界还抱有希望,所以等待光明最终能够到来。而像杨绛、沈从文,他们是不跟那些造反派说什么,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超脱于这个世界之上,不指望这个世界什么。而像傅雷夫妇这样的,是已经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不屑于在这个世界上继续逗留,还有,翦伯赞(点击幻灯片),曾经被逼着写材料诬陷刘少奇,他和妻子双双服药自杀。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著名历史学家。有《中国史纲》等十八部著作行世。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等职。文革中被反复批斗逼供,要他写材料诬陷刘少奇,于1968年12月18日偕妻戴淑宛双双服药自杀。
大家不会以为我是在赞扬自杀吧?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吗?(生点头表示理解)
我赞扬的不是死,而是宁死也不出卖朋友,不出卖灵魂!
这些人同样有家人,却做出了跟巴金不一样的选择,他们宁肯死,也不说假话,不出卖朋友。巴金后来对自己还是有一个定义的,他说:
“正因为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谎话才有畅销的市场,说谎话的人才能步步高升。”
这样看来,他到底有没有责任呢?
生:有责任。
师:一个对罪恶保持沉默的人,其实就是罪恶的帮凶。何况他说了假话,诬陷了柯灵。包括这只小狗,他把这只小狗送到解剖台上,表明立场,大义灭亲,图表现,这就是在做罪恶的帮凶。我们再来看一只狗的选择。这篇课文开头讲到一个艺术家和一条狗的故事,这条狗,它的选择是什么呢?
我想请问同学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小狗包弟”,巴金为什么要在开头写到另外一只狗?
生:为了引出下文。
师:如此简单?
生:然后与后文巴金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
师:把那只狗对艺术家的态度跟巴金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对不对?
生:是的。
师:很好。请坐。我们来看看,人对狗的态度是怎样的,狗对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人对狗,巴金对狗包括对他的朋友柯灵,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卖友求……”
生:卖友求荣。
师:巴金在这里不是为了求荣,而是为了求什么啊?
生:求存。
师:对,求安,求存。(板书:人对狗:卖友求存)我们再来看看,那只狗又是如何对人的。艺术家是不是那只狗的主人啊?
生(齐):不是!
师:他们的缘分仅仅源于什么?
生:“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师:对,艺术家对它好,这只狗就懂得感恩回报。所以当这个艺术家被批斗躺在大街上,认识的人都怎么样?
生:“都掉开头去”。
师:对,避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像逃避瘟疫一样,生怕沾惹罪名。但是这只狗呢?却赖在他的身边,赶都赶不走。我们来看这一段的描写,齐读一遍。
生齐读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至第1自然段末。
师:狗对人是什么态度?那个人明显处于生死关头,但是这只狗一定要赖在他的身边,要跟他同……?
生(齐):同生共死。
师:很好。(板书:狗对人:同生共死)这只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生:死了。
师:怎么死的?没有食物而饿死的吗?
生:不是,是不肯吃。
师:对,这只狗绝食了。这只狗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狗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它宁可死,也不愿活在这黑暗污秽的人间,有一个成语叫做“宁为玉碎,……”
生:不为瓦全!
师:对!(板书:狗的生活态度:不为瓦全)不要委曲求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巴金呢,他自己说:
有时我受到了良心的责备,为自己的言行感到羞耻。有时我又因为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惨剧而原谅自己。结果萧珊还是受尽迫害忍辱死去。想委曲求全的人不会得到什么报酬,自己种的苦果只好留给自己吃。
(板书:人的生活态度:委曲求全)
巴金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对小狗,以及对柯灵,他内心都有愧疚。但是,他还是想要委曲求全保住自己保住家人,他做了这样一个让自己良心不安的选择。所以等到他后来忏悔的时候,他才会说:“正因为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谎话才有畅销的市场,说谎话的人才能步步高升。”
我们再来看,作者在开头写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除了要引出下文、形成对比以外,还有没有别的作用?
(学生回答不上来。)
艺术家为什么挨整?
生:“里通外国”。
师:巴金为什么要把小狗送上解剖台?
生:担心背上“里通外国”的罪名。
师:这样说来,第1自然段写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还有一个什么作用啊?
生:埋下伏笔。
师:对,埋下了一个伏笔。凡是“里通外国”者,就会像这个艺术家一样,会挨整,会流血,会断腿。这样的故事在文革当中有很多。所以巴金必须把包弟送走。因为它是日本种,又曾经有过瑞典旧主人,还被日本通讯社拍过电视片,深受日本女作家的喜爱……所以当巴金醒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做出了“大义灭亲”的选择。我们昨天看的电影《华丽的休假》中神父说过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说军队为什么要对光州居民使用暴力啊,他打了个比方,就好像一只熟睡的狗,当它醒来的时候,如果它一叫唤就会挨打,它就不敢再叫唤了。但是我们很感动的一点就是,那些光州居民有没有屈服于暴力?(生齐:没有!)对,他们没有屈服于暴力,所以他们才会有最后的胜利和清白。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暴力面前都屈服并且甘做帮凶的话,这个世界就会黑暗肆虐,罪恶横行。所以,巴金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易卜生所说的(点击幻灯片)——
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挪威剧作家、“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人类是什么呢?他们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
——奥地利儿童文学女作家 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
下面这句话出自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人鸦》。建议大家有机会读一读。
我在想,那些造反派,如果他们内心有一个温暖美好的世界,那么一切黑暗和罪恶可能都不会发生。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这个世界就改变了一部分,最终会渐渐发生改变。就像光明,被我们传递,扩散,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若能改变自己,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负责任。
当然,巴金有想到自己的责任,有自审,有愧疚,《随想录》就是他对自己的反省与忏悔。因着《随想录》,人们把巴金说成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但是我觉得这样还不是最好,为什么呢?
忏悔,是一个于己有益、于事无补的东西。(板书:忏悔:于己有益、于事无补)二战以后,德国忏悔了,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它可以良心坦然地继续生活,但那些被它伤害的国家和人民,已经无法弥补。所以最好的不是忏悔,而是在我们有可能忏悔之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民族和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这种优劣,在于他们灵魂和精神的差异。其实在文革期间,这种出卖朋友、出卖灵魂,就像巴金说的“出卖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保全自己,只求活命的现象,在中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踩踏”。 (板书:踩踏)
还记得2014年的最后一天吗?跨年的那个夜晚,发生踩踏,死了36人,伤了47人,玩儿都玩儿出人命来了。再想想911事件,有一个叫陈思进的人,现在是全球第二大银行——美洲银行的证券部副总裁,他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他说在拥挤中把眼镜掉在地上了,本来他是不想要了,也估计找不着,结果后来有一个人捡起来递给他,并且带着一种鼓励的眼神告诉他要努力活下去。当时可以逃生的路线有两个楼梯:一个楼梯往内旋转,另一个楼梯往外旋转,很显然,内旋的楼梯要比外旋的近得多。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谁心里都清楚,走近道就意味着多一线生机。78层楼梯,陈思进后来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才逃出去。然而在灾难面前,当时所有的人高度默契,把内旋的楼梯让给了老人和妇女。你看,这不是空间的差距,是人与人的差距,是民族与民族的差距,一个民族是否优秀,由组成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的灵魂的质量来决定!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心灵的默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坚持做出一个令自己良心安宁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他们并没有选择踏着别人的身体走出去,然后再来忏悔。当我读到巴金的《随想录》的时候,说实话我很不喜欢巴金。但是今天早上在你们读书的时候,我听到其中的一段,也许是因为你们读得太好了,我当时突然就很感动,我觉得我原谅巴金了 (虽然我没有资格原谅他)!我想请你们现在再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课文第11自然段。
(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对,就是这一段,那些很清晰的细节、记忆和画面,一个白发老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那些自己已经失去了的生命中最珍贵的一切:他的爱人、小狗包弟,包括曾经良心安宁的生活。我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在深深忏悔和独自怀念,我突然就被你们打动了,我理解他,或者说,我谅解他了。
巴金去世后,余华在为他写的悼文的末尾说了这样一句话(点击幻灯片):
我时常觉得《随想录》就是巴金对自己思想和生活最完美的修改。所以我要说:“巴金很好地走了。”——余华:《巴金很好地走了》
我们注意到,余华用了“修改”这个词。巴金跌倒过。他的灵魂曾经有过污点,他出卖过自己的灵魂,但是现在,通过写《随想录》,他将这个污点用橡皮擦擦干净了,他修改了他灵魂的画面,所以他“很好地走了”:说出了真话的巴金,还是那样一个美好的巴金。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西方小男孩,他家里的狗去世了。大人们在一起讨论为什么动物比人的寿命要短,大家都没有答案,一直默默无声的小男孩突然说话了:“我知道为什么。”他说:“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学会怎样好好的生活——比如一辈子好好地爱别人,对吗?狗狗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了,所以它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很多时候,动物比人更早懂得如何彼此相爱,一只狗很早就懂得了如何去做一只好狗,但是人,往往一辈子也学不会如何做一个好人。好在巴金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最完美的修改,他很好地走了。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后记:
(一)我决定说真话
巴金为什么不把小狗包弟远远地送走,而是送上医院的解剖台?这个问题,当我发现的时候,突然自己也感到惊骇了。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难道,我也要如此揣测巴金?然而,没有别的解释,怎么解释都不通。这是显而易见的内在逻辑和灵魂轨迹,我逃避也没用。我尝试过逃避,在4班上课之前,我在1班讲过这一课,我努力维护巴金的形象,尽量不去撕破这一层,我想,平和些,粗糙些,不要挖太深,不要太不给人留余地。然而,1班那节课我简直语无伦次,总是说错话,总把巴金说成老舍,情绪也完全不在状态。我知道了:我必须说真话。当我不说真话的时候,我就说不好话了。
(二)我须有所舍弃
在4班的这节公开课其实没讲完。当然我事先有设定,也可以到此为止。后面是另外一个角度:社会的责任。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一文中讲过:过去欧洲有个小岛,岛上是苦役犯服刑之处。犯人每天必须把岛东面的水挑起来,走山路绕到岛的西面倒掉。岛的东面是地中海,西面也是地中海,海从东面倒到西面,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劳动没有任何价值。然而王小波说,正是这种无价值的劳动,以及看管这些苦役犯的人手中的鞭子 (暴力的威胁),造成了人性的逆转。同时,他说“要逆转人性,还要有第三个因素,那就是人性的脆弱”,证据就是:那些父老乡亲的人性早就被逆转了。“我经历了这一切,脑子还是不糊涂,还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这说明,不同人的人性的强弱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同样在文革中,不同的人选择不同,人性的强弱不同。本来在后面我还想跟学生讨论“价值的摧毁”和“暴力的威胁”,讨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对于一场悲剧应负的责任,但时间不允许,我便舍弃了。而且,这个话题我原来在讲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时候已经深入讨论过了,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最低限度的道德:对受损害生活的反思》中说:“在错误之中没有正确的生活。”并且,现在看来,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屈从暴力,每个人都热爱真理,灵魂美善的话,社会就会充满友爱和正义。每个人做好自己,一切悲剧就都不会发生。如果希特勒像焦裕禄那样,二战就不存在。当然你会说没有希特勒还有“东特勒”,但我们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所有“特勒”成长成型的可能。遇事就怨环境,是中国人的陋习。如果不反思自己,做好自己,而始终把责任推给社会,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执教者单位: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