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支出型贫困救助路径选择分析

2016-03-19 12:41尚选彩王玉莉
求知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救助

尚选彩 王玉莉

摘 要:学术界对贫困的认识经历了从收入贫困到能力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转变,因家庭出现重大疾病、突发灾祸、子女就学、刚性住房支出等特殊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逐渐被学术界和政府所重视并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李克强总理公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并将其纳入法律体系,支出型贫困救助的路径选择越来越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支出型贫困;救助;路径选择

一、我国支出型贫困的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判断贫困主要以收入的多少为准则,即我们冠以绝对贫困的概念为:“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性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生活得不到温饱,劳动力在生产中难以维持。”目前,我国许多家庭因重大疾病、突发自然灾害、子女就学、刚性住房支出等原因造成贫困越来越多,由于这一部分群体收入在收入线以上,不能纳入救助范围体系,因此逐渐沦为社会的“夹心层”,因刚性支出造成的家庭贫困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支出型贫困逐渐形成。

二、我国支出型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

1.我国支出型贫困产生的内在原因

(1)重大疾病的出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大量的医疗支出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巨大负担,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医疗成本的提高,医疗费用的大额支出,使得家庭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逐渐沦为贫困家庭。

(2)个人需求的增长。随着年轻人对社会地位的渴望,老年人对医疗的依赖,教育的成本和医疗成本的增加,导致家庭的支出越来越多,家庭支出严重超出家庭的收入,家庭收支严重失衡时,易导致支出型贫困。

(3)住房需求的增加。住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买房支出已经成为居民的重大支出,一方面随着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走出农村的大学生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婚嫁对房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这些导致了住房贫困家庭逐渐增多。

2.我国支出型贫困产生的外在原因

(1)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各项成本的增加。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前提高,使得整个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得各项消费水平提高,也使得各项成本也迅速增加。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间接导致家庭的各项支出不断增加,并不断超出普通家庭的支付能力,形成支出型贫困。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家庭成员的失业。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阐述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导致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推动资本的集聚和集中,而资本的迅速增长又促进了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失业人数增加,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和收入的减少,支出又不断增加,必然导致支出型贫困。

(3)制度变迁和体制改革效应可拉动消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的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大,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家鼓励的对象,成为经济体制下不可缺少的经济制度。这一系列的改革发展使得医疗教育需求增加,私立医院和私立学校逐渐增加,个人家庭消费也逐渐增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也逐渐形成。

(4)社会救助观念狭隘。过去支出型贫困一直占据衡量我国贫困的标准,但由于观念狭隘,使得我国的社会救助一直处于解决经济上的贫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本身自由的实现,社会救助的狭隘观念在一步步瓦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支出型贫困的存在。

3.支出型贫困产生的不可抗力因素

由于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等突发自然灾害即不可抗力因素的发生导致大部分家庭失去家园,失去工作,进而造成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贫困状态。这种不可抗力因素是支出型贫困产生的一项不可预知的因素。

三、我国支出型贫困救助的路径选择

1.国家政府对支出型贫困的救助

(1)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国家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医疗投入力度和住房投入力度,且实在做好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保证教育公平,使每个贫困孩子也能平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权利,使贫困家庭都能看得起病,买得起药,使得每一个争取向上的大学生和每一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买得起房,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同时感受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幸福感,加大政府投入是减少以上贫困人口最基本的方法。

(2)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就业。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积极鼓励加大自主创业步伐;经济救助减退,增加就业救助等各个方面的措施,以提升就业,从根本上由“输血”转为“造血”,以提升人民就业能力,是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支出型贫困最有效的办法。

(3)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将专业社会工作的方向同支出型贫困救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专业社工人员介入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服务体系,将高校正规教育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专业劳务服务主体社工化的各项措施,积极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专业的社会专业人才队伍,以提高救助效率和精准性。

(4)加强救助动态化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救助信息平台联网;推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信息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信息的管理和对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网络的方式实行所有数据的动态化管理,加强监管。

(5)加强救助体系法治化建设。在法治化的今天,国家进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救助从政策性救助走向法治性救助,加强公民知法、守法意识,加强国家的法治化体系建设,将支出型贫困救助纳入国家法律体系范围,使得各项规定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社会救助落地执行。

2.社会组织对支出型贫困的救助

(1)企业的参与与互动。通过企业完善自身发展,促进就业;激活乡镇企业活力;合理利用企业慈善的作用;合理引导福利企业的运营;不断加大对社会企业的政策引导,从整体上加快各种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从根本上减少支出型贫困人口。

(2)“互联网+”扶贫的投入与加大。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与发展,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荐宽带网络覆盖贫困农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是目前我国新的扶贫方式,对入支出型贫困家庭这一项,无疑是最有效的救助方式,应合理利用和引导。

(3)金融机构的参与与支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打赢贫困这场战役中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目前金融扶贫已成为一种比较有利有效的方式,加大金融机构的参与与支持是社会救助中重要的一部分。

(4)慈善机构的参与与反馈。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上的民营社会救助事业,其本质特色是社会善举、公助民营。要支持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慈善事业的自身建设,通过各项政策促使慈善机构完善组织管理,加大其自身行业内部自律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减少政府监督主体的过多干预;加大公众参与与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与完善第三方监督体系,使得慈善机构的参与对我国支出型贫困的救助更加多样化、准确化和广泛化。

(5)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扶贫力度。NGO即非政府组织,是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依法注册的社会组织。提高社会对NGO的认可度,加强NGO自身法治体系建设,使得非政府组织在针对支出型贫困救助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一对一更加准确和贴近群众,扶贫更加有效。

3.个人家庭的自我救助

(1)提升自己,淡化贫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摆脱贫困》中针对贫困提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增加就业的筹码,淡化自己的贫困意识,才能在贫困过程中自立自强,摆脱支出型贫困的困扰。

(2)响应号召,培养创业意识。目前国家积极鼓励创业,并对创业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支出型贫困家庭应紧跟国家政策,培养自己创业当老板意识,注重实践,不断学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自身不断努力,摆脱支出型贫困。

(3)锻炼身体,减少疾病发生。支出型贫困因病致贫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而因病致贫,其实从日常生活方面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我们应该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习惯,预防疾病发生,将因病致贫的几率降到最低。

(4)以家庭为单位,履行相应义务。支出型贫困的对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当家庭陷入支出型贫困,则代表着整个家庭在政治上的低参与性、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低质量和权益上的低保障性以及心理上的高危机感。因此我们应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协助,履行公民相应义务,互帮互助,共同前进,齐心协力,用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面对贫困,共同抵御困难,共同摆脱支出型贫困,走上幸福道路。

通过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各个方面的努力,将支出型贫困救助逐渐纳入法治化救助体系建设之中,并逐步发展,相信支出型贫困家庭将在法治化救助中逐渐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德阔,徐大慰.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2,(4).

[2]段培新.支出型贫困救助——一种新型社会救助模式的探索[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3]路锦非,曹艳春.支出型贫困家庭致贫因素的微观视角分析和救助机制研究[J].财贸研究,2011,(2).

[4]徐大慰.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和经验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9).

[5](印度)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 宇, 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救助
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目标任务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