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凌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张延凌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视角,对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探索音乐实验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模式。
创新实验区;音乐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音乐人才的培养在强调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强化实验教学。因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情趣与体验,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切身体验中,持续提升其文化修养、陶冶情操。为此,需要把音乐实践和实验教学看做是音乐教育学的重要工作,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与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视角,对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探索音乐实验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模式。
(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定位
1.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培养模式方面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确定以培养音乐人才实践能力的总目标,在借助多种力量和多种资源的情况下,强化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通过省内或者省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协调发展。[1]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才能构建科学、合理和相对规范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进步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能够促进与音乐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形成带动和辐射作用。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声乐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过程管理。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对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监控,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质量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2]此外,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视角,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例如,在经济新常态下,无论是旅游业还是休闲娱乐业,都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以此为背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通过多种方式强化音乐人才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3]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都应和教育教学模式保持一致,在目标性和现实性方面有更为明确的体现。比如,可以借助高校的地缘优势或者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艺术人才,借助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强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等。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
1.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都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要承接应有的科研任务,通过联合办学和设置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可能。同时,为了强化教育教学的仿真性与应用性,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便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还应强化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借助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保证区域文化和音乐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而为了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除了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外,还需要将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独特的地域人文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区域文化与音乐教育理念的融合,让那些实践能力较强的音乐创业人才能够展现其示范作用。比如,在定位音乐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时,可以将当地文化和市场需求融合在一起,通过探讨地域音乐文化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形式,深入挖掘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内涵和外延,满足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3.促进知识与应用的结合
学与术是分开的概念。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注重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把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之中。也就是说,要实现知识和应用的结合,防止在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5-7]此外,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重新构建教育教学计划,重新厘清和确定思维方向,最大限度的创新音乐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术结合”,打造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
大量经验表明,实验教学对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音乐创新型人才,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推行音乐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为此,本文认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引下,高校音乐实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借鉴成功的经验,在课程设定与内容设置、音乐实验的相关要求和创新实验区规划的运行方式方面,应进行科学设计,以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重构实验区的运行模式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音乐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工作,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和创新,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考核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掘与创新人才培养规划直接相关的管理与运行机制。通过成立创新教育教学领导小组或者委员会的形式,对实验区内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教学内容安排、课时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成果的推广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同时,要按照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情况,与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对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要及时反馈和修正。此外,要对创新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使之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制度性,保证创新实验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按照实验区的教育教学规划,以创新教育为依托,进一步明确学习和教育教学计划。通过搭建音乐创新实践指导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参与到实验区的建设工作之中,指导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音乐实践活动的真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课程设定与内容设置
在音乐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中,需要明确实验区的课程设定与内容设置问题。应借助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以实验区为依托,将民族、民间音乐,形体训练,声、器乐作曲与作曲理论等融入其中。与此同时,还应将重点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声乐课程应设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学生要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方向课;而对专业方向课来说,除了必修课程外,还应以创新实验区为依托,搭建一个专业丰富、特色突出的核心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比如要基于现有资源和软硬件设施,将乐队编配、音乐技术和风格研究、音乐美学以及西方音乐作品鉴赏和音乐评论等课程设定为选修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还应在器乐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民族乐队指挥和排练、西洋器乐发展史、东洋乐器发展史以及打击乐合奏等课程,如此等等。
(三)全面重构音乐实验教学体系
在音乐声学和心理类实验层面上,需要将现代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声学与音乐心理学的前沿成果融入到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发展实践中承担起必要的责任。为此,需要对此类微观层面的实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通过特殊或者专有的仪器、设备的参与完成实验工作。同时,在实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之能够针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与思考;在教育教学技能类实验层面上,学生要借助创新实验区的各项资源完成各项应用型实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音乐教学的技术与手段,学会音乐教学的相关技能;在方法技术类实验层面上,要以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依托,为学生在吹、拉、弹、唱、舞等方面提供各种平台,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学会与之相关的技能原理;同时,也强调对音乐仪器的分析和使用,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与科学性;在表演实践类实验层面上,要借助创新实验区的各项资源,使学生掌握音乐表演技术。这除了要求学生具有音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备更多综合应用音乐的能力。比如,在实验教学环节,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体会到音乐表演的复杂性和社会性,为创新性的音乐表现和表演奠定基础。
为了迎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之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和智慧,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之后,我校的音乐创新实验区已经初具规模和初具成效,无论是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人才培养层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总体而言,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借助实验区建设为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强化实验区的功效,通过实验区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特色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的设计和教学资料与实验区的配套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实验区建设为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应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把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之中。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我校在实践工作中,除了增设大量音乐剧创编小组、社会音乐调查小组和歌曲创作小组以及音乐录音技术小组外,还积极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良好的平台。除了在歌曲写作和改编、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以及舞蹈编导等课程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外,进一步把培养具有启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视作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这样一来,借助实验区的音乐创作、音乐鉴赏、音乐表演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音乐创新能力。
(二)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强化实验区的功效
在我校的音乐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十分注重音乐学科本位的观念,对单科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要求过高,在很大程度忽略了学生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建设和使用音乐创新实验区的过程中,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面向基础教育为导向创新型人才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借助音乐实验区健身,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教学管理者,都能够在指导思想、培养规格、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层面上深刻理解和应用实验区的各项资源,在注重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借助实验区可供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与教育实践的各项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素质、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通过实验区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
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完成从基础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回归外,还应借助实验区建设为学生搭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但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除了进入到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外,还少有学生能够到其他社会组织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我校引入音乐创新实验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到各级各类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文艺骨干,还有部分学生扮演着积极的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而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改观,主要原因在于借助音乐创新实验区建设,能够组织学生更多的去参加音乐表演和社会调查分析工作,这对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创新人才实验区的建设成效
借助“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近些年,南阳师范学院在校生获奖作品数量和层次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省内外及全国各类大赛上屡获佳绩。自实验区建成以来,在校生参加全国、省级专业赛事超过800人次,获奖超过300项,获奖作品数量和层次有了大幅度提升,在省内外及全国各类大赛上屡获佳绩;同时,承担了一些大型社会项目,增强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能力,在重大项目实践、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影响力方面为我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最近两年中,仅占全院学生总数4%的创新型艺术人才获奖就占到了全院学生总获奖总数的30%以上。而之所以出现以上成绩,是因为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创新人才实验区建立了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转变教学方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强化了个性的塑造;此外,我校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学分制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更是建立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及考核淘汰原则与办法,配套奖学金制度、资助制度及公共基础课绿色通道政策,借助成果汇报会形式进行反观,极大提升了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成效。
为了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许多院校在现有音乐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搭建起了音乐实验实训中心或者实验中心。部分院校在原有音乐实训教学仪器与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搭建音乐创新实验区。为了达到既定的效果,与实验区建设相匹配的各项工作都需要齐头并进。比如,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学科梯队建设,能够与实验区的建设相匹配。
[1]蔡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人民音乐,2014(10):63-65.
[2]张业茂.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新途径——音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戏曲研究,2013(11):45-48.
[3]石丹,等.高师院校音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236-238.
[4]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5]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音乐基础知识测试题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6]李皖.李皖的耳朵:触摸流行音乐得到隐秘脉络[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7]刘金娣.音乐——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4):532-53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for Mus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of Music
Zhang Yanling
(School of Music,Normal Institute of Nanyang,Nanyang,Henan 473061,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area for music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combining mu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 its practice.
experimental area for innovation;music teaching;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G652
A
1001-7070(2016)03-0127-04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6-03-15
张延凌(1972-),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