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秉强 张志强 雍兰利(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研究*
史秉强张志强雍兰利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不够宽,实施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相应对策,以期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Abstract:At present,the limita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is system are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higher quality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is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is system and comes up with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is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in this aspec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syste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飞跃,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创新教育。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系统全面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使其具备自我创业、适应社会生存所必须的创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能力和创业教育相互协作的过程,强化学生在观察、沟通、动手、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实现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提升大学生对市场环境的判断和适应能力。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创新机制;(2)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动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5)有利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教育理念滞后
1.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组织与协调,管理机制建设滞后;一些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规划,只注重一些短期见效的形象工程,深抓实干的精神不足;有些领导认识的高度不够,认为组织专家讲座、创业大赛、创新计划书等活动就可以了,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系统、不完善。
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领导大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就业轻创业的思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忽视了实践教学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度较低,也直接导致了忽视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及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相应政策保障等系列问题。
3.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主动性弱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缺乏前瞻性和连贯性,没有引起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及条件缺乏了解,有的参加实践活动也仅仅是因为教学计划的学分要求,主观能动性不足。据麦可斯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虽比2013届的2.3%有所上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创业参与率,且成功率较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学科建设不完善,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创新创业教育相应课时数占比较低,与学科专业教育融合度低,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1)教学模式单一,单纯理论讲授,或是简单实验操作,或是一味追求课堂气氛及花样的讨论式;(2)课程体系不健全,选修课、讲座课多,必修课少,创业基础教材不统一;(3)实践课程不配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很少;(4)特色不明显,学科设置比较单一,未能与专业知识培养相结合;(5)忽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鼓励扶持力度不够,创业氛围不浓
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门工作机构统一指导,缺乏专项资金扶持,校内实践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缺少规范权威性指导教材,宣传途径少且力度不够,整体环境和鼓励机制有待改善。一些高校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奖学金评定、学子之星评选的加分项,但因覆盖面小,对于大学生整体的促进收效不明显;部分学生家长片面地认为大学生创业训练是丢弃学业不务正业,消极影响较大;一些老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己无关,在教学中没有传递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正能量;校园中缺乏创新创业主题宣传、创业典型现身说法等活动的有效依托,难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缺失
许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结果,注重的是成果的优劣和能力的高低,而忽视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成机制,质量控制相对薄弱,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由于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组织工作不规范,宣传布置不到位,往往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书面考核,在项目申报、评审和等级评定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与评价标准不完善,把控不严,大学生项目申报目标性差,项目挂名或者开假证明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许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理念滞后、体系不健全、扶持力度不够、评价机制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还不够健全,制约和阻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认识
高校要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从高校领导、教师到行政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树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发挥职业生涯教育的强大作用,大力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把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通过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典型引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大学生也要转变传统的就业和职业理念,客观审视创新创业教育对自己发展的作用。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1)在开课形式上,以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践课、专家讲座课等多形式体现;(2)在教学内容上,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基础等基本课程为基础,引入创新创业实务课程,融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投资等内容,编写特色适用的教材,及时更新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面;(3)在组织形式上,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在线学习等;(4)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启发、讨论、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最新经济形势、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管理理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激发创新创业灵感。(5)在学分认定上,可以将学生的在线学习、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大赛、实习实践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转换为学分,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师资紧张、师资培训不到位是许多高校现存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1)完善专职教师管理制度,选拔有创业经历、实践经验的、乐意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组建专门的师资团队,负责教学和指导;(2)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机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创业大师、风险投资人等兼任教师,为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提供常态化、专业化指导。(3)实施专职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企业兼挂职锻炼、对外交流学习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专项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4)出台激励措施,完善聘任和绩效考核标准,增加相关科研、实践活动的经费资助。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构建以政府主导、高校承担、企业参与的服务管理模式,有效组织和正确引领,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形成一套高效优质的服务和管理体系,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上,改变过去那种学校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信息孤立的局面,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建立相关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五)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扶持保障
1.提供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和高校都要积极筹措、设立创业专项资金,加大对创业工作及创业学生的资金支持力度。高校拓宽创业资金筹措渠道,努力争取杰出校友、知名企业等社会资金支持,采用社会资助、学校投资等方式设置各类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部门、小额担保贷款管理部门的合作,宣传并把握国家的创业减免税、创业贷款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提供帮助和协调,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
2.提供创业环境和咨询服务支持
组建由高校学者、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策划、市场分析、营销策略、法律法规等专项和个性化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进行技能帮扶和创业帮扶;建立创业项目定期征集发布制度,通过发布创业需求,开展创业项目推介会、送项目进校园活动,实现需用无缝对接,解决大学生寻找项目难的问题;开展创业讲座、经验交流、企业见学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沟通、互助的平台,创设利于培养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六)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常态化。(1)在线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件、典型案例、教学视频、慕课、微课、专题活动等资源信息上网,供学生在线学习;(2)组织机构平台,成立由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协同配合的专门组织机构,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等培训机构,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3)社团组织平台,在学生会、团委、青协等学生组织的带动下,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开展创业竞赛、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并由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指导和管理;(4)竞赛平台,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与分享;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并加强培训指导。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学创杯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杯管理决策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5)创业项目平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客空间、创业实体项目等,将多部门负责的创新创业项目融合在一个平台,信息共享,共同指导;(6)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购置创新训练软件和硬件设备,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跨专业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教学之余面向学生开放共享;(7)咨询服务平台,将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创新创业信息,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体手段向学生实时传递,并提供现场、在线咨询服务;(8)宣传推广平台,积极培育大学生创
新创业典型,组织创业典型回校宣讲,发挥榜样力量;(9)创业和成果孵化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学生科技开发、商业服务等创业园区,合理规划开放校园速递、文印、电脑服务、心理辅导、家教服务等创业实体店,使学生得到实战体验。(10)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在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家进课堂、特色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教师兼挂职锻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合作,有效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
(七)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和任务之需,是建立和健全教学体系的需要,是考核和监控教育实施过程的需要,是集聚资源和检验成效的需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沿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要系统、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性、可执行性特点,能真正反映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可以从创新创业活动的认定、评价等级、奖励方法等层面设计,综合考虑资金、人员、成果、影响力与环境等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一个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实际的评价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
2.完善并严格把控考核评价机制的各环节
检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效果与质量,结合定性分析判断和定量指标考核,从评价体系制定、过程实施和事后评价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环节,应结合创新创业活动实际,科学分析主客观因素和确定定性定量指标;实施环节是关键,要严格落实,严密组织;事后评价环节应及时有效,考核方法得当,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核评价情况和综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改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评先评优、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维护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9740.htm.2015-5-13.
[2]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4.
[3]魏美春,方经奎.高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性路径探究——基于赣南师范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84-86.
[4]李思明,何小青.探析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5-2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22-03
*基金项目:河北省2014年社科基金项目(编号:HB14YJ032),2015年河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编号:SZ151061)。
作者简介:史秉强(1965-),男,河北乐亭人,教授,主要从事高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