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嵬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音乐学分析对音乐史教学的促进作用
刘 嵬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将“音乐学分析”融入音乐史论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音乐史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将从对“音乐学分析”的阐述中探讨其在音乐史论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学分析;含义;表现形式与目标;音乐史教学;运用
音乐学分析是我国近二十年以来出现的一种音乐研究的新方法,它是指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过程中,以音乐本体的分析为基础,将其置于社会、历史、文化等环境中来阐释和评价音乐,更加重视音乐作品的社会性特征,弥补了实证主义音乐分析侧重音乐本体分析的单一模式,为我国音乐学学科发展与音乐史论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1 音乐学分析的含义
“音乐学分析”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见于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之中,发表于1993年的《音乐研究》.于润洋先生关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分析研究有一个基本理念,即“音乐本体研究应该具有真正的音乐学品格,它既侧重于技术、技法层面,但又不是单纯的、孤立的技术、技法分析研究.而是与作品的内涵融为一体,综合性的,具有一定历史感的技术、技法研究[1,2].”换言之,“音乐学分析”是基于音乐本体对其进行观察,并将其置于音乐本身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之中,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内涵阐释与评价的一种音乐研究方法.一般来讲,“音乐学分析”反对传统音乐研究中强调的实证主义、自律论等观念,它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音乐视为一种与人、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要求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分析、研究音乐.但需要强调的是反对实证主义不等于放弃实证主义,“音乐学分析”的出发点在于音乐形式的模式识别,但落脚点在于其社会、历史、文化的阐释.2007年姚亚平先生在《黄钟》发表了一篇名为《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 的文章,在文章中通过音乐学分析与音乐分析的比较得出结论:“我们将所有对音乐现象或音乐作品进行近距离观察,并将其置于音乐本身之外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来阐释和进行评价的音乐研究称为音乐学分析[3].”
1.2 “音乐学分析”的表现形式与目标
在我国传统音乐史教学中对于音乐史整体发展脉络的把握往往采用了音乐史学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时间为序,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也多集中在音乐分析层面,在教学中常常会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1)音乐分析:多部词典有其论述,但无确切统一的解释,原因多在于不同的分析者所持的分析方法、侧重点不同,如有重视“基本结构”的、“主题过程”的,也有侧重“功能分析”的、“作曲家创作”的,所以,“音乐分析”多为一种开放式的、泛泛的概念.
(2)曲式分析:对音乐结构模式的识辨,属于“音乐分析”这一宏观概念的一个“下属”概念,与之并列的如“和声分析”“复调分析”等.
(3)音乐作品分析:即在曲式分析基础上的一个延展,从单纯的音乐结构模式识辨,发展到对音乐语言各方面的解读,如旋律、节奏、调性、和声、织体等,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所开设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或“作品分析”课,多属于此种类型.
音乐学分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它可以表现为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角度和心理学、人类学等角度,这些表现形式具有相同的特点,就是都是站在实证主义角度音乐本体以外,通过对音乐本体分析,将音乐与社会历史等文化现象联系起来,以达到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音乐的目的.其目标为两方面:其一、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音乐,用以分析不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音乐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其二、通过音乐的本体分析,来说明音乐的社会性质.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承,包含了音乐本体与社会本体,从音乐本体出发,而最终的落脚点则为其社会性.音乐学分析方法更为全面地将音乐本体与社会性相联,更有助于对音乐史发展的总体把握,并更加深刻地将音乐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体现音乐作为社会活动的存在感,而非将音乐发展脱离于社会发展以外,有助于音乐史教学的深维度纵深性教学.那么,在实际音乐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音乐学分析”方法来进行音乐分析与讲述呢?
下面将以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以下简称为《英雄》)为例,阐述音乐学分析方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由于“音乐学分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同,前者基于音乐本体,是对“音乐文本”的了解;后者侧重于社会历史,是对“社会本体”的解读,那么,如何在分析一首具体音乐作品时解决好两种“本体”的关系,使其两者完美、无“隔膜”的结合成为了“音乐学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2.1 阅读
当我们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讲述时首先需要对作品进行阅读式讲述.这种 “阅读”作品一般分为3个层次
(1)“模式识别”,即对音乐作品构成要素的基本认识,包括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转调等静态分析,如《英雄》从音乐结构上来看,其一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式,第四乐章为变奏曲式,各个乐章的内部又由具体的音乐语言构成,在讲述中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2)“创作思维”,将静态的各种音乐要素模式联系起来,动态观察、推敲、揣摩作曲者的基本构思,并对作品发展来龙去脉给予一种合理化的解释.如《英雄》四个乐章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第一个乐章:激烈的战斗;第二乐章:死与受难;第三乐章:复活的阵痛;第四乐章:胜利的狂欢,从整体上塑造了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战役的最终胜利.
(3)“历史维度”,将《英雄》置入当时的18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之下,从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时代的社会背景与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将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以求准确把握,通过对比历史语境中语言要素的各种特点,通过比对,明确阅读的一些重要语汇、技术构成有何历史意义.需注意的是,“音乐学分析”中的阅读不同于普通作品分析的阅读,它不需要对构成作品的所有要素进行细致化的“解剖分析”,而是需要有所取舍,吸取那些带有“符号意义”的语言.所谓“符号意义”即为拥有指示、象征、隐喻之特征,也只有“符号意义”的语言才能使原有的“音乐本体”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文本”,通过它所揭示的隐喻的社会文化内涵来解读作品的价值,进而达到“音乐学分析”的最终目标.
2.2 阐释
音乐学分析需要在音乐分析的基础之上,强调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偏重于将音乐与社会、文化、历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本进行阐释.如对《英雄》的阐述我们可以从贝多芬为何写这样一部作品、为何在作品出版前修改了标题、是怎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样的一部作品的诞生、这部作品与贝多芬其他作品或与其他作品家的作品又存在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来进行.阐释是所有社会历史和文化分析学派共同拥有的特征,同样也是音乐学分析的重要方法与过程,它是对作品的意义与内涵的揣摩和研究,要求阐释者依靠自我的假设、认知和思想,对作品发表观点与意见.但不同的学派,在“阐释”中针对两种文本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传统的历史主义在“阐释”中多强调社会、文化对音乐本体的决定性作用.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种阐释,一方面强调音乐作品作为人为的产物,必然与社会、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部作品,必然要求了解当时艺术家所处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艺术家的时代与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有差异的,让我们去完全再现当时的社会环境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求我们拓宽视野,使之与历史视野相融合,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新的理解.
从音乐史论教学活动来看,音乐学分析方法可以运用在音乐学者对音乐作品的研究上.音乐学者可以通过“音乐学分析”打破传统的单一音乐分析模式,更加灵活地对所要研究的音乐作品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与论述,从而达到各自的研究目的,并提升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音乐学分析”方法在音乐史论教学中,可以使音乐分析课程(曲式分析、作品分析、曲式与作品分析)和音乐史(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课程形成理论知识的整合.可以用“音乐学分析”的概念深化传统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大多数高校中,音乐分析类课程如“曲式”“作品分析”或“曲式与作品分析”,虽然名称不同,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作为分析对象,在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曲式结构为框架,以主题材料作为主要线索.在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程上,音乐史课程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必修课,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音乐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各时期音乐置于当时时代背景下进行讲述.这种模式较为单一,无法体现作品更加深层的含义,运用“音乐学分析”方法会增加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论述的角度也会越来越多.
“音乐学分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并有学者提出了建立音乐分析学的构想.“音乐学分析”作为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研究成果,是一个新兴的学术产物,在音乐分析的过程中,填补了仅从实证主义角度分析作品的空白,为我国音乐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促进了我国音乐学学科和音乐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1] 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J].音乐研究,1993(1):39-47.
[2] 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J].音乐研究,1993(2):86-100.
[3] 姚亚平.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J].黄钟,2007(4):10-13.
(责任编辑:陈 欣)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music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music history teaching
LIU Wei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Liaoning 110004,China)
The history of music teaching into the music research methods will help to increas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history of music teaching,promote teaching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will study its application in music history teaching from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usicological analysis.
musicological analysis;meaning;expression form and goal;music history teaching;application
2016-03-22
刘嵬(1978-),女,山东蓬莱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J602
A
1008-2441(2016)04-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