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军,沈 林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机制建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列研究之二
梁军,沈林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其机制的建构需要遵循规律性、实效性、人本性和实践性原则。“三落”机制的建构,需要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确定、方法载体的优化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入手,以有效提升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目标的趋同度、教育方法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认同度、教育效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满意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机制;大学生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不仅符合广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需要和理想追求,更能使核心价值观贴近广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影响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引领广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充分研究并建构起核心价值观“三落”的有效机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机制建构的基本原则
1.规律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的生活诉求而提出的,其根本特征与发展方向是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时代的精神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基础。一般而言,规律指的是事物间必然存在的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向。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规律作为现象中持久的东西,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并对同一类事物具有支配作用。因此,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特别是推进其“三落”的进程中,要把握其内在联系,掌握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就包括主体实施教育影响的规律、传授方法的规律、客体接受新事物的规律等等,通过研究其中的规律,使“三落”工作落到实处。
2.实效性原则。动机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主观愿望,而效果则是人类开展生活实践的客观后果,也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最根本检验依据。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作为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必然期望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针对大学生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内容的思政教育实效性,就是要使之达成教育主体的预期要求,亦即使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对它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这种实效性的强弱,则取决于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注重把有意识的显性教育与无意识的隐性熏陶结合起来,全方位、多渠道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信念追求和行为准则。
3.人本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也指出,人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载体,同时也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人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改革的状况及命运。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我党在思想意识工作领域的一场思想改革,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既表现为对个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这一迫切愿望的集中表达和内涵升华。因此,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要遵循人本性原则,强调对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和生活实践的关注,尊重、理解并关心教育客体,坚持情感与原则、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4.实践性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恩格斯也指出,人的主观意识产生于人的实践。核心价值观产生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也只有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并体现出其价值意义。实践是理解社会运动发展的基础,要使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践行,就必须使其在生活实践中接受并运用它。因此,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就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注重把抽象的价值意蕴转化为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具体要求,把理论上的概括阐述变成生活实践中的积极行动,从而促进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机制建构的目标
1.教育目的与学生需求的趋同度。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大学生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将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核心价值观“三落”机制建构的目标,要考虑教育目的与学生需求目标的趋同度,促使教育引导的目标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目标趋向一致。
2.教育方法与学生接受的认同度。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预期的具体策略,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思政教育的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实施方法和评估反馈方法等,这些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效果与其方法是否得当直接相关。而方法是否得当,就取决于其是否能被学生广泛认同并接受。核心价值观“三落”机制建构的目标,就包括优化教育方法,促使教育主体的教育方法为教育客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育引导的质量,实现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标。
3.教育效果与学生成长的满意度。效果指人实践的客观后果,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幅度是思政教育效果衡量的标尺。基于此,核心价值观“三落”机制建构的目标,最终要旨归于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充分满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机制建构的基本策略
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落”机制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要使这种机制切实有效、达到预期,则必须从“三落”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确定、方法载体的优化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4个方面入手。
1.确立“三落”的明确目标。目标就是主体所期望实现的成果,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核心价值观“三落”的目标,要结合现有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社会及学校环境来制定,着力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与实践,使他们在期望时间内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在修养,并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1)目标的定位。核心价值观“三落”的目标要进行明确定位: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引导他们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并在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这个目标要突出并贴近大学生,一旦确立就要贯穿于核心价值观“三落”的推进工作之中。(2)目标的设置。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发挥着维系、指引组织内各个方面关系的重要作用。设置好目标,可以为“三落”工作指引方向,使“三落”工作明晰“做什么”的问题。核心价值观“三落”的目标不仅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更要包括在“三落”过程中的理念目标、方法目标、载体目标等。
2.确定“三落”的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就体现为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理想信念、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模范的行为品质。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也要紧密围绕这些基本内容展开。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三落”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是指人们认知、认同并敬仰某种政治体系,并将之作为自身行为准则的精神体系。理想信念则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与良性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一旦成形,就自然成为驱动人们生活实践的恒久动力。由此可见,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成形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三落”首先要注重政治信仰及理想信念等基本内容。(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民族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时代精神是特定时代赋予人们的普遍精神实质,是超脱于个人而存在的共同集体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中国人现阶段必须具备的精神素养。因此,推进核心价值观的“三落”,也要考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等内容。(3)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道德修养是个人将社会公德内化为个人思想品质的转换过程。行为准则是实践主体的社会行为所服从的约束条件。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两种主要手段。与道德修养强调内化于心不同,行为准则侧重外化于行。核心价值观提倡的“诚信”“友善”等,都是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的具体规范,其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因此,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理应成为核心价值观“三落”的重要内容。
3.优化“三落”的方法载体。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载体是思政教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落”过程中,还要注重优化其方法和载体。(1)显性教育结合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公开的、系统的、向受教育者直接表明教育目标的教育手段;隐性教育是一种无计划、隐目的、间接的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我国思政教育长期实施的是显性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亦是如此,过多的强调显性教育而忽略了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要注重显性与隐性的有机结合,在主阵地、主渠道、主旋律的教育基础上,把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形成教育认同及教育影响。(2)他人引导结合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认识主观世界并内化自我的全部过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教育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此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配合。大学生处于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单靠他人的引导或者自我的教育,不能很好地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并理解践行。因此,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需要他人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需要建立家校联动的平台,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与自我“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以此增强大学生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价能力。(3)传统载体结合新型载体。传统的思政教育载体包括课堂教学、班会互动、沙龙探讨、传统媒体宣传等等。随着传播媒介的更迭,新媒体的普及成为教育的新途径及新载体。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促使新旧载体的集合,充分运用新型载体,建立管理机构,配备专人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与引导,坚决抵制、果断处理不健康信息及谣言,做到教育引导的政治化;搭建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主动发布适于非线性传播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做到传播内容的形象化;淡化身份概念,避免传统的灌输说教,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范式强化互动,做到沟通交流的平等化。以此,促进“三落”工作走进新型载体,在新旧载体的结合中,扩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跨度。
4.完善“三落”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指对人或事进行认知、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也需要进行评价。(1)评价体系的原则。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评价要遵循一致性、动态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就是设计评价体系时,在坚持价值观教育总目标的前提下,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子目标,确保“三落”工作的每项指标都为总目标服务。动态性原则就是在实施“三落”工作时,要注重根据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诉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调整,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更为完善,同时注重对“三落”工作进行过程评价。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注重评价的可操作性,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难测定性,注重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使每个评价指标具有可测性。(2)评价体系的指标。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落”进行评价。宏观方面,即考察其“三落”工作是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及教育环境是否得到明显优化。这就包括社会对“三落”工作的总体评价,社会及高校教育环境是否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微观方面,则是对大学生个体的某项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可以结合理论考试、知识竞答、心理测试等进行。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度,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辨别力,对传统美德的传播力以及对错误观点的抵制力等等。(3)评价反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反馈,是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落”工作的必需途径。根据大学生的现实特点,“三落”工作可应用系统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法,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的“三落”作为一个系统,针对其目标、要素以及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进而评价其质量与效果。在评价反馈时,注重把这些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要素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分析各自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更加正确的效果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是模糊数学领域解决模糊现象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概念也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现象的模糊性。因此,可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各种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进行数值计算,得出可以量化的精确值以确定“三落”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核心价值观的“三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其机制的建构需要遵循规律性、实效性、人本性和实践性原则,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确定、方法载体的优化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教育目标与学生需求目标的趋同度、教育方法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认同度、教育效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满意度。唯有如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落细、落小、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真正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明显的影响和积极的效用。
(责任编辑:蒋国平)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of Fine Falls in a Small Implem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Second of Seri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ANG Jun,SHEN L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o m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ine falls in a small implementation is a long-term complicated system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needs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regularity,effectiveness,humanity and practicality.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fall fine,small drop and implement,need to set goals,determine the content,optimize the vector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to receive recognition of the ability of educational results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taught to grow.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fine falls in a small implementation;mechanism;college students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4年思想政教育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内化与外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研究与实践”(2014MS2015);江西省赣州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5079)。
收稿日期:2015-10-30修稿日期:2015-11-21
作者简介:梁军(1969—),男,广东高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2-0003-03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