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16-03-19 15:17:23张天华田慧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张天华 田慧颖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张天华田慧颖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121013)

针对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过多从 “术”的角度强化创业技能而忽视从立德树人之 “道”层面加强价值理念引导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梳理其现实价值,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以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对大学生实现 “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对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个人提出了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实、友善”不仅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更是高校创业教育应该着重关注的职业准则、人才素养与价值起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丰富,包括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等众多内容,目的是转变大学生原有的就业观念,以逐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1]鉴于此,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内在精神引领,将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外在动力牵引,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融合为有机整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理根源

基于我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探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哲学层面的理论基础及两者的结合点,业已成为学界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被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的道德准则,经过 “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论证,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科学理论,对具体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创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一部分,必然可以用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价值引领。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价值引领和道德修养提升功能,而处在创业活动中的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往往会出现各种思想、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加强意识层面的正确引导,使其在思考与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分析,以明确理想信念,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自由及和谐的,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有机会去创造更大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社会关系、人的需要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价值目标,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的人才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更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教育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融入高校创业教育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各高校相继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但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师资、评价、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一些高校出现了“重术轻道”,没有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高校创业教育缺少核心价值引领,目标定位模糊。多数高校尚未制定针对大学生不同需求的创业教育整体性目标和差异性目标,也缺乏对学生创业人格养成的关照,对于创业课程,偏重创业技能、创业实务,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品质的核心价值引导。

二是高校创业教育缺少评价标准,目标指向模糊。高校创业教育不是以培育德才兼备的创业者为最终归宿,而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多少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创业教育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以创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对于创业价值、人格品质培育则较少涉及或流于表面,导致与创业教育培育真正的高素质、综合型创业人才的目标追求背道相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高校利用科学有效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创业有机融合,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社会责任相联系,这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及构建创新、创业型国家具有战略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培养创业人才的动力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体系和结构有准确清晰的理性认知,创业理论是创业行为的先导,扎实的创业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 “转识 (知识)为智”,在此基础上,培养受教育主体的创新创业逻辑思维,启迪大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达到 “转识(意识)为值”。高校创业教育不仅对大学生创业 “技术指导”、“思想启迪”,也是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同社会用人需求相契合,培养其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的意志品质,实现国家提出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先天不足,尤其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出现急功近利、评价标准失衡等缺陷。“创业教育成为新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实践创新”。[2]比较西方先进国家创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大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而我国也出台多项支持创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各级政府进一步优化配置了社会资源,为高校创业教育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驱动,同时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师资、评价、保障等体系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培养创业人才提供动力机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是引领、提升高校创业人才素养的有力举措

我国大众化教育带来大学毕业生连年增加,就业市场趋于饱和,一些用人岗位供过于求。在这种就业背景下,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出现就业茫然、信仰缺失等心理倾向,加之社会上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得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缺少社会担当。综上,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融入,原因有三:第一,它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理性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树立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契合,立足当前,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理想。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激发创业者热情,启迪其创新思维,引导大学生把握机遇、自主创业。第二,创业教育在帮助大学生预测评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困难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能够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战胜困难、摆脱逆境的信心和勇气,辨析创业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看待创业过程中的 “绊脚石”。第三,有效的创业教育能够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就业质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大学生在创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是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是关键,高校在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而这不仅是每个家庭和高校的期许,更是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赋予创业教育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启发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树立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把个人成才梦同 “中国梦”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既有必要性,又具有现实价值。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其路径可从三方面入手,即: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融入高校创业实践的具体活动以及融入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等,以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创业教育二者之间的双向互通、有机融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

创业类课程是指高校有计划、有组织的,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目的开设的相关课程及组织各类活动的总和,是大学生获得基本创业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创业相关课程的开设是否全面、科学、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未来创业的实际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可以使创业专业课程在内容方面得到拓展和延伸,在教育效果方面得到深化和凸显,这既是大学生具备清晰合理价值观及职业道德品质的保证,也是培养成功创业者的必然。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脱离了创业课程,难免泛化为空洞的理论灌输。“如果单一地采用理论灌输模式,不联系实际,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大学生便会发现理想与现实产生了脱节,容易动摇在课堂上接受的主流价值观”。[3]

1.明确认识,摆正学科地位

应摆正对创业教育学科的认识,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教学体系。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的形式主义,避免为了提高就业率盲目引导学生创业的功利主义。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以传授创业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为灵魂,培育有民族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的创业型人才的专门学科。

2.深化认识,注重系统完善

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涵盖目标、课程、师资、保障、组织等各个体系。深化认识,主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各个体系中去,唤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创业的欲望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教学上精心设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到创业教育体系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入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寓于教学情境,让大学生主动接纳、主动内化,增强其对创业理想与创业现实的认识、对创业道德与创业法律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大学生的创业目标、规范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行为。

3.立足实际,提高创业实效

为充分发挥创业实践课程的效果,需立足实际,提高创业实效性。一方面,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开设一些具有地区性、校本性特色的创业课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提高创业实践的参与度。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体会创业各个环节,以社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以信念、理想定位自身价值,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

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 “灵活的载体”。以校内、校外的创业实践为载体,以各类创业活动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创业意识、创业道德、创业实践的具体内容中。

1.校内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营造出人人愿意创业、人人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内部创业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举办创业经验交流会和创业文化节,介绍创业的成功经验,加强思想道德领域内容的宣传与教育,突出创业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对于成功创业的重要引领作用;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和创业成果展,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赛,使其感受参与创业项目的成就感及比赛对自身创业能力的提升,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规范自身行为;定期组织专家或成功创业人士举办创业精神、创业道德、创业心理专题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态度及精神调适。

2.校外创业实践活动

校外创业活动主要包括:创业实习、实训,校外创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创业、真正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该阶段大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创业的环节、了解创业历程,感悟创业艰辛,也可以锻炼大学生自身沟通、交流、管理的能力,检测和评价自身的学习成果。同时,高校创业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校外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坚守理想、信念及职业操守等创业的精神资本;公司、企业的参观与调查活动,采取实地考察与撰写总结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景,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及员工的精神面貌等有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将创业感悟升华、内化为理性认知,为自身创业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

面对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创业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大学生创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更要关注对其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的调适、引领,实现 “创业成人”与 “创业成才”双管齐下,以 “创业成人”引导 “创业成才”。

1.创业价值观的培育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事件进行判断的一种理性思维或逻辑判断。创业价值观是在创业活动中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关系,明辨是非、义利的必备意识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思想教育,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认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休戚相关,使大学生懂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及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私情怀。引导大学生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从集体本位出发,主动与他人沟通协调,端正个人创业义利观。

2.创业道德品质的塑造

创业品质包括面对挫折坚韧不拔,面对竞争诚实守信,面对未来乐观、积极、向上等心理素质。创业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必定充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考验,而这迫切需要思想教育调试心理状态、坚定意志品质。然而在创业过程中,不少的大学生出现了意志力不坚定,遇到挫折轻言放弃,缺乏对困难的正确认识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还有的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出现欺骗、造假、不信守承诺等不端表现;更有大学生抗压能力较差,不能有效排解压力,以致产生消极、懈怠、缺乏斗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凝练,完全可以应用于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加强其道德修养,为成功创业做好道德品质准备。

3.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

创业基本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而这需要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创业类课程的协同配合,一方面,创新是一个企业创立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的动力保障,是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条件。要锻炼大学生创新思维,开拓眼界,激励大学生勇于开拓进取,在创业项目选择、技术方法革新、员工管理等方面都应推崇创新精神,另辟成功蹊径。另一方面,创业的基本素质还包括与人有效沟通、决策果断、抓准机遇及必要的风险预测能力、承受能力。创业教育 “人才化”关乎大学生能否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关乎大学生能否具备成功创业的多样化要素,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有机融入。

高校创业教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既要传授创业的 “术”,又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层面进行 “道”的指引。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端正大学生创业动机,厘清创业道德选择,为大学生创业中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认同等精神层面发展补充养分,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和有理想、有道德的创业人才。

[1]相雷.关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J].思想理论教育,2014,(8):90-93.

[2]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 [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113-118.

[3]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 [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责任编辑田晓苗)

Integra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Zhang TianhuaTian Huiy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that many univers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th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skills and much less to their morality.It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aches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to achieve theoretical recognition,emotion recognition and behavior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at integrated in thei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re values;Integr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pproaches

G643.1

A

1672-4038(2016)07-0072-05

2016-06-20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12BGL021)

张天华,女,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田慧颖,女,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