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2016-03-19 12:36全凤英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全凤英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全凤英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快速的发展,应用于各个领域,作为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技术,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抓住机遇不断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出“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

一、“互联网+”教育的萌生

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推动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形成,并对“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进行了明确,这标志着“互联网垣”模式的思维发展新序幕的开启。当前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并且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垣”形式快速的了解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生活信息等,但网络上信息错综复杂,积极的、消极的信息充斥于网路当中,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的认识“互联网垣”模式,并充分的加以利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去中心化成为核心,注重教育的平等性

互联网发展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其所产生的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即互联网思维,它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思维。在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是由互联网无中心、离散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参与者彼此平等,有利于平等交流互动。

传统的高等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教育者而非受教育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出现,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开始被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接受,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逐渐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性。

(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育的互动性

社会学认为,“互动”是指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彼此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彼此发生积极改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尤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教育活动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活动双方的互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单向灌输式转向双向互动,自单一封闭式转向多元开放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平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形成双向互动,掌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习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创新育人模式。

(三)以教育内容为导向,注重教育的灵活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互联网信息的共享,加速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学生多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而非传统教材。互联网环境及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开放特点拓宽育人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互联网思维的开放特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更多的教育资源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协同教育。大学生思想状况复杂多变,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生群体会有不同的思想表现,思想表现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教育内容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教育对象,在确定教育任务与教育内容基础之上,以教育内容为导向,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传播渠道多样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以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为主要手段,其渠道较为电一、方式较为单板,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理论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被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了传统模式的呆板、单一,以灵活的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例如微信、微博等手段有着独特的优势,包括快捷性、普及型、可移动性,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时间、地点不再制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及时的对消息进行更新,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的接受到理论的传播,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二)传播受众互动化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当中,传统传播媒介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传统传播媒介都是单向的传播方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受众客体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能主动的选择信息,且反馈也不及时,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有着时效性较差的特点。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以网络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将单向传播模式打破,主客体的地位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了平衡,并且反馈十分及时,交流互动也十分的方便,这种方式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网站、SBS、论坛等媒体平台上,人们能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相互间进行交流,及时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通过网路平台能够更好的与人们互动交流,并及时的接受人们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人们的思想动态,随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传播内容形象化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通过文字以及简单的图片进行,内容形式较为乏味,人们的注意力难以被吸引,往往会忽视一些高雅经典的理论著作。而互联网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将主体内容设置为文字,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进行点缀,使信息内容的生动性、活泼性、趣味性大大的提高,有助于参与者兴趣的激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其学术性、政治性较强,一些内容较为深奥,参与者理解的难度较大。若是将网络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极大的提升效果。同时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工作将作品以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方式制作出来,通过多方面的宣传,以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广泛的传播。

四、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一)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思想政治教育共组要想将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化实现,需要先将主体性彰显出来。首先将新型平等的主体交互关系建立起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网络话语权必须要得到尊重。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以及网络文化形成的背景下,唯一的支配者以及控制者已不再是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受教育者也掌握了话语权,因此教育者应当转变以前的教育模式,将话语空间向受教育者放开,实现双方独立自主的对话。其次,教育者仍需要发挥主导型,但应当建立在平等交往的前提下。“主一主”关系代替“主一客”关系、“我一你”关系代替“我一他”关系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倡导的新形式,虽然受教育者掌握了话语权,但教育者的领导地位不能够否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发动者的教育者仍需要积极的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只有将教育者主导性进行充分的发挥,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促进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跟上当前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要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媒介强化自身的工作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互动也要满足当前科学性、现代性的特点。主体互动的科学性需要将科学理论运用到互动过程当中,对互动的相关规律进行掌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为此教育者需要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等实际情况及时的了解,掌握受教育者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思想动态,然后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与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及时的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三)促进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

当前互联网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容易出现虚无主义情绪。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在互联网带来的虚拟化世界中,人际交往通常都是以网络形式进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匿名的方式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充分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毕竟要面对现实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进行互动时也不能完全的脱离现实,需要对生活维度进行关注,重视将受教育者回归到生活世界当中,通过生活实践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让主体互动回归现实世界。

(四)从“灌输模式”走向“关怀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人本主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传播灌输主流意识形态时,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带有奴役与控制的性质,教育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传播灌输,受教育者通常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往的思想政治灌输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需要及时的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灌输中,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对受教育者的地位给予尊重,可以将关怀模式应用到其中。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受教育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的了解,强化人文关怀,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人文关怀平台,树立人文价值观念,与受教育进行平等互动,促进主体互动人性化、生活化的实现。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进步,互联网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思想、理念充斥在网络当中,影响着人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破除传统工作当中的弊端,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抓住机遇,以互联网为媒介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现实生活,改变传统的思想灌输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晓慧,韩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理论建设,2015,6:83-87.

[2]苏令银.主体间性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马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互动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210-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 China,it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Therefore,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this new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llege life and study.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they confront important op原portun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plus".Therefore,they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Internet plus",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o con原stantly per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highlight the subje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原ucation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s and struggle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words:"Internet plu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bject interactive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