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现状分析与实效研究*

2016-07-29 06:44谢玲英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青年教师

谢玲英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浙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现状分析与实效研究*

谢玲英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经调查分析,培训形式欠灵活,教学能力培训参与性不高;培训内容欠丰富,教学能力培训整体性不佳;培训机制欠完善,教学能力培训专业性不强。根源在于,培训未以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未遵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未树立教学学术发展理念。

关键词:浙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实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十二五”以来,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热潮。浙江也不例外,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类似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培训活动。然而,在这股热潮渐渐退却后,不禁引起了作者的反思,对于高校教师队伍主体的青年教师,浙江高校为其开展了哪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力培训,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存在哪些不足和亟需改进的方面。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文章选取3所具有代表性的浙江高校,以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和网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为94.6%。从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男性教师稍高于女性教师,比例分别为54.8%和45.2%;年龄以30-40岁为主,31-35岁教师占比稍高于36-40岁,比例分别为41.9%和38.7%,30岁及以下占比为19.4%。

图1问卷层次结构图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基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1],作者设计《浙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现状与实效分析调查问卷》(见图1),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A1),主要包含性别(A11)、年龄(A12)及教龄(A13)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培训现状(A2),主要包含培训的频率(A21)、形式(A22)及内容(A23)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为培训实效(A3),主要包含自我收获(A31)、教学评价(A32)、教学反思(A33)及教学研究(A34)等内容。经分析,该问卷Cronbach'sAlpha为 0.722(>0.700),KMO为 0.780(>0.700),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0.001),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培训现状与分析讨论

从青年教师参训频率来看,以“每学期1次居多”(58.7%),其次是“每学期2-5次”(25.2%),最低为“每学期6次及以上”(16.1%)。从培训形式来看,以“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岗前培训和公开示范课”为主,占比分别为82.2%、84.5%、81.3%和64.8%;“分散培训、校外培训、青年教师研修和基层/企业实践锻炼”占比则偏低,均未超过两成;“教学学术报告、教学沙龙(午餐会、工作坊等)”占比居上述两者之间且比例相当,分别为37.6%和35.4%。从培训内容来看,以“教学规范、教学理论、师德师风”为主,占比分别为70.9%、65.5%和61.3%;其次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占比分别为35.2% 和32.3%;最后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与反馈”,占比分别为19.4%和13.0%。

据“休伯曼教师职业生涯周期”[2]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理论[1]可知,本调查样本中有30.8%的教师处于入职期,34.0%的教师处于稳定期,35.2%的教师处于实验和歧变期。青年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能力培训频率偏低,亦或是未能开出针对性强、接地气、受欢迎的培训活动;“中心”的工作体系与活动模式仍处在初级阶段,教学能力培训凸显集中性与校本化特征,常规化与固定式培训形式颇受重视,个性化、自由式及持续性等培训形式鲜受关注;“重视教育理论轻视教学实践”与“重视师德规范忽视教育技术”的思想依旧严重,亦或对现状需求与教育发展掌握不够,导致了培训内容的片面化和局限性。

(二)培训实效与分析讨论

从培训收获来看,近六成青年教师认为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的收获是满意的,27.2%的认为收获一般,13.5%的认为收获不大;31.6%的青年教师(含重复)曾经获得过教学奖励或荣誉。从教学评价来看,青年教师对自己当前教学状态的总体满意度为74.4%,未出现不满意情况;青年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兴趣度及活跃度的好评率为67.8%,差评率为3.6%;学生对青年教师当前教学状态的总体好评率为57.6%,未出现差评。从教学反思来看,26.4%的青年教师每次课后会针对性地进行分析,34.0%的青年教师每当遇到普遍教学问题时会进行思考,37.9%的青年教师课程全部结束后会进行总结,1.7%的青年教师通常不会进行反思。从教学研究来看,54.3%的青年教师未主持过教学改革项目,30.7%的主持过1次,13.6%的主持过2次,1.4%的主持过3次及以上;63.5%的青年教师未曾发表过教改论文,25.7%的发表过1篇,9.1%的发表过2篇,1.7%的发表过3篇及以上。

可见,青年教师对“中心”所开展的培训是比较肯定和包容的,亦或是对教学能力培训的需求是迫切的。其次,青年教师、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好评率与青年教师参训收获的满意度基本持平,且“青年教师对教学的内心期望”、“课堂教学的实际呈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体验”呈现依次减弱的趋势。再次,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的比例偏低,有近四成的青年教师不会主动开展教学反思,五成以上的未主持过教改项目,六成以上的未发表过教改论文。但事实上,“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不但有助于推动自身教学创新,而且还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它既离不开分散式、自由式及开放式教学能力培训的熏陶,亦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的支撑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培训形式欠灵活,教学能力培训参与性不高,应注重以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

因受到客观条件、专业素养及传统理念等方面制约,“中心”开展了大量集中性、校本化及封闭式的培训,过分突出了培训工作的管理意愿和目标导向,而未能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内心意愿,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青年教师参训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从而导致了青年教师参训频率偏低、参训实效不高的现象。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有违成人学习理论的,成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经验,对学习有着充分的选择权与决定权[3]。因此,作者认为“中心”应大胆创新培训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赋于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转变管理思维与培训思路,创设相互尊重、平等自由的培训氛围,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着力提升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应大力创新培训方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经验分享与行动体验,引入“合作探究”与“从行动中学习”,开展个人咨询和辅导、专题研讨班和研讨会、午餐会和工作坊等培训活动,创建分散式、开放型、个性化的培训方式,着力提升教学能力培训的实效。

(二)培训内容欠丰富,教学能力培训整体性不佳,应遵循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当前,“中心”仅开展一些常规化、单一性、浅层次的培训内容,是无法满足教师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教学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据休伯曼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及舒尔曼教师教学发展理论可知,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命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连续过程,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动态性与连续性特征[3];对于身处不同阶段的教师而言,他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状态、所面临的教学困惑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以及有关教育目的、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等教学发展诉求也是不同的[4];但就整个职业生涯来说,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衔接、有序发展的。因此,作者建议“中心”应广泛开展调研,全面、准确了解教师的职业状态与发展诉求,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系统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提高培训的适切度与整体性。

(三)培训机制欠完善,教学能力培训专业性不强,应树立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理念

“中心”基本是挂靠在人事处或教务处,负责人一般由人事处或教务处副处长兼任;工作人员少且鲜有学科领域专家或博士学位人员参与;工作经费、活动条件及技术保障的支持有限;培训多采用行政手段推进,内容以上级行政部门要求为主。可见,“中心”的体制与机制仍不健全,培训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还太欠缺。据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获悉,其均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使命,稳定的经费投入、条件支撑和技术支持,以及充裕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且所有人员均为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5,6]。因此,作者建议“中心”应加强自身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以校长为主任、教学名师及学科领域专家为委员的教师教学发展指导委员会;构建学校、学院、学科三级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体系;加强以学科领域内专家为主体、教学热心人士为补充的兼职队伍建设;秉持教学学术理念,强化教学能力培训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以教学反思为主要手段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1,36:246-247.

[3]胡连峰,朱镜人.成人学习新特征分析[J].成人教育,2007,9:15-16.

[4]汪霞,崔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87-91.

[5]徐延宇.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浅析——以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为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1,11:81-85.

[6]林杰.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标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34-39.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84-02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效研究(编号:yb1378)

作者简介:谢玲英(1978-),女,硕士,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the training form is less flexible;the participant in the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is not high;the training content is not abundant;overall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is poor;the training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an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eaching ability is not strong professional training.The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is that the training is not guided by adult learning theory,do not follow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occupation career and do not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teaching.

Keywords:Zhejiang colleges;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situation analysis;effectiveness research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