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2016-03-19 11:37牛菲郭理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400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芜湖400
高教学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牛菲 郭理(、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400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400)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牛菲1郭理2
(1、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需要在概念理解和实践要求层面加以区分和把握。在概念理解时,把握好“一般”和“具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从形成过程看,把握好“客观实践”和“主观总结”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实践要求上,把握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贯彻”和“分类指导”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推进,成果丰硕。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贯彻已经深入到实践层面,然而一些理论层面的问题仍需把握,如果理解不当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中需要理解和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在概念理解上,把握好“一般”和“具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学界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时,一般解读模式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展开。无论哪一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都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否则无法确定这一概念的根本立场。当我们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立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些价值元素对应于具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时,人们难免产生一个直接疑惑,即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仅仅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还是针对全球所有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具体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前者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的价值内容的绝大多数能够适应于当代中国,并经实践验证后被社会成员广泛接受;作为后者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或多或少地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即有理念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不适应,进而无法得到实践验证,难免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本身的可信度。

因此,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应该立足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根本立场,解决这种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矛盾,就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外延做出区分,即区分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运动所蕴含的“一般意义”的核心价值观,还是仅限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意义”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看到“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具体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一概念的出场看,十八大报告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角度提出了“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而易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强国目标而提出的,是为了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正确价值引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的“五四”讲话肯定了这一判断:“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呢?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进而认为十八大报告上的“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由此可见,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概括和选择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之,脱离中国实际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失去这一概念的现实依据。

其次,要看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蕴含的“一般意义”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当代中国“具体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又是其未来目标。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的“具体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渊源。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也近180多年,在经历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传统到特色的多次飞跃后,各国地已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各国具体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孕育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亦是如此。当代中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多种价值要素大多都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到理论积淀。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具体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为世界社会主义“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能。就像资本主义各国已经形成共同的价值原则和相近的价值表述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世界性的事业,应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由上可见,脱离当代中国来谈“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误区,完全离开世界社会主义维度仅谈当代中国“具体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不可取的。当然,现实的状况是当代中国“具体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刚刚凝练总结出来,目前仅限于当代中国,但它毕竟为未来形成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提供了一种现实参照和具体素材。

二、从形成过程看,把握好“客观实践”和“主观总结”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表达展开过激烈探讨,一度概括出多种版本,观点鲜明却分歧凸显。直至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指出“三个倡导”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2]自此全社会才逐步形成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因此,在这一概念形成时,必须在内涵上把握好“客观实践”和“主观总结”两个层面的关系。

首先,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是对客观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和总结概括。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以来,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就确定了自身的价值追求,并不断付诸于价值实践。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将共产主义社会理解为“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积极追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这些实践活动积极追求富强、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目标。这些实践活动及其价值内容可以表明,社会主义运动中早已蕴含丰富的价值目标与价值实践,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提出了相应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今天,我国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价值实践的主观反映和概括,鲜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它不仅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中的价值积淀,而且继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长久以来的价值追求,更是在于它契合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实践,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提出根本上在于它扎根于当代中国实践和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

其次,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实践是绝对的,而主观总结概况是相对的。客观的社会实践和主观的理论总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多次概括和验证之后,主观的理论才会与客观的实践逐步趋于统一。从形成过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和表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举世成就全球共睹,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也要求当代中国尽快构建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它囊括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力量和道德基础的四个方面内容。但是它的四方面内容相对抽象、过于复杂、难于识记,不利于在实践中宣传普及和转化,故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呼之而出。这一概念将四方面内容高度概括为“三个倡导”“24个字”的价值表述,目前已成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共识。但是同样要看到,理论总结的相对性决定了这一主观的价值观概况总是不断发展的,它在一定时期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价值表述,理论发展的特定阶段又会形成更高层次的价值概说。

总之,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方面要发展地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过程。“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共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24字”僵化理解、教条理解。应该说,在充分践行“三个倡导”的基础上,在积极培育、充分酝酿和科学探讨的基础上,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在实践要求上,把握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贯彻”和“分类指导”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研究的关键在于知行转化、知行合一。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当代中国有效地形成广大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现阶段,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又被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力于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必须处理好全社会“普遍贯彻”与各群体“分类指导”的关系。

处理好全社会“普遍贯彻”与各群体“分类指导”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方面,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贯彻”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有起主导和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中国也应如此。“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凝聚人心、增进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它贴近实际、切实可行,应该也可以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同并践行。另一方面,加强对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的途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注重微观认同、植根现实世界、贴近百姓生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统一。归根结底,只有通过扎实、贴切、细致的微观践行,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准则才能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号召才能转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真正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已经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在这36个社会群体中,重点人群主要是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

首先,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全社会的普遍标准与共同指南,仍需要做大量的引领和示范工作。在此过程中,共产党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全党上下正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广大党员应该把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必须以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群众作出榜样与示范,发挥党员带头与引领。

其次,公众人物应该具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担当。公众人物是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人士。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行为方式,往往会对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各级党和政府既要加强与公众人物的联系,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也要教育公众人物勇于自觉担当,加强道德自律,珍视社会形象,发挥自身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正能量。

再次,青年学生要走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时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层次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层次地进行价值引导,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实效性。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广大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立志向、有梦想,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理解并把握好如上关系,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当代中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切实形成推行全社会“普遍贯彻”与不同群体“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认同、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种区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郭理(1979-),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226-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1004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2&ZD004)

作者简介:牛菲(1979-),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意识形态。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it needs grasp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 and the demanding of practicing.Whe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one should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both general and specific aspects.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on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s of“objective practice”and “subjective summary”.Inthe demanding of practicing,one shoul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generally implement”and“classified guidance”properly of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pecific connotation;practical requireme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