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功能及其存续

2016-03-19 11:30许彩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艺民间文艺民间艺术

许彩羽

(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西南宁530022)

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功能及其存续

许彩羽

(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西南宁530022)

传统民间艺术通过各自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形的中华文化以各种具体的艺术形式滋养着国人的心灵。新中国建国后,对中国传统民间文艺造成较大冲击的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文革时期,维持民间艺术物质条件运转所需的商业链被彻底斩断;一个是市场经济大潮时期,受机器大工业时代相似产品超高生产率的逼迫。民间艺术利国利民,它必须随着时代精神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形态。

民间艺术;市场浪潮;文化保护

所谓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政权艺术而言的,即以家庭为基本创造主体的草民们为补贴家用而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器乐、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手艺就是民间艺人的资本,资本的补偿来自于父传子、师带徒的代代相传。

民间文艺诸形式对传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塑造了民众的历史观、价值观,它上承下达的作用不是可以轻易用官方文宣取代的。但是在当下,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实体架构都呈现出大幅萎缩的趋势,这是因为它们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发生改变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地更新自身的创制方法而造成的,从而逐渐被资本的浪潮所吞没。资本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世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必须按照新的时代精神改造民间艺术的形式及其产品,使之也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具体体现在制作的方法、产量都必须按照机器大工业的相应要求进行改革。

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功能

民间文艺直接触碰到民众的心灵,不管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都聚在村头的大树下,听着村里的艺人家乡味十足的吟唱,这样放松过程中既包含了社会化的功能也包含了文化传承的功能。唱词加上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无形的“善”就静悄悄地“钻”进了村民的脑海里,村民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接受了个人伦理道德的教化或者是坚定了对当时政治的某种看法。

真正对乡下人的世界观起架构作用的应该是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诸如乡间曲艺和评书,包括各种舞台戏、地摊戏、说唱艺术及民歌(谣)、俚曲、故事、传说、童谣、民谚、民间宗教的各色宝卷(已化为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等。

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播管道可以总称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小渠道”,这还是相对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建制式学校系统教育而言。所谓“小渠道”传播模式,可以理解为民间口承文化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它生动地记录了民众的喜怒哀乐,具有非典籍、非正统特点,彰显了一种传播人伦德育观或某种理念、信仰,强化族群特色并保持族群向心力的功能。即使在大规模城镇化的今天,这样的说法仍然是成立的,民间艺术同样以水银泻式地存在于城市里的胡同和里弄之中。

广西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文艺表现形式,地方的、民族的、儒佛道的,各界民艺都透过不同的管道传播着自身的特定理念。比如广西壮族人从师公沧桑的吟唱中、舞者的肢体语言中能寻找到一种使自身族群意识增强的元素。壮族迄今仍保持着古老的壮族遗俗和风貌,族群性格棱角分明。其口承文化极为丰富,其民好歌舞以传情。漫山遍野煽情的歌声、从头到脚的黑色服饰、豪情冲天的舞蹈、风格独特的建筑物,族群意识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式桴鼓相应地渗透进黑衣壮民众的每一个毛孔。

民间艺术从业者都是意识形态传播者,他们有意识地编导渗透了某种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寄寓了隐蔽在族群心灵深处的理想与愿望的文艺、信仰形式,使得整个族群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向心力,在全国视野中,主要是由他们传承着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那种观念。通过代代相承的传播,意识形态的图景被激活,民众在心灵深处对本民族产生认同感。这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在实践上,是否可以借助于这样的“小渠道”传播模式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呢?在理论上,是否可以从“小渠道”传播模式中抽取出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以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理论呢?

看来是肯定可以的,这样透过民间艺术“小渠道”来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早已在一些地方展开了。民众乐于观看民间艺术作品,不仅因为不要钱(这当然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且自己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们可以就每个艺术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比如能够让自己在艺术氛围中释放内心世界的压抑。随着我国各个时代精神的变化,各种民间艺术体裁的风格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不断变化的内因是作品其中蕴涵的意识形态及哲学形态变化的缘故。一般可以认为,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政治而艺术”。意识形态家们往往喜欢不变的事物,相对于其它特征而言,他们更钟爱于重复。日复一日地浸泡在不换水的染缸里,各种在外部已设计好的意识形态影像就像一个个“小人”钻进了民众的大脑里,这些“小人”们逐渐占据了大脑皮层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可见,保持民间艺术独特的传播管道具有一定重要性。

二、民间艺术的屡次冲击

新中国建国至今,对民间艺术全国性的大冲击至少有两次,一次是文革前后、一次是实行市场机制之后。第一次大冲击在于冲断了民间艺术微弱的商品链条,艺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生产者的资本链难以为继被迫偃旗息鼓。第二次大冲击在于民间艺术本身没有及时跟上资本浪潮的步伐,主要体现在其生产率低,根本抵挡不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出的物美价廉商品的冲击。两次冲击都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市场因素太弱不行,太强也不行。

文革前后时期民间文艺被宣布为封建迷信的糟粕,从业者只能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生存,其中的一些曲艺剧种被改装成了革命样板戏的形式,改装不了的只能成为“地下文艺”;手工造型艺人则被牢牢地固定在公社里,严禁他们走街串巷兜售自己的手工艺品。这种“定人变剧”的方式使得民间艺术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但由于其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即自然村落及其民众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架构,所以民艺并未遭受灭顶之灾,在偷偷的传承自身的同时静悄悄地等待复苏的时候到来。改革开放至今,时代精神对民间文艺造成了几方面的冲击。

首先,阅读习惯的变化。资本概念已从物质存在转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用一种快餐文化视角看待民间文艺。特别是进入到智能手机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出现了重大变化,从一目数行的纸质书本阅读方式演变成为一目几屏的跳跃式阅读方式,甚至仅仅阅读了一个标题就对某事下了结论。民间文艺或者囿于演绎空间的局限,或者囿于演绎程序的复杂,都给现代青年观众造成了阅读的困难,从而使得年轻人逐渐远离了民间文艺。

其次,传人难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当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一个支柱性增长热点,这意味着很多自然乡村将成为遗迹,那里的人们及其土地将陆续被城市化。在此历史进程中,民间文艺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将彻底消失,中国传统的以村庄为人们生活载体的生活方式迅速被城市化进程冲破,就是那些鸡犬相闻、全村人聚会在大榕树下聊天、婚丧嫁娶喜欢聚餐等的习俗将彻底地进入到博物馆当中,民间艺术成为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对象。人们纷纷涌进城市,一种商业的、工业的、集成化的城市生活渐渐取代原来带有乡村意味的生活。这种变化发生在人们的头脑和习惯中,反映在生活细节方面。思维习惯改变之后的农二代,甚至连耕田的基本功都完全不知道,更谈不上对家乡那些“土掉渣”的艺术形式感兴趣。老艺人逐渐老去,传承千年的技艺从此只能在记忆中搜寻了。

再次,当代城市管理使得民间艺人失去了走街串巷的空间。就在30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经常能看到一些身怀技艺的民间工匠走家串户,向人们兜售自己的手艺。有修补坏锅的、修补坏瓷碗的、爆米花的、磨剪子的等。那时候,城市人可以从这些民间艺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孩子们高兴地围绕在爆米花机器旁边,就等着它发出“嘭”的一声巨响之后冲上去抢热气腾腾的爆米花吃,好一幅生活气息升腾的画面。但在当下类似的行为只能在指定的区域里展开,对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专门去这些区域探访民间艺人了,缺乏生活气息也可能是各地民艺公园冷清的一个原因。人们在商业区域,看到的表演,不再是生活。种种原因使得渗透进入到人们生活细微处的民艺形式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在各地市街头已经难寻其踪迹。

最后,生产率低下。电商成为一个支柱性产业之后,人们已习惯了网络购物,不再重视修补破烂的碗、修理钝了的剪刀,因为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线出来的产品非常便宜,为何要去修补旧货呢?人们会立即去购买一个全新的物件回家。而民间手艺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传承者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掌握一门手艺。比如修补破碎的瓷盆瓷碗,没有高超的技艺很难将碎片整合,最终成器,滴水不漏。那些苦练之后掌握某种技艺的人有了资本后,并以此谋生。但在今天,人们已不可能再等待这些生产率低下的产品了,既便宜选择又多的产品正在超市里等着自己呢。失去了资本(自身的技艺、投入的资金)的实现,民艺人的生产难以为继,从而被资本浪潮所吞没。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过去的一些以传承民间艺术产品为主的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比如毛笔厂、灯笼厂等。

三、民间艺术的自我拯救

善待民间艺术,它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那种基因的载体。主要措施一是希望政府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措施二是城镇化进程中有意识地保护更多的自然村落,尤其是有较多民间文艺形式的那些。措施三是民间艺术从业者与研究者共同实现民间艺术的时代转型。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这就给民间文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即必须根据时代精神改变自身形态。它们所面对的窘境包括:农村减少了、新一代农民乡土情怀没有了、民间艺术生产率低下。

我们先看一看关于农村减少的数据,据说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9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这是民间艺术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虽然城市中也有民艺人的存在,但主要是分布在村落中的。村落给民艺人提供的不仅仅是栖身之所,还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各种制作材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创造所需要的氛围,给予民艺人一种被村人需要的感觉。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民间艺术将加速自身进入到博物馆的进程。应对措施之一,保护具有长久历史传统、拥有众多民艺人的古村落,在现代化建设与保护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应对措施之二,在城市生活当中为民艺人的存在提供一些具有特定情怀的场所,目前看来专门的民艺市场暂时是比较适合的,虽然没有了乡土氛围,但至少还有同行间的相互来往。长远看来,建立在城市当中的民艺园之类的场所同样是难以为继的,民艺并不生长在哪里,既不生于斯,如何能够长久地存在于斯呢?

乡土情怀对于民艺的承继是至关重要的非物质因素。伴随着农二代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父辈的乡土情怀已不大认可,他们甚至连农活都已不会干了,身处城市之中,早已习惯了车来车往、熙熙攘攘,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早已淡漠,基本的农活完全不会做。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即使民艺人越来越多也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因为观众或顾客没有了。即使舞台还在,但是观众没有了,表演给谁看呢?应对的措施是鼓励农二代回乡创业,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民艺持续发展。在城市中弄一个角落,例如文化园什么的效果并不好,民艺人面对城市人表演未必有那样的情绪。

民间艺术生产率低是不争事实,首先体现在技艺的传授上,父传子、师传徒,技艺不能广泛地传播到普通大众手里;其次体现在产品产出上,生产一件产品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手工艺人生产一件壮锦,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又如传统爆米花艺人,需要在路边捡一些木材生火,然后放入黄豆摇滚,一小段时间之后才能听到“嘭”一声响,孩子们都等得口水直流了。如果依靠机器生产线,上述两样产品,壮锦生产是仅仅需要十几分钟,爆米花生产仅仅需要几十秒钟。对于城市人来说,做何选择是一目了然的。应对措施是由各级政府出面来保护民艺,提供特别资金以确保民间艺术不会被淹没在资本的海洋里。

[1]邓志平,汤志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力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3):39-44.

[2]林继富.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的变迁与保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4):68-75.

[3]蒋文宁.文化产业背景下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传承与保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6):117-124.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Its Survival

Xu Caiyu
(Dept.of Public Courses Teaching,Guangxi Art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22,China)

Through its respective ways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nourishing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re has been two periods of time wh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art was pounded: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the period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folk art is beneficial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so it must change its own form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pirit of the age.

folk art;market tide;cultural protection

J193

A

1001-7070(2016)04-0059-04

(责任编辑:韦国友)

2016-04-15

许彩羽(1966-),女(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民艺民间文艺民间艺术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民间艺术篇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竹画奇技巧天工——记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省级“民间文艺大师”李凤英
民艺记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