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李雪铮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河南可以说是个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六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占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但我们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并不比其他省大学的学生高,这说明我们省各类院校、大中小学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弱化,我们必须提高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讨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对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的传承。是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和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识传授,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稳定品质,使受教育者的修养、人格、气质得到提升。人文教育的第一个层面是人文学科(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道德、思想、政治)的教育;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教育,其中民族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是文化教育的目的。文化教育是综合性教育,是包括知识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全面教育;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人类文明基本成果教育、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学会相互和谐相处,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平等权利的同时平等发展,相互之间增强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第四是精神修养(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的教育等。
最基本的“人”,需要具备意志力、品格、自信心,要有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要有亲和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人文素质教育最能培育、塑造、激活人们的这些能力。在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地理解生命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产生正面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珍惜生命、关爱自己的同时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促进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人文素质如果得不到提高,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就很难实现,实现中国梦更不可想。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高校竞争能力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道德产生了滑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人际关系的伦理丧失等社会不良现象,充分反映出了人文教育的严重不足。其中受到以下几点的影响:社会导向的影响、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缺失、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缺失、人文关怀的缺失、人格不健全以及人文素养的缺失。究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教育体制的原因以及个人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助推剂,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作用重大,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剂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人们要创造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时代首先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就是有高素质,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创造先进科学技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人。作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把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逐步扩大,他们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列为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经指出:“学生进大学,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学会与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在培养学生对世界、社会、民族、人生的理性认识方面,在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引导他们正确地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观,也决定着社会发展状况。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感,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经、史、子集滋养着历代中华儿女追求卓越,奋发向上,使我国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高高屹立。通过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高校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更需要有高尚的人格,有仁爱之心,感恩之心,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和谐社会不可缺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实质是把国家、民族和人民联系起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依靠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伟大的中国梦最终要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依靠广大的知识分子同心协力来实现。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前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化艺术作品、名言警句、经典文学作品等;后者则涵盖了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独立的人格意识、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高校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要承担起这个重任,就要使自己能够适应经济迅猛发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用人,必须在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获得全面提高,才能和谐地融入社会,适应职业生涯的发展。
首先,有利于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育大学生如何去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起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学习、生活等方面实践这种价值需求的精神,促进高校生健康发展。通过对人文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爱国奉献精神、独立的人格意识等)和人文知识的教育(经典文学作品、名言警句、文化艺术作品等)的传承,使高校学生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伦理观;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学习、生活等实践过程中有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语言、讨论、学习、审美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语言、交际、沟通、审美、学习、讨论、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综合能力包括意志力、进取心、自我认知能力、自信心、自我控制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
爱因斯坦说过:“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艺术修养,是获得一切技能和知识的根本,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学校太偏重于专业技能教育,会把学生限制在狭小的专业圈里,视野和思路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校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和谐校园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不断提升,教育效果更佳。传统文化对人的德性的培养和现代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完善了人格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人文和科学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从古至今,中外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如沈括、牛顿、宋应星、爱因斯坦、苏步青,都在人文素质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当代企业界层出不穷的中外企业家如华为的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这些杰出人物都对人文知识有着深厚的底蕴,对人文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缺一不可。
第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提高人的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的基础。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有着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和“至善”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不同发展时期需要的优秀人才,延续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学习时期是健全身心、发展智力、掌握知识、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渴望、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的教育尤其应该得到高度关注。素质教育能够让大学精神昂扬向上,高扬学者风范,捍卫学府尊严,守望大学精神,遏制学术腐败,也是世界著名大学自始至终都在坚守的原则、气节和理念。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人的气节的传承,雷锋精神是人的气节的拓展,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是人的气节的升华。在大学这个“人类精神的家园”里,更应该有造就人才的大学精神。
(三)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营造独特的人文校园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纯的追求文化,更不是仅仅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读书多不一定文化素质就高。关键是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在大学校园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在大学里融合汇总多元的知识信息,丰富的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历史文化,恬静的人文治学环境,让这些知识信息、文化氛围、治学环境在大学里形成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处处有先进、优秀的文化精神在不断熏陶着自己。这样的人文资源对大学生起到的教育作用是非凡的。强有力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升华人格、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因此,素质教育成作大学文化内核,其影响力是巨大的。
(四)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赢得生存空间,关键是提升教育实力,不断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人才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益彰显,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文教育的竞争。适应于第一线的建设、管理、生产、服务的高技术人才,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确立了新的方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科技合格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竞争力的核心。
社会急需的有用人才十分短缺,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两个方面致使各高校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有效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如何使高校与社会形成无缝对接。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业务所必须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吃苦奉献精神,除了要有较强的沟通、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和气质等等,只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实训等多个环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素质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着高校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的顺利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成为拥有高学历、高文凭、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的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而顺利融入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协调性的提升作用。高校加强和改进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学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1]高思龙.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大家,2011(19).
[2]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
[3]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05).
[4]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5]昂晴.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6]沈小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J].教书育人,2008(27).
Henan is a cultural province,it has a wealth of human resources,it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for six thousand years,it has a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However,our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ies are not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universities.This reflects weakening of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among our colleges,universities,primary schools and even secondary schools.We hav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competence education;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G640
A
2096-000X(2016)17-0258-03
李雪铮(1989,02-),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学历(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职称:助教,职务:对外汉语教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