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丽(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徐志丽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上课的基本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关键。教师拥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就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而有序进行。文章从“精心备课,用心设计”、“组织教学,精彩一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方面探索教师提高课堂掌控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师生互动;综合素质;课堂掌控能力;探索
Abstract:The ability to control classroom is one of the basic skills of teachers. It is also the key to manage the classroom. With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classroom, teachers can guarantee the efficient and orderly condu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classroom from the aspects of "careful preparation, carefully designed," "a wonderful lesso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Keywords:efficient classroom; student interac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lassroom; explo原ration
作为教师,都向往那种轻松自然、游刃有余,能给人智慧和启迪的高效而有序的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教学现象:有些教师的课讲的趣味盎然、深受学生欢迎;而有些教师的课讲的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凡是上课效果好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而那些讲课效果不佳的教师在这方面则有明显的不足。
什么是课堂掌控能力?掌控就是主持、掌握、控制。课堂掌控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1]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要求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能力。教师只要拥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就能够让课堂组织严密、卓有成效地运行起来。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呢?
精心备课是掌控课堂的关键。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设过程,才能把一堂课讲好。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做到给学生呈现的不仅仅是精彩一课,而应该是精彩每一课。大量事实证明,越是水平高,有经验的教师,越重视备课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堂课呢?
首先要备教材。教材是众多专家的心血结晶,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航标”。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还要有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只有对教材内容深刻把握,才能准确而全面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样,教师进入教室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
其次要备学生。教学成功的三要素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获得良好的人格、获得智慧为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求知、探索的主体。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该如何合作、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花时间去琢磨学生、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关心的话题、知识储备,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最后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再针对教学内容,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即“如何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校施教、因课施教、因生施教”。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
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精心备课,能让我们拥有掌控课堂的自信。
公平、民主、自由是人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掌控课堂的前提。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才能达到驾驭课堂的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要让学生敢说、想说、能说,这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前提。只有在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学习才能轻松而有效,课堂教学才能精彩纷呈。
(一)先声夺人——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学会生活、认识生活。
万事开头难,在高校面对上百人的大规模课堂,如果在10分钟之内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那么教学秩序就不能正常维持,教学质量就不能有效保证。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需求、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从“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思考”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激励功能。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动
教学工作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师生互动可以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一种平淡的、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更是一种褪去了生命色彩的程式化的课堂。
为保证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员.问题探究式
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普遍单一、照本宣科、气氛沉闷,教学的随意性、主观性比较大。授课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推理;重记忆,轻分析;”的种种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思维活动。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要提出新的问题,就需要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详略得当;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播报新闻、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拟辩论赛、课堂交流、转换角色、学生体验教学、座谈等。教师不再独占讲台,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调乏味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参与教学,我们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参与式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有机会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学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掌控课堂的能力是教师正常执行教学任务的基本功,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一)语言技巧的提高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可以说,成功的教学无不得益于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是: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把课堂语言说准、说趣、说美、说活,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锻炼自己的口才,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二)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渊博的知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动力。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充实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节奏的把握
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文字不分详略,平铺直叙,不分主次地讲解,就收不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教师在驾驭和处理教材时,必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收放自如、详略得当;做到有层次、有坡度、有章法、有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课堂管理的加强
英国哲学家说过“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建设高效而有序的大学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对课堂上的任何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教师不断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习的发挥上、在创新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掌控课堂的能力是教师责任心的充分体现,一堂课对教师来说,如同一幕短剧,在这三尺讲台、五十分钟内,如何把课堂组织的有声有色、精彩纷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借鉴、探索、反思,不断加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田龙菊,邓达.学习化德育课程: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J].高校探索,2015(3):100-101.
[2]张鹏超.在工具理论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5,5:93-95.
[3]教育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5(6):18.
[4]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5(4):35.
作者简介:徐志丽(1970-),女,本科,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