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实践策略

2016-03-19 08:15:04张怀文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高教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实践策略高等教育

张怀文(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实践策略

张怀文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在柔性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评价方式与管理手段,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为广大学生成长而服务。文章立足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实践策略。以期通过作者努力,找到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柔性管理;管理范式;实践策略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flexible managemen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student man原agement methods, optim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ans help to promote higher educa原tion and better serve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growth.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its practical strateg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hope of finding a reliable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原ment, and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ersons.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flexible management; management paradigm; practice strategy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正在不断升级。刚性管理手段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情感需求,利用柔性管理手段重新整合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建立。

一、高等教育柔性管理的范式分析

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不只意味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柔性化,也要重视教师管理的柔性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柔性管理的目标,就要重视几点范式。

第一,以人为本思想是柔性管理的思想基础。柔性管理讲究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从被管理者的具体需求出发,坚持在满足被管理者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管理工作。特别要重视被管理者的情感与精神需求,以满足这两点需求,让被管理者主动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使被管理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与才能得到调动,使管理工作与管理对象的特性得以结合。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强调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双主体原则。柔性管理工作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实施柔性管理,也是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氛围。重视人文因素作用的发挥,重视管理对象人格的建立,这是与刚性管理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柔性管理手段重视管理过程中管理方法的不断丰富。日常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学校的后勤工作都是柔性管理的内容,学校内的全体师生都是柔性管理的受益者。学校的工作人员要坚持从师生的切身利益与需求入手,多听取师生的意见。以师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成长客观规律为依据,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成长条件。柔性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讲究不强制管理,而是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来达到管理目标。重视管理对象的精神建设,是柔性管理不可磨灭的特点之一。

第二,开放化的评价是柔性管理的特色。高等院校的柔性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是因为教师所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年龄、个性与成长环境不同的学生,这些管理对象具有极为丰富的个人经历以及主体意识。高等院校中教师与学生的个人成就,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个人的成就,而是大家相互合作与帮助的成果。利用开放式的方法进行评价,能够让高等教育的长放性体现出来,而不是一味追求评价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最终影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柔性管理手段能够平衡与补充事先设置好的评价目标,开放式评价的优势在于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开放化。在管理对象变化的基础上变化评价手段,可以在最大程度下减少评价对评价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三,机构与组织的优化是柔性管理的功能。柔性管理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外部适应能力,更能让内部实力得以增强。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利用柔性管理来灵活内部管理模式,有利于高等院校组织与机构的优化以及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在过去的高等教育管理中,金字塔模式是组织机构的主要模式,这样组织结构层次过多,信息传达的方式较为单一,会影响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结构,很容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隔阂,不利于信息的流动,也会影响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刚性管理中的组织结构虽然便于指挥,但部门之间的壁垒较多,且等级过于森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

二、高等教育中柔性管理落实的策略分析

在高等教育中应用柔性管理方式,需要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现用管理方式的不足,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下面,笔者就柔性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几点分析。

(一)做好柔性管理的协调工作

将柔性管理落实到高等教育工作中,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管理与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柔性管理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各个方面力量的参与。学校的任课教师与学生要参与其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也要参与其中。诸多参与者,只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与组织,才能了解自己在柔性管理落实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要做好学生的协调工作。为了落实柔性管理,要定期召开会议,让学生、教师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者参加会议,从各自的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学校管理中不符合柔性管理思想的地方。各位参加会议的人员要积极思考,对学校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加以解决。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接纳来自师生的合理建议,一起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的诸多先进理念应当与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结合在一起。尊重学生的成长自由,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是柔性管理强调的重点。在高等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高等院校都由学校统一安排各个专业、学科的任课老师。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忽视了学生与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教师被学生喜爱,教书教得好,教学工作质量则高。但如果教师不被学生喜爱,教学水平又不足,教育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自己为主体,不关心学生的需求,也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大学生的叛逆心理较为严重,如果他们在心理上不能接受教师与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氛围就会十分紧张。因此,学校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机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授课教师,打破学校统一分配模式的限制。这样的机制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彰显教学管理的自由性,也给很多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会让竞争与淘汰制度在无形中得以建立和执行,这对于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有益。

(三)加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更新

重视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更新,是落实柔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改革教育体系,提供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成长。

首先,明确个体的价值。扩招政策的实施,让高等院校的生源增多,学生结构更加复杂,性格更加多样。统一的学生管理方法,会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能力与性格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体多于群体,才能使教育工作为被每一位学生所接受。

其次,提高学分制的弹性。柔性管理模式重视学生的自由,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调整各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平衡好各类课程对学生学分的影响,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教育情况对必修课的学分进行合理下调,以此为学生选择丰富选修课提供动力。学分满,学生则可以顺利毕业。在学分权重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接触不同的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发挥肯定评价的力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柔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多用鼓励与表扬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尊重的同时,积极去尊重自我,建立自信心。当心理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学生才能建立更高的成长目标。

(四)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

学校的文化氛围,对于师生的心理与行为有引导作用。高校的文化是师生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体系,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阳光,也会让管理工作更符合大家的心理期待。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不要求每一个高校都建立同样的文化氛围。学校的环境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结合当地特色与学校优势建立学校文化,更具有针对性。教风正与学风浓的学校,不仅会为学生与教师提供积极进取的动力,还会给师生带来成长的压力。在学校文化的影响下,全面培养人才,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利于柔性管理模式的落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柔性管理功能的发挥。柔性管理理念的建立以及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积极开发全新的教育管理方法。用更有效的手段去管理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更新教育模式,才能让柔性管理方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芯汝.从预成到生成:高等教育管理范式的嬗变[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凌健,周巍蔚.管理范式转型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蒋文昭.从预成到生成:高等教育管理范式的嬗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4]张爱新,牛庆玮,万启存.高校档案知识管理范式的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4(11).

作者简介:张怀文(1987,7-),女,河南商丘人,讲师,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主要研究:应用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174-02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实践策略高等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52:09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8:30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8:44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