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课堂
——以华中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混合式课堂为例
苗欣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文章从现如今大学课堂存在的两种典型课堂——传统式课堂与“翻转课堂”为关注点,以华中师范大学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混合式课堂为切入点,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课堂作了说明,并对“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式课堂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云课堂;混合式学习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wo typical classes-the traditional class and the flipped class, and taking the course of the 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CN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ybrid clas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ical class and the flipped one.
Keywords:flipped classroom; cloud classroom; blended Learning
“课堂”这个名词,可以说是每位教育人最熟悉的名词之一。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课堂”一词作出了“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场所”的释义。从幼儿园活动到九年义务教育,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每位学生的教育之路上无时无刻都经过着课堂的车站。有说“教室是课堂”,是因为学习者在有教师教学的课堂中接收到了正规的学校教育;有说“家庭是课堂”,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孩子看待人生、世界以及价值的方式方法角度,与家长及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说“社会及课堂”,是因为每一个社会人无时无刻都接受着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使院墙再高、巷子再深。文章中,作者对于“课堂”的范围界定,仅限于大学课堂。
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熟悉程度,并不与其掌握及发挥事物的最大功效成正比。课堂这个每位学生从小接触到大都会接触到的的教学模式,大众普遍对其的认识以及实践应用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发挥其合理性。以作者曾经就读的学校为例,虽然它们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不过作为重点学校,姑且以此作为个案分析的代表,析以一二。
(一)传统式课堂——三尺讲台师威严,百平教室生记识
对于传统式课堂的定义,尚无明确的统一释义,作者以为在统一明确的课程目标下由教师按照既定的专门教案在固定的教学空间中进行的学生统一授课课堂即,为传统式课堂。这种课堂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致力于把人培养成为掌握知识的工具和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传统式课堂中,学习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在课上通过听讲、记笔记以及交流讨论中学习新知识,在课后通过完成教室布置的作业巩固和内化知识,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行为过程;教师则是知识的传授者以及课堂的管理者,其在课堂上导入新课,进行知识讲解以及不知课后作业,在课下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业。
不管是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还是有着高考升学压力的高中以及之后的大学高等教育,传统式课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为例,很多需要大量识记知识点的专业必修课,通常都是按照传统课堂进行模式编排的。
(二)混合式课堂——翻转下的颠覆课堂
混合式课堂(mixed class),又被称为“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亦或是“颠倒课堂”,是近几年衍生出来且关注度较高的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翻转课堂就是“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反之亦然”。这就使得教学中学习者“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变成学习者“在课前、课下通过使用教师提供的文字、课件、视频等材料进行学习,在课上由教师指导、解答学习疑问以及完成作业”。“翻转课堂”也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选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习者是知识主动的研究者,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讨论工具等方式于课前学习知识,整理收获及提出问题,并在课上经过交流展示、协作探究及完成作业内化知识;教师则在课前确定学习任务,准备资源并制作微课,而后在课堂上巡视,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模式目前在中小学的使用较多,在部分大学也有开拓。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继开通网络课程后,首次推出新型授课方式——混合式课堂,率先有65门课编排为混合式课堂。混合式课堂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不超过40人。上课时间以网上学习为主,面对面的答疑、研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的30%。
通过一个学期的亲身学习,作者接触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开办的以混合式课堂模式编排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后简称为“毛概”)这门公共必修课,对于这门传统的政治理论课有了新的认识。之所以把这门课的学习称为“双线学习”,其实就是以互联网“云课堂”为技术媒介,学习者同时参与到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两种方式。
在这门课中,学生大部分的学习(约占总学习时间的80%左右)是通过华中师范大学自主开发的“云课堂”软件观看教师提前上传的PPT课件及视频文字资料,在学习论坛上集中讨论教师提前设置好的问题并发言,以一周为一个学习周期,基本上每在线学习四周,会有一次线下的面授课,教师会对单元重点进行集中讲解、答疑。学期期中与期末也会分别有一次面授课,教师会对几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串讲整理。一个学期中,教师在“云课堂”平台上也会布置三次较为正式的书面作业,主要是小论文的形式。分数设置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20%,其中平时成绩被分为在线学习时间、论坛发言讨论、面授课出勤率、个人学习展示等几个方面。
(一)“双线学习”课堂中的教师任务
1.课前准备
通常地,教师会在每学期开课初,将学期教学安排及授课时间表规划出来并上传至“云课堂”软件平台,供刚刚选课进入的学生提前了解一学期总体的教学计划。在每节课初,教师不仅会发布本节课的学习通知,也会将提前做好的微课上传至“云课堂”。学习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次课程的学习时长,学习中需要学生注意掌握的重点难点,以及参加完本次线上学习后要在论坛上参与回答的问题。上传的微课主要包括PPT课件、教案、推荐的相关文字资料以及有关的视频。其中较为新颖的是,“云课堂”软件的工程师将软件设计为“两幅同步学习”的方式,即允许教师同时上传相关的不同属资料,并在学习者在点开每一节课的学习连接时,其对话显示屏幕会被分为左右两幅画面显示,左半部分为本节课的课件内容展示,有半部分为文字教案内容显示。这样,学习者便可以同步地通过课件概括地了解重点知识,通过文字教案详细准确地掌握知识。
2.课时跟进
当进入到每一个新的课程学习周期时,教师会在“云课堂”学习平台的论坛中发布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讨论,以供学生们在进行过正常的线上学习后在论坛中发表对问题的个人看法。论坛问题的设置,分为必答与选答,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规划,设置响应数目的必答题,学生在一学期内只有回答不低于必答题数目的题目,于期末的评分时,这一项的平时成绩才会有基本分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较多地参与讨论,这样教师会在基本分数上酌情加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论坛发言也会有及时地跟进,会有回帖互动等,做到有答有回。同时,教师也会创建自己的课堂QQ群,学生可以在去群上与老师实时讨论互动,这个也可以充抵论坛的问题讨论。
3.面授总结评价
每四个在线学习周期之后,教师会安排一次面授课,学生面授课的出勤情况也会被记录在平时成绩中。在面授课中,教师首先会针对上一个较大的学习周期涉及的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及重点总结,其次会针对论坛讨论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上一周有布置书面作业,教师也会利用面授课对作业进行点评。另外,教师会专门安排一次学生的展示课,围绕共同的主题,学生们可自由发挥自作教学材料,并在面授课上展示,这也会计入到平时成绩的加分中。有时在临近期末考试时,会有一次集中辅导,教师将学期重点串讲一遍并提供答疑时间。
(二)简评“毛概”“翻转课堂”
对于这门“毛概”的“翻转课堂”,以往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单调地讲,学生在台下枯燥地听的场景不复存在,多的是学生自由地安排学习以及师生的互动交流。作者尝试辩证地评价这种较为新式的“翻转课堂”。
1.教师方面
(1)改变了教师于以往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主导课堂的唯一绝对力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走下了讲台,真正和学生们走在了一起,通过“双线学习”更加了解到学生们学习的真实情况。教师已然从“决定者”转型成了“引导者”。学生的真实学习反映成为了主导课堂的关键因素。
(2)增进了师生互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从“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过渡。
2.学生方面
(1)让学生更加懂得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什么时间进行学习完全是自由的,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并不能如传统式课堂那样集中起来授课。在学生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自行安排中途的学习过程,但最后的评价标准也是统一的。如若合格地完成评价内容,学生便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平时的学习进行自我监督。
(2)让学生真正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如若对于某个单元的知识点掌握较快,学生便可以自行减少学习时长,对于较难掌握的单元,便可以增加其学习时间。这样的课堂,便是符合每位学生需求的模式。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式课堂并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优势互补。“翻转课堂”可以对以往传统式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加以改进,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式课堂。
以学科的适应性问题来看,在大学课堂中,诸如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概论或是儿童游戏论等专业必修课这类以繁杂知识点为专业基础的授课内容且需要学生大量识记的课程,传统式课堂以其大量的知识传授特点更为适应。而“翻转课堂”则更为合适于需要更多实践性的课程。
况且,就技术层面来讲,“翻转课堂”的实现也需要强大数字后台的支持与维护,更需要教师掌握基本必备的信息教学技术。如果这一条线的信息技术支持做不到位,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着力理清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许是今后信息化教学走向深远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王攀峰,张宝天.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