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学习方法切忌呆板生硬

2016-03-19 07:17覃言谢宏武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呆板两学形式

◎覃言 谢宏武



远教学习方法切忌呆板生硬

◎覃言谢宏武

某县利用远教播放日开展了“两学一做”专题讲座。起初,学员们学得还很认真,但随着课程深入,有些学员就开始“犯困”了,屏幕上的讲师怎么看怎么像是私塾里教八股的先生。其实,老师讲得不错,深入浅出,论据生动。可为什么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呢?笔者以为,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学习方式太呆板、太生硬。

能否将远教受众集中起来,能否提升远教的学用转化率,是检验远教工作实效的两个硬指标,而这两个硬指标又恰恰是远教工作的难点。为什么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形式和内容存在问题。集中培训这种形式本身是好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运用好。我们总是主动要求受众参加培训,不顾受众是不是在被动接受。时间一长,我们就把自己搞得越来越被动。此外,远教的学习内容也存在着更新慢、适应性差等问题。现在的信息技术这么发达,信息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开放,人家凭什么大老远跑到你这里来看一些在家动动手指就能看到的节目?所以,我们再不创新,难免会走进“死胡同”。一些基层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尝试,比如开展个性化服务、对受众人群开展分类培训等。虽然远教服务变得更精细了,可受众面却因此萎缩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笔者认为,还是要在学习方法的创新上找出路。

首先是要把复杂的形式和内容变简单。科学测试表明,人在精神高度集中时,其持续的时间只能维持约三分钟。如果培训内容与受训者的钱袋子息息相关,那还好说,如果是一些理论、政策方面的内容,恐怕连这三分钟注意力都吝于给予,其学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简化学习内容,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吉林省某县远程办开展了“一分钟党课”活动,效果就很不错。他们把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课程简化成了十个一分钟的短视频,这就好比把一头牛分成了几小块儿。以往我们总是希望受训人员一口就能吞下整头牛,殊不知结果往往与我们的愿望相反。分成小块儿后,学习者不仅能够吃得下,也更容易消化理解。当然,要想把复杂的内容变简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培训内容进行高度凝练,还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一些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传播技巧,比如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图解化、视频化,等等。

其次是要把枯燥的形式和内容变有趣。党员理论学习是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绝大多数党员来说,其过程却是枯燥的。以文章开头说到的“两学一做”为例,就那么逐条地讲,长篇大论是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的。那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呢?既然“两学一做”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党员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那么可否用倒逼的方式来促学呢?我们不妨出一些有趣的应用试题,采用答题闯关或知识竞赛的模式,然后让学员们到《准则》和《条例》里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么做一定会比干巴巴地讲效果要好。不只是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培训也一样能创新出很多更有趣的促学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最后是要把严肃的形式和内容变轻松。这里说的轻松,指的是要为学员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比方说,我们要通过远程教育向农民推广一项新技术,通常的做法是把种植户集中到一起,然后让专家宣讲这项技术的诸多好处。然而,农民是个现实的群体,看不到实际利益,任你说得头头是道,他也不会跟着你走。假如我们变换一种培训形式,采用新技术向传统技术挑战的方式,种植户就很可能对新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我们在学习方法上做一点点的改变,就可以破解远教工作遇到的诸多瓶颈问题。其实,创新本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多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身远教工作开展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呆板两学形式
板龙很呆板吗
小议过去进行时
看似呆板的板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运动要细节 告别呆板味
两学一做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两学一做” 笃实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