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

2016-03-19 05:05钟俊昆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陈嘉庚办学素质教育

钟俊昆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理论与实践·

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

钟俊昆

(赣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陈嘉庚的教育办学实践和教育思想影响了数代人,至今仍闪烁着光辉的价值:培养目标上爱国爱民切合社会需要,专业素养上基础扎实兼有实践能力,人际关系上诚毅忠勇负有社会责任,个性发展上身心健康养成优良习惯。

陈嘉庚;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提了很多年,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很多共识。作为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培养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与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然而,当前的素质教育出现不少误区,在学校教育、社会培训与家庭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育、重艺术养成,而轻视了道德规范养成、生活独立能力训练等方面,这些误区固然与应试压力有关,也要社会大环境有关,互助助人、勤俭朴素、劳动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等在某种程度上说相当缺失。

陈嘉庚的教育办学实践和教育思想影响了数代人,至今闪烁着光鲜的价值,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成果,值得当代教育工作者借鉴,正如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论:“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兼采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形成的,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现实指导意义。”[1]陈嘉庚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贵品质,统称为“嘉庚精神”。但关于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培养人才目标、专业素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涉及素质教育方面的梳理比较少,居于此,笔者以为,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还有探讨的空间。

一、培养目标上爱国爱民切合社会需要

陈嘉庚是公认的教育事业家、教育思想家和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捐出巨资创办集美学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救国救难的民族理想,“教育救国”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组成部分。[2]1894年,陈嘉庚年仅20岁,闯南洋才3年多,出资2 000块银元,在集美创办“惕斋”学塾,并自拟一联:“惕厉其躬谦冲有度,斋庄有敬宽裕有容。”时年正是甲午,清朝受日本侵拢之时,积贫积弱的民族陷入战争中,陈嘉庚认识到应通过办学来救国,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警醒国人。此后兢兢业业,倾力创办了多种类型的学校,并呼吁南洋侨胞一起捐款,他正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民族以社会的兴存发展为职责,捐款用于振兴教育,以尽救国责任。他嘱托前来工作的校长、教师也是这样的:“诸君之来集校办学,其抱负志愿定与他校不同,莫非坚持一种救乡救国之心,及有教无类之念,改良风俗之无限职责。”[3]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形成一股合力,使教育能够达成对社会有助益,而这正是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是陈嘉庚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一日忘怀。”[4]重温此言,陈公矢志不渝的办学信念与决心溢于言表,这面“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形象仍屹立于世,昭示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力量都应以教育为先务,使之成为振兴民族促进社会发展的载体与合力。

认识到教育对民族社会的重要性,这是陈嘉庚办学的基础和前提。他曾说:“中国要富强,教育要发达,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之职,吾人何忍袖手旁观?”陈嘉庚在他的《南侨回忆录》中多次谈到,看到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民众生活维艰,乡村儿童失学甚至实裸体游戏,社会风俗并不淳厚,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兴学轻则让一代人失去生活目标,重则贻误民族前途。陈嘉庚认为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将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夫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并且有了这样更高层次的认识后,最为关键的是行动,倾尽力量持续地办学,甚至在他的经营事业遇到挫折时宁卖大厦也要支持厦门大学的开办。

爱国爱乡正是陈嘉庚兴学办学的动力源泉,而倾资办学则是他爱国爱乡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生动体现。陈嘉庚通过办学来培养各类人才,以此达到救国强国的梦想,这放在当代也是具有深刻启迪的,其价值观与当代社会完全一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评价道:“陈嘉庚教育立国的思想与我们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5]可见百余年来,陈嘉庚的办学精神仍然润泽当代社会。

陈嘉庚如此兴学办学的目的是为了救国立国,而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培养对社会发展能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在当时,陈嘉庚切合社会的需要,创办了多种类型的师范学校,办了商科、农科、航海等专业,这都是立足社会,从实际出发,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培养重公义有道义之才。反过来看,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理想,能够服务社会,以自己的所学贡献社会,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操与服务社会的抱负,使学生个人的发展、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民族利益结合起来,更多地考虑社会需要,能够到基层、到艰苦的环境中去谋求对社会对民众的贡献,然后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首先衡量自身的利益,贪图安逸与享乐。这应当是解决当前国内外人才需求、国内东西部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现象的重要思想保障措施之一。陈嘉庚对学生演讲的《校主训词》中的一个核心理想就是“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希望诸位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校训,努力苦干。”[6]使学生明了读书做人的目的是为了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以贡献于社会。这也是当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当然,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支持西部发展,更好地造福基层民众,在政策制定上适度倾斜,为各类人才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提供发展的舞台与空间,这在当代社会也是必须的。

二、专业素养上基础扎实兼有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而这两方面至今在文科教育中还是偏重于理论方面,专业实践方面往往受到限制,或者没有足够的设施设备及实训基地,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反观陈嘉庚的办学实践,早在集美创办各种类型的师范学校时,他就特别提出要有实验设施和设备,他认为:“文明重科学,科学重理化与实验。”

他首先强调教师要是双师型的,比如航海科的教师一定要有出海经历与经验,其他农林、生物、植物、动物等学科也相应地要建立起实验实训场地,商科要办起银行、商店等模拟场所。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实习基地,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地考察、亲自实验相结合,使所学理论能够与动手操作想验证。

由此,他特别重视学校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在专业与课程设计上重视社会所需的人才,重视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也倾向于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实验设备建设,如建造动植物标本馆,建造农林加工场,建造机器加工厂等,并不断地从海内外购买书籍、材料、药品、标本等,以满足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在亲自体验中完善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人才培养中,集美学校“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历练的应用人才”是陈嘉庚教育理念的特色,也是一大实绩,“在陈嘉庚创办的学校中,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7]可以说集美学校培养的人才很多能够直接与社会需要对接,很快能上手工作,把岗前培训放在学校教育中解决,这是一个进步,也是教育的特色与实绩。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很多用人单位往往要挑“熟手”,不想在岗位培训上花时间与精力,这就要求加大学校教育的实践机会与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毕业后具备上岗能力,更早地承担起岗位职责。

三、人际关系上诚毅忠勇负有社会责任

陈嘉庚的教育思想中,首要的一条是秉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有道德修养的人。这在集美学校建筑物的命名中感性地体现出来了,敬畏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以此建构校园文化,有的以传统美德命名,如即温、明良、允恭、崇俭等楼名;有的以古代学子苦读事迹命名,如囊萤、映雪等楼名;有的以价值追求命名,如立德、立言、立功等楼名;有的以立身做人标准来命名,如尚勇、群乐、敦书、博学等楼名。[8]这样的建筑文化和校园环境让学子感觉到文化的熏陶。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勤、俭、忠、勇、公等,重视博爱与公明,维护社会秩序与人际和谐,这都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也是作为人的心智健全的重要标准,所以维护正义、热心公益、礼义廉耻,都是公民所应有的素质。而在教育实践中,陈嘉庚也就特别强调这些,“教育不仅读书写字,而尤以应养成德性,裨益社会。”[9]可以说培养的学生有德性,学生做人做事,这才能符合家庭的期待,才能有益于社会。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对人际关系有价值的认识,如大公无私、道义忠诚、仁孝友朋、怀戚虑远等,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能够先人后自,先天下之忧而忧,勿以善小而不为,提倡更多地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利人利己,害人害己。以对待个人与社会时,能够舍身利人。在社会竞争环境中能够友睦竞争,以诚信取胜。对公能忠,在家能孝,忠孝两全。陈嘉庚自己曾说:“无论个人、社会、国家、事业的发展,全赖‘忠诚信义’四字。”[10]他自己也谦虚地说:“我自己所能者仅为诚、信、公、忠四字。”[11]他为集美学校制定的校训“诚毅”、为厦门大学制定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都是这种优秀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民族文化精华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陈嘉庚先生捐资助学、关爱弱势群体,倾心帮助他人。他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视并强调“群育”,即以协调、合作的精神及宽容、忍耐的博大情怀,来化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德育侧重于‘育什么样的人’,而群育侧重于引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12]陈嘉庚自己对待的经营事业、对待办学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对待社会与时事,都倾注着热情,他的“仁慈忠厚的道义情怀与躬行务实的事业精神,是物欲激荡、浮躁风行新一代知识精英为人成事的真实楷模。”[13]人际关系的协调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当代素质教育中应给予特别强调。

四、个性发展上身心健康养成优良习惯

当代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的矛盾,即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陈嘉庚在办学实践中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但要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需要注意,与正课相辅并行。”这涉及到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成长需要。

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正是要倡导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当然还应包括独立思考素质、创新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尊严、智慧生存素质等,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具有优良习惯的人。所以在集美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能够兼顾课内与课外,智力能力培养与德育、体育、美育培养并重,陈嘉庚认为学生“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于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陈嘉庚的教育思想中除了强调德育优先外,还特别重视课外活动,使之成为与德智体美相配合的重要活动形式,并纳入到教学计划与学校管理中,要求学生遵师守纪、勤俭节约、讲求心理卫生,强化体育锻炼,做好预防保健。为此他还特意写有《民俗非论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的社会需要,也与陈嘉庚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总括起来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陶冶高尚人格,养成坚忍奋斗之精神,养成研究学术之精神,注重有规律的生活,养成俭朴勤劳之习惯,养成互助合作之精神,养成责任心及牺牲之精神,养成崇尚礼乐之美德,养成学生自治之能力。”这其实不光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应达到的境界,既要有高尚的道德风范,有渊博的知识与研究的能力,有健全的人格追求及高雅的生活情趣,有责任心与奉献精神,有互助合作的精神与能力,有独立的生活能力与勤俭质朴的品质,这些标准的综合就是心智双美,追求完美。

综上所述,陈嘉庚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对我国当代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诉求与成功之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的社会需要,陈嘉庚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 潘懋元.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J].民办教育研究,2007,(10):1-2.

[2] 郭玉聪.教育救国: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思想动机[J].厦门大学学报,2001,(1):78-82.

[3] 王增炳.陈嘉庚教育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370.

[4]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科教兴国的先行者陈嘉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0-11.

[5] 周远清.陈嘉庚教育思想与我国当代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1-3.

[6] 陈嘉庚.校主训词[J].集美周刊,1940,(550):4.

[7] 陈洪林.试论陈嘉庚的人才培养理念[J].集美大学学报,2008,(2):17-20.

[8] 梁振坤.陈嘉庚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1-22.

[9] 王增炳,骆怀东.教育事业家陈嘉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369.

[10] 陈碧笙,陈毅明.陈嘉庚年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125.

[11] 陈碧笙,杨国祯.陈嘉庚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40.

[12] 洪文建.陈嘉庚教育思想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集美大学学报,2007,(4):34-38.

[13] 郑志谦,郑爱莲.陈嘉庚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生的精神培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4):64-66.

责任编辑:吴旻

The Enlightenment of Tan Kah Kee's Education Thoughts to the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ZHONG Junkun

(SchoolofHistoryCultureandTourism,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model that aims to improve all aspects quality of the educated. Tan Kah Kee'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oughts have influenced several generations and still have great value today, which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patriotism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emphasize the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need the educated to hav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evelop the good habits of the educated in personality.

Chen Jiagen; education thought; education practice; quality education

2016-05-10

10.13698/j.cnki.cn36-1346/c.2016.05.020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2&ZD132)

钟俊昆(1965-),男,江西上犹人,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客家文化。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1008.0928.010.html

G40-09

A

1004-8332(2016)05-0104-04

猜你喜欢
陈嘉庚办学素质教育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陈嘉庚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