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红(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邹丽红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各方面总结了造成中职学生现状的成因,进而探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办法、途径和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管理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无入学考试,普遍存在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较差以及学习习惯较差等情况。这些情况存在于各类职业学校且影响到学校、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教学质量。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职学生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有:学生纪律意识薄弱,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睡觉,上课窃窃私语,玩手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专业课不愿学,实验实训课不愿上;学生不良习惯比比皆是,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发展到偷盗……诸此种种,举不胜举。总结起来就是学生“听不懂”、“不愿听”、“学不会”、“坐不住”,教师“教不会”、“管不住”、“很不爽”。这些现象对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文化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学生自身原因
2.1.1 学生基础差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致使招到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被淘汰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在成绩差的阴影笼罩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期形成了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坏习惯[1]。
2.1.2 学习目标不明确近年,国家对中职教育大力扶持,实行免学费政策。不少中职学生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仅仅只是因为迫于家长的压力。而多数家长把学生放入中职学校是因为免费,所以部分学生没有学校目标,没有学习压力,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对于“我为什么来学校?”、“我为什么选这个学校?”、我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等问题感觉很茫然。
2.1.3 缺乏自信心中职生在以前的初中大都认为自己不行。严重缺乏自信的情况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这样的心态,何谈学习积极性[2]。
2.2 家庭教育的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多属于留守儿童,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他们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关心其心理健康,对孩子是有求必应。部分学生来自破碎家庭子女。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万般呵护,物质上充分满足,对孩子的学习却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2.3 学校教育的原因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学校各部门、人员协调性、统一性不够,没有完善的激励制度,制约工作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差,如学生学籍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学生违纪处罚力度不一致。多数学校学生管理部分职能分工不清晰,没有真正发挥专业系科二级管理的职能。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完善,思想教育形式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空白,法制教育深入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在重要因素。
2.4 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界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变化。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低门槛的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极大冲击。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不少大学生中专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准入门槛却很低,没有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种社会现状使不少中职学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新的“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3.1 坚持育人为本恪守德育为先创新职教理念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生学习现状问题,首先要解决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专业素质及道德素养齐头并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不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拿到较高的工资收入。学生有出路,学校的发展才有好的出路。
3.2大力推行和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通过教学改革,降低教学难度,明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改进教材教法,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由“不学”到“想学”,由“厌学”到“愿学”,成为积极好学追求进步的好学生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班级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和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境界,树立良好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
3.4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全方位、全员的育人机制。完善学校的各级管理制度,充分有效地调度各部门各成员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多管齐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拓展全方位育人网络,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学生学籍管理的执行力度,明确学生管理惩罚标准,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职能和课堂中的管理职能。
3.5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要确实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在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学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
造成中职学生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随着国内传统学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等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目前我们中职工作者面对的重大问题。相信在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张柱银,李硕.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6中):47-48.
[2]黄海建.学生厌学心理的探析与矫治[J].基础教育研究,2002,(6):43-44.
[3]朱炳华,咸燕燕.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