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文(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梅州 514526)
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秀文
(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梅州 514526)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解剖学基础多媒体教学是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我们着力克服解决。而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更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解剖学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更多更有效更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1]。但是又让人觉得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我们着力克服解决。而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更值得我们探讨。
理解和领悟解剖学知识需要联想想象,表达再现思想情感也需要联想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联想想像在学习解剖学知识中的作用。例如:在讲呼吸系统的时候,要导入正题,用一个跑步的动态图并且配合比较急促的呼吸音来导入课题。一个人在跑步配合着急促的呼吸音,然后让人联想到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呼吸为什么会比安静状态下要急促一点,呼吸是由哪个系统在发挥着这个功能的,这个系统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就顺利地进入到课堂的主题。而这却是解剖这门学科教学最应实现的。我们仍然只能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联想想象,从而悟出其中的意义,光靠画面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学生、课堂是活的,教师总是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而对教学作出随机的调整[2]。可是,再老练的教师也难以完全估计到教学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完美的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也会出现新的情况。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而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分析讲解更切合学生实际。一堂优质的课堂教学常常因为师生思想感情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这种随机应变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因为师生双边交流的密切结合而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常常就在这之中“不知不觉”中萌发生根结果。而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无可讳言,CAI课件中,不论是动态图像还是静态画面,不论是纯画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设计,不论是文学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还是解释具体事物的说明性语言,多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CAI程序的固定性和预设性又严重地制约了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多媒体教学中设计内容的固定死板与课堂教学中情况的灵活多变形成的矛盾是不争的事实。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医学解剖学科教学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解剖学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或者制作课件。没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育思想去统领多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难驾御或者驾御不好的很重要的原因甚或是根本原因[3]。面临困难,接受挑战。我们做到了如下三点,多媒体教学也就能进入一个新境界。
3.1 要扣紧文本
多媒体设计应基于课本,应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为主导,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现时,教师进行解剖学多媒体教学偏爱于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解剖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色。在现代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解剖这门学科自身的特性,这值得解剖学教师引以为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既有理论体系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有知识体系的外延性和辐射性,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其内容繁多,加上人体结构复杂,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以课本为基础。课件的制作应注重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优化、完善其文字与素材(图画、动画、电影录音剪辑等)的合理顺序、搭配、表现形式等环节,应特别重视采用图片、影像等素材,素材应精简,注重选取真实感强的素材,恰当用插入、链接等形式紧扣知识点,图片插入力求清晰,充分采用动感、电影剪辑等。多媒体教学应该以解剖学的图文解读为重,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学生听讲理解联想想象能力,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想像再造能力。教师要借助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要,尽最大可能把学生带进解剖学的世界中去。
3.2 要适时适宜
适宜是指画面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等的导入要适当,恰如其分。同时,应该有选择地进行多媒体教学,不能盲目运用盲目崇拜。多媒体的教学并非能适应一切,对于简单直观的图象来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但对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相对突出的文章,则未必合适。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当。适宜,还涉及到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适应性,使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更加个性化,在使用上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适时是指画面的叠加、出现,音效的引进,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要正是时候,在当发之时,不得不发之时。在制作解剖学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应以开发智力锻炼能力来设计课件。这样,“脚本”的编排、画面的出现才会恰到好处,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很多多媒体课突然冒出的隆隆的火车声、刺耳的机枪声或者整堂整堂的高而亮的“背景音乐”或者贴图式的“邮票”、“坟墓”等等设计之所以招来非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就是不适时不适宜的缘故。人机交互与立即反馈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的安排都应该能紧紧扣住学生实际,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出学生潜能,做到适时适当,恰到好处。
3.3 要留有余地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大量语言材料通过声像媒体传播,重要的语言信息予以反复显示,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可以最大限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超大容量无疑是多媒体的利器。多媒体教学应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学生去品味语言揣摩意蕴,去反馈质疑扩展求新,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素养。有时,它的“简洁”甚至可以只是一句话一个标题一个图像一个静态背景。预留足够的空间,多让学生讨论参与,多一些师生的互动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上来,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地获得和提高。刚开始学习运动系统的时候,只打出一具尸体和一具骨架就可以收到震撼的效果。留有余地就好像是《哈姆雷特》的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4]。就是使师生能进入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审美的心理场。在那里,师生的心理生理潜力充分激发,思维随情境而向四方发散联想和想象自由而不受束缚,或者曲径通幽,或者触类旁通,或者纵横捭阖,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思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散,而不是用表层的图像塞满学生的仓库。
解剖学多谋体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医学花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小稳.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4):89.
[2]丘萍,彭玲.浅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教育与职业,2008,(8):186-187.
[3]王旻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4):53-55.
[4]丁小明.多媒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