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引领的德育模式探析

2016-03-19 04:28傅雪芬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医德师德医学生

傅雪芬(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医德引领的德育模式探析

傅雪芬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摘要]医学高职院校的德育区别于其他职业院校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核心主题为“医德”和中华医药传统文化。医学职业院校的德育只有与医学职业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医学职业教育的价值。本文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实施医德导向的德育模式、万名师生修身行动、立德树人师德建设、心育融合型德育等为实践载体,探析医德引领的高职医学生德育模式,以期进一步推动提升培养德技双馨的高职医学生的育人效能。

[关键词]医德导向文化渗透德育模式

多年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来抓,先后实施了“医德导向德育模式”、“万名师生修身行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程,对提升毕业生医德修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全人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医学生处于知识提升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学院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挖掘学校文化底蕴,传承医药传统文化,构建与高职医学生职业发展紧密衔接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医学职业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析医德引领和传统文化渗透的德育模式,以期进一步提升培养德技双馨的高职医学生的育人效能。

1 医德导向德育模式彰显医药职业教育特色

1.1 医德导向德育的目的和意义

医德导向德育是为了使医科学生履行医德义务而对其进行的有计划、分步骤、成体系、有目的的医德灌输、医德培养并施加医德影响的活动。医德教育的目的是把社会主义医德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更好地转化为医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使医学生立志成为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否则,将成为空洞的清谈和软弱无力的说教[1]。

1.2 “医德导向德育模式”的具体内容

中国自古把医术定位为“仁术”。周朝早期已出现“德”字,在卜辞中作“值”,与“直”同义,指为人要正直,即修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墨家提出的“兼爱互利”的人道思想,道家提出了“慈”“俭”等道德思想,与中国的“大医精诚”,“医乃仁术”融合在一起[2]。为紧扣医德教育,学院坚持实施“医德导向德育模式”,将学生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德技双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在进行医学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一是立足实践体验,培育学生内心道德。通过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大量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内化道德情感。二是强化情感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境界。通过设立学生组织,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实施“天使成长德育规划”,制订不同年级的德育工作体系,科学整合公德教育、规范教育、生命教育、医德教育等主题活动,以认知、自省、体验为教育路径,达成让学生依次成为公民、学生、医(护)生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四是优化人文环境,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在师生中积极倡导“人际简单,环境和谐,工作高效”的团队文化。五是紧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立德笃行品性。以专业实践为切入点,在专业课程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实力,促进德育教育与行业道德的接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医德导向德育模式的初步成果

通过多年来大力实施“医德导向德育模式”,初步塑造了医学生达到“三心三雅”的目标。“三心”即:爱心、善心、精心。爱心即救死扶伤的天使之爱,表现为同情和体恤。善心即公义之心、生命至上的自主互助之心。精心即专注、细致、负责之心。“三雅”即:高雅、素雅、文雅。高雅即内心追求高雅、脱俗。素雅指外表整洁、清新、朴素,乃白衣天使之外在形象。文雅即言行举止文雅大方。该模式明确了卫生职教的内容和实现路径,阐明了以行为主的职教教学认知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行动能力教育,能有效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职业素养。

2 “万名师生修身行动”筑牢职业操守

2.1 修身行动紧扣中国传统医学文化

中国文化有着许多优良传统和积极的思想因素。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医德则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具体体现。其要点有:仁爱救人,以医济世的事业准则;不贪财色,廉洁正直的行医品质;极端负责,谨慎认真的从医态度;全力以赴,不避艰险的高尚情操;稳重端庄,宽和文雅的仪表修养;谦虚好学,精研医术的治学精神等。[1]医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既要传承中华医药文化优良传统,又要引导医学生深刻领会和践行“中国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万名师生修身行动”的内容和方法

修身是我国传统美德,是践行新时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和“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以及实现强校之梦的迫切需要。学校“万名师生修身行动”,一是实施修身行动导师制,以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五导”为核心内容,教师导师全程参与育人过程,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二是实施“服务惠生”修身行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树三心,育三雅”修身行动,探索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主、以养成为基、以高于社会公德的医德为引领的德育教育平台;四是实施“天使‘悦’读”修身行动,帮助学生“以书为友,以书会友,以书修身,共享成长”。以上系列教育及实践活动使教师具备优良的师德、精诚的医德,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学生具备对他人的爱心、对事物的善心、对工作技术的精心,成为追求高雅、谈吐文雅、气质形象素雅的“德技双馨”的白衣天使,成为社会的文明天使,切实把修身行动打造成服务教师成名成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提升校园文明程度的修身行动。

3 立德树人师德建设增强教育实效

3.1 师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人尊敬的职业。这不仅是因为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播种文明的神圣使命,更在于他们以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一切都是以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的。[3]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不仅应成为道德领域中重要的标杆,而且应作为立德树人的表率,把立德树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价值。

3.2 师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

《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以德载医、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学校以师德建设月、道德讲堂、好人评选等活动为契机,组建“教育义工团”,“搭建师德师风展示平台”,推广“网络家访”新模式,表彰“师德师风典型”,建立“师德师风考核的长效机制”等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敬业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学院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

4 “心育融合型”德育深化育心固本工程

4.1 坚持德育与心育和谐统一

德育要注重心育,做到德育从心开始。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的心为本体。德育过程是与学生心灵沟通、思想交融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以“心”为本,通过教育策略,帮助学生产生教育感悟,使道德内容入心、悟化,养成道德行为[4]。

4.2 推动心育与“大德育”的有机融合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未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至关重要。学校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于“大德育”之中,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通过搭建心育平台,有效实施“心育融合型德育”:一是师资到位,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个体开展包括电话、网络、面谈等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询,进行认识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救助性心理健康辅导。二是落实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并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心灵港湾》等实践成果。三是完善架构,构建了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预防心理偏差发生。四是定期开展心理测查,对“问题生”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防患于未然。五是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学期进行各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以上措施,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医德是与卫生职业教育德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是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证明:以医德为引领,通过德育系列工作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是前提。遵循德育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高职医学生的自我道德完善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笔者深信,在构建医德引领的德育模式过程中,强化医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让中国医学传统文化在课堂和校园生活中的无形渗透,必将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天章.现代医学伦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申继亮.师德心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医德师德医学生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