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双(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
——以适应农村医疗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吴双双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教育与终身学习成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实施能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护理人员在小城市的发展状况,找出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找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到来,我国发展迅猛,多元化的教育和终身学习越来越有必要。在多元化的教育中,职业教育成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1]。所以,推动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必要。本文以护理专业为例剖析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护理同时并存着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4个层次,在以后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逐渐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对本科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较迫切[2]。经调查,在河源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在招聘新护士时优先录用高职毕业生及本科毕业生,只有高职及本科毕业录取不足的时候才考虑录取中职毕业生。可见,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逐渐减少。因此,为了了解中职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否想继续提升学历,笔者在河源市内针对已工作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做过一项调查。其中,很想的占82%,有点想的占12%,不是很想的占3%,还剩下3%是那些太累没时间的。对于中专护理生升入大专护理学习非常赞同且非常有必要的占100%。由此可以看出,中高职有效衔接给中职毕业生一个再深造的机会,已迫在眉睫。
2.1 生源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生源结构复杂,有中职学校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的主要生源为后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培养方向不尽相同,这增加了课程开发的难度。所以,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忽视了与中职教育的衔接,以专业基础为零的普通高中生源的基础为起点开发课程,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
2.2 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问题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各不相同。中职教育的目的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3]。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型人才,这就使培养目标得到衔接。然而,目前中职护理的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以及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只要求学生怎么操作,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4]。
2.3 课程设置不衔接
目前,高职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例如专业课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技能训练课“倒挂”等问题。这不仅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中高职实质上的衔接[5]。在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会导致中职生源的学生力不从心,追赶不上。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高职教育缺乏与临床护理紧密联系的课程设置,使高职迷失自我,不能形成高职的特色。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大,存在重复训练现象。
3.1 规整招生
对口招生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单独招生方案。这样,学生既能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又能避免学习重复的课程。
3.2 课程体系的整改
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整合,减少课程重复设置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同时也更注重护理岗位技术领域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中职阶段的课程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应注重实践,增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同时,调动中职和高职教师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的知识技术的特点要求编写教材,明确哪些知识是中职需要使用的,哪些知识是高职必须具有的,层次分明,避免重复。
3.3 资格证书的衔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方面,中职阶段获得护理学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护理学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了利于资格证书考试的复习准备,也利于中职升高职的考前准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适当调整中职的学制,由原来的“2+1”变为“1.5+1+0.5”。
3.4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衔接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医院的“护士、护师”,使中高职学校拥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周瑶,徐凡.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分层方法探讨——以《新生儿黄疸》一次课教学内容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1):77-79.
[2]钟万芳.发展护理专业、探索中、高职《解剖学》教学的衔接[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2):151-152.
[3]梁俊.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下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1):52-54,61.
[4]原路彤,姚宏.护理专业“3+2”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 (17):133-135.
[5]刘端海,谷道宗.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立交桥构建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5):16-1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高职贯通体外衔接培养的护理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YQJK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