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与刘兰芝抗争之讨论

2016-03-18 19:18梁飞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礼教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梁飞宏

祥林嫂与刘兰芝是作家塑造的中国封建时代妇女的两个典型形象,她们善良、勤劳、能干,但她们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也进行抗争,但最终却都成为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对这两个同为封建时代处于不同时期的妇女的特质进行探究,有助于对妇女解放的再认识。

下面,仅对她们所做的抗争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她们的悲剧命运。

第一,从她们抗争的指导思想来比较。刘兰芝在意识到婆婆不满于她时,她的申诉的内容是“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空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些申辩,说明她的勤劳,她的能干,是为了更好地侍奉婆母、夫君,她诵诗书也只能局限于如何成为一名更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妇女,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要做稳了奴隶”。所以她说“奉侍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她被休回娘家后,也只能是“进退无颜仪”了。她后来的“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她最后的许婚可能出于多种原因,但探究她思想深处,她想抗争,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有她的礼教思想,她想一切行为都要符合礼教要求,这就是她抗争的指导思想。

那么,壹千多年后的祥林嫂又如何呢?她丧夫,她被强迫再嫁,她不愿再嫁,是因为这样不合礼教,所以她进行激烈的抗争,以致“留下一个大伤疤”。她为自己的所谓贞洁,尽了最大的反抗。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疑神疑鬼,恐惧无比,她要捐门槛,她要洗脱自己的滔天大罪,不至于死后被分为两半。祥林嫂的这一系列抗争,也不外乎“要做稳了奴隶”,一切都能符合封建社会妇女“从一而终”的贞节观。

所以,祥林嫂与刘兰芝这两位妇女,她们深受礼教毒害,她们的抗争无非就是说自己更符合礼教,或让自己更合礼教。

第二,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她们的抗争方式也不会更大胆、更超人了。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几乎每届学生都提出刘兰芝为何不私奔呢?在两千年前刘兰芝是不会这样做的,甚至这种想法都是不可能的。可以去看她的抗争方式:兰芝与府吏离别时整理嫁妆一段,她说“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嫁妆这么丰富、富丽,她没有“我们也是门当户对的”想法吗?一番严妆,也应该胜过婆母的“东家有仙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的理论,所以最后的抗争方式只能是“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再看祥林嫂,逼她再嫁,她的反抗就是撞向桌角,维护自己尊严的是礼教观念,是使自己更符合礼教。

因此,两位妇女虽有反抗,却力量单薄。更没有很好的办法与深刻举动,其根源在于她们挣不脱礼教的规范与束缚。

第三,鉴于上述二因,她们抗争的结局只能是走向黄泉。这是她们最有力、却最无奈的抗争。虽然《孔雀东南飞》给了一个合葬化鸟的结局,但那毕竟是后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祥林嫂也可以让鲁迅先生“给平添一个花环”,但那又能怎样呢。人们在感叹两部作品在揭示妇女悲剧的深刻性的同时,应认识到妇女的解放、妇女的幸福,最根本的途径是解决她们的思想问题,不要让这样的礼教思想再去戕害善良、勤劳、能干的中国妇女了。

猜你喜欢
礼教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