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创新:《李白与长江》述评

2016-03-18 20:37莫山洪杨素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李白长江诗歌

莫山洪,杨素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创新:《李白与长江》述评

莫山洪,杨素萍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余恕诚先生在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上多有创新。在观点上,打破以山川水土为基本思路的研究,将附着于地域之上的人文气息、文化传统乃至时代精神完全融合在一起,全方位考察诗人所受地域文化影响。在研究视角上,将历时性与共时性和地域特征紧密联系,从综合因素的角度探讨诗人诗歌的历时性、共时性地域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点面结合,既充分论述了文学地理学的总体理论,又侧重通过具体作家的研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余恕诚先生的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观点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余恕诚;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李白与长江》

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早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论述是唐代的魏征,他总结前人论述,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南北文化差异影响下的文学差异进行了探讨,认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1]1730。此后,众多文人对地域对文学的影响都做了较为深刻地研究。但大体不出魏征的论述。余恕诚先生在地域与文学研究上独居匠心,颇多创新。

过去研究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大多从山川水土方面入手。颜之推称:“南方水土和柔,其音轻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词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词多古语。”[2]余恕诚先生指出,南北文风的不同,固然与地域的山川水土有关,但是,“南北文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着这种具地域特征的人民精神传统、心理素质的支配”[3]19。“仅仅强调作品风貌的自然地理因素显然是不够的。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民情风俗、文化氛围,有其文化思想乃至文化心理的积淀,更能够影响诗人的思想性格和审美情趣。尽管一个地区人文风貌特征的形成与自然地理提供的条件有密切联系,但一旦某地人文因素经过长期积淀形成自身独特内涵与风貌之后,它对于诗人的影响,便是更加内在,更加具有潜移默化之效。”①由此可见,余恕诚先生在地域与文学研究的观点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也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余恕诚先生在探讨地域与文学关系时,非就地域差异而论文学差异,而是将附着于地域之上的人文气息、文化传统乃至时代精神完全融合在一起,全方位考察诗人所受地域文化影响。余恕诚先生以《李白与长江》一文为例,通过探讨李白与长江地域文化的关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观点。

首先是将地域文化与作家生活结合在一起。李白在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生活,这些地区的典型文化就是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地域文化特征非常显著。巴蜀文化与李白早年的生活息息相关。余恕诚先生从巴蜀文化的传统入手,揭示巴蜀文化对李白的影响。他指出,巴蜀文化一方面有着浓重的道家与纵横家气息,另一方面则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从道家与纵横家文化看,前有张仪、司马相如等人,后有陈子昂、赵蕤等人,李白深受这些人的影响,“李白之爱好自然,爱好隐逸求仙,不愿受尘俗拘束,在此时已有突出表现”。司马相如的风采,扬雄的气势,对李白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辞赋作品很大程度体现了这些影响,如其《大鹏赋》、《明堂赋》、《大猎赋》等作品就深受扬、马大赋的影响。李白在自己的诗歌中就曾经说过:“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赠张相镐二首》)这是作家自己都认可的事情。

李白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生活在长江中游,这个地域有着非常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余恕诚先生抓住楚文化的核心,即庄子与楚辞,展开对这一阶段李白文学特征的研究。庄子文学与楚辞的一大特点就是浪漫主义,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显然就是从这一文化传统而来。余恕诚先生指出,李白诗文多有逍遥游精神。其《大鹏赋》更是直接从庄子《逍遥游》而来。李白诗歌中的庄骚精神更为突出。《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不仅在诗歌的精神层面深受庄骚影响,其“句法意境极似楚辞,就连整篇驰骋想象和对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也都有楚辞的影响”。

李白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在长江下游。这是一个以吴越文化为核心的地区,不仅有以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也有非常发达的六朝文化。余恕诚先生指出,“李白接受六朝和吴越文化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人诗歌,一是乐府民歌”。在文人诗歌的接受上,李白比较注重二谢及鲍照的诗歌。李白又是唐代向六朝乐府和江南民歌学习最有成就的诗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没有江南自然风光的陶冶,没有乐府民歌的哺育,是不能达到这一境界的”。

其次是将长江流域中的不同自然景观与诗人生活紧密联系,挖掘诗人诗歌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余恕诚先生指出,“长期漫游,或沿江上下,或是南北渡江,李白的欢喜、忧伤、失望和希望与长江交融在一起”。因此,长江流域中的不同自然景观给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李白大量描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对长江流域自然景观的无限眷恋之情。自然景观又与一定的人文历史联系在一起,“李白不仅写长江的现景,还从人文历史角度写了长江”。

最后,余恕诚先生阐明了江山之助对于李白诗歌创作所呈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余恕诚先生认为,李白受到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思想作风上的自由放浪,宗教信仰上的归趋老庄和道教,文学艺术上的浪漫和华美,可算是长江大流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深刻体现于李白为人与创作之中”。李白正是在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优美的诗篇,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

余恕诚先生在地域与文学关系的研究视角上也有所创新。他将历时性与共时性和地域特征紧密联系,从综合因素的角度探讨诗人诗歌的历时性、共时性地域特征。

地域文化的积累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无论是巴蜀文化还是荆楚文化,抑或是吴越文化,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文化之间也相互有影响。余恕诚先生抓住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探讨了诗人诗风形成的综合因素。仍以《李白与长江》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余恕诚先生在对李白所经历三个阶段不同地域文化进行分析后,对三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描述,认为“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文化,又有许多相近之处”。如荆楚文化的影响,“上游及于巴蜀,下游及于吴越,且楚灭越国,最后占有吴越之地,对于长江流域文化上的接近,起了推动作用”。楚地过去为蛮夷之地,不受周礼约束,人文气氛一直处于相对宽松和自由状态。天师道创立于蜀,东晋时江南士族崇尚老庄,唐代最有名的茅山宗由南方天师道发展而来。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与长江流域有着紧密联系。长江流域曾经的文学家屈原、宋玉等人,又使长江流域的文学呈现出浪漫主义因素多于现实主义因素,同时又富于文采的特征。因此,“思想作风上的自由放浪,宗教信仰上的归趋老庄和道教,文学艺术上的浪漫和华美,可算是长江大流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深刻体现于李白为人与创作之中”。

从历时性的角度去探讨问题,可以发现文学演变的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地域文学中最基本的特征。余恕诚先生正是通过对长江流域文化的历时性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探讨出在这个流域中成长的李白诗歌文风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化底蕴,从而更好揭示了李白文学的源流问题。

从共时性的特征看,每一个作家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必然会受到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有文化的影响。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地域文化去考虑作家的文风,显然还不能真正揭示作家创作的基本情况,甚至找不到作家创作的真正文化背景。余恕诚先生在研究李白与长江时,不但注重长江文化对李白的影响,也把唐王朝特有的时代特征融入研究之中,揭示了李白文风形成的根源。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大多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都有渴望建构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李白)之所以能够实现整合,并升华为玮丽瑰奇的诗篇,既得力于个人的天才,更得力于盛唐文化巨大的汇通南北、熔铸古今的力量”。李白诗歌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盛唐时代文人的共时性特征。

从共时性的角度探讨作家的风格问题,能够更好地结合时代的特征,将作家融入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去把握作家创作的深层意蕴。从这一点看,余恕诚先生可以说很好地解决了李白诗歌风格特征与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

余恕诚先生在地域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则主要体现在注重点面结合,即既充分论述文学地理学的总体理论,又侧重通过具体作家的研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对于文学研究来说,一定的理论对于具体的文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地域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上,余恕诚先生也有一个总体的理论体系。一方面,他对于过去的地域与文学关系研究非常熟悉,能够把握文学地理学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他又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文学地理学的理论给予补充和完善。在《唐诗风貌》中,余恕诚先生首先对历史上相关的地域与文学研究的情况作了简要描述,指出其对地域山川水土的重视。余恕诚先生初步确立了自己对于地域与文学关系的基本理论,即“南北文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着这种具地域特征的人民精神传统、心理素质的只配”,将片面强调地域山川水土风貌的传统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强调“人民精神传统、心理素质”对文学的影响。

在《李白与长江》一文中,余恕诚先生也提出了关于地域与文学关系的基本论点:“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民情风俗、文化氛围,有其文化思想乃至文化心理的积淀,更能够影响诗人的思想性格和审美情趣。”这是对于地域与文学研究的拓展性理论,不仅仅强调山川水土对文学的影响,更注重“民情风俗、文化氛围”的影响。“一种文化可以传播久远,但它的发源地区往往最能把此种文化魅力表现出来,从而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同化力”。这是研究作家最基本风格的要素。把握发源地区的独特魅力,自然就能把握作家的基本风格;反之,如果缺乏必要的、亲身体验的地域文化因素,则很难做出优秀的文章:“文学家对于某一区域文化,不是置身其中,亲受其炙,而是通过书本或其他间接渠道去接受,转化为诗歌创作,只能是带书卷气的影响揣摩,而像李白那样,生香真色地表现一种地域文化精神,则是绝对离不开实际的、具体的生活体验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如此注重实际、具体的生活体验,这也是余恕诚先生研究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一大核心理论。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余恕诚先生在《李白与长江》一文中,以李白这一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李白与长江的关系,指出李白诗文中受到长江流域文化影响,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这是以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余恕诚先生对于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与长江》一文发表当年,即被《新华文摘》转载。学术界对于余恕诚先生的研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戴伟华先生在《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导言》中将余恕诚先生的《李白与长江》一文归入“以文化景观为切入点的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一类,称此文“思路颇为新颖”,“这一思路也可以归纳成以诗人活动地点为切入点的研究”[4]。

陶文鹏先生在《论李白的黄河绝唱》一文中,称余恕诚先生《李白与长江》一文是“对李白咏唱长江流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歌作了全面的有学理深度的研究”[5]。

余恕诚先生《李白与长江》一文发表后,学术界也有不少学者对李白与长江的有关诗歌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李白研究的领域。如李德辉《涌动的江上诗情——论江行生活与李白诗歌创作的关系》[6]、石云涛、赵晓晖《江山与心灵的诗性交融——李白、杜甫有关长江的诗比较》[7]等。从这一意义上说,余恕诚先生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学术界的研究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总之,余恕诚先生《李白与长江》一文不仅开创了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一种类型,而且开辟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在学术史上应该占据一定的地位。

注释:

①余恕诚《“诗家三李”论集》,中华书局2014年2月第1版,第26页。本文所引余恕诚先生《李白与长江》原文,均出自本书,不另出注。

[1]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颜之推.颜氏家训[M].四部丛刊初编本.

[3]余恕诚.唐诗风貌(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0,19.

[4]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导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5]陶文鹏.论李白的黄河绝唱[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1).

[6]李德辉.涌动的江上诗情——论江行生活与李白诗歌创作的关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3).

[7]石云涛、赵晓晖.江山与心灵的诗性交融——李白、杜甫有关长江的诗比较[J].人文丛刊,2006(1).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Study: Review on Li Bai and Yangtze River

MO Shan-hong,YANG Su-p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Guangxi Nanning,530001)

Mr.Yu Shucheng has a lot of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al cultural and literary research area.On the point,he broke the mountains and water and soil as the basic research ideas,completely fuse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area adhering above and cultural traditions,even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ogether,overall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that poet suffered from Regional Culture.O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he explored the trait of Poet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hat contacted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closely.In research methods,he stressed the entire areas,not only fully discussed the general theory of literary geography,but also proved his point by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specific writers.Mr.Yu Shuche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ademic history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Yu Shucheng,study on region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Li Bai and Yangtze River

I106.35

A

1674-8891(2015)06-0092-03

2015-12-01

莫山洪(1969-),男,壮族,广西忻城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骈散文、唐宋文学。杨素萍(1975-),女,山西太谷人,教育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教育。

罗瑞宁

猜你喜欢
李白长江诗歌
诗歌不除外
长江之头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歌岛·八面来风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