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恭城文庙看传统建筑大木构件修缮方法

2016-03-18 20:37黄晓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恭城大木文庙

黄晓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从恭城文庙看传统建筑大木构件修缮方法

黄晓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木结构体系东方建筑的代表,其保护与维修也必然根据其本身的特色来进行。广西桂林恭城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保护修缮工作也受到了较高重视。通过简要介绍文庙的历史沿革与保存现状,可了解其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重点阐述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大木构件的残损类型及修缮方法,可供大木构件修缮参考。

文大木构件;恭城文庙;修缮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一直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罗哲文教授曾对我国传统建筑做出高度评价: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因其在建筑技术与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独具特色自立于世界古建筑之林,被称为东方木结构建筑体系的代表[1]55。正因着传统建筑的特殊价值,国家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也较为重视,将保存下来的许多木结构建筑杰作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起来。而广西桂林恭城文庙也在这一保护范围中。早在1963年3月,广西桂林恭城文庙就已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其价值与重要性。然而由于木结构建筑其自身材料的特殊性,容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遭受自然与人为等各方面因素的破坏,如何对恭城文庙进行修缮保护也成为日前国家与广西文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之一。

一、文庙概况

(一)地理位置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地区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县、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县、灵川县,北临灌阳县。地跨东经线110°36'~111°10',北纬线43°7'~25°17'。恭城文庙位于县城西山南麓,座北朝南,南偏东6度,坐落于县城的拱辰街,依西山之势,分六级平台递进而建筑,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

(二)历史沿革

恭城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据《恭城县志》载[2]409,恭城文庙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原址在城东风凰山麓。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当时的县令夏玮把孔庙迁至黄牛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有人说庙址“风水”不好,难出状元,再将文庙迁移,坐落于西山南麓。后部分毁于兵变,清康熙九年(公元1607年)进行了修复。道光二十年间(公元1840年),有人认为孔庙规模窄小,以至恭城长期出不了状元,意欲扩大规模。时值县内王雁洲、莫励堂二位举人进京赴考,趁会试之便前往山东曲阜考察。后由知县彭正楷领导筹集巨资、延聘湖、广名匠,依曲阜孔庙之格局,相应缩小,于1842年遂建成现之规模。

历代每岁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八月)之上丁日,为祭祀之日。届时,各承祭、陪祭人员,按序而立,行祭祀之礼,极为隆重。原大成殿内供奉有“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之位”及“四配”“七十二哲”之牌,不知毁于何年。1963年3月,该庙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保存现状

恭城文庙是现今广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装饰最华丽的文庙,有广西庙宇之冠之称。文庙坐北朝南,背靠西山,俯视茶江,依山势而建,层层筑台,依次为照壁、礼门、义路、棂星门、大成门、泮池、名官祠、乡贤祠、庑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文庙的正面是照壁,又称状元门,状元门两侧有耳门,东为“礼门”,西为“义路”,是平时瞻仰和春秋二祭出入之门,门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之禁碑,以示文庙的庄严。进状元门迎面而立的是青石砌就的棂星门,此门面阔五间,坊额上刻“棂星门”三字,横额上刻“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浮雕图画,六根石柱顶端立有六尊小石狮,互相对视。由棂星门序进,即为泮池及状元桥。泮池呈半月形,所以又称“月池”。状元桥为单拱石桥,桥面镶嵌有云纹浮雕,意在“脱掉蓝衫换上紫袍,脚踩云梯步步高”。状元桥东、西两侧各有碑亭一座,以龟托石碑。东面龟亭石碑刻《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西面龟亭刻有《颜子赞》《曾子赞》《子思子赞》《孟子赞》,即四配赞。拾级而上,是由十一扇大门组成的“大成门”。为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门上为对称方格图案及精美镂空木雕。大成门东侧为名宦祠,是专为本地外出为官或外地到本地为官而又有所政绩的人题名留芳之所;西侧为乡贤祠,是为桑梓贡达题名留芳之所。大成门之后为宽阔的天井,东西两端为东庑殿、西庑殿。据县志载,庑内曾供奉一百四十三位历代先贤先哲的牌位[2]452。天井之中筑有露台,周围以青石为栏,正中安置“云龙”浮雕。再序进拾级而上,即为孔庙的主建筑大成殿。该殿为台梁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硬山花饰,泥塑彩画,飞檐高翘,铜铃悬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构架由十八条金柱及两条角柱组成。四周回廊、面积370平方米,通高16.8米,大成殿后,大门十四扇,室内有天花藻井,设有高大的神龛,安放“大成殿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大成殿后为纪念孔子父亲及祖先的崇圣祠,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

二、修缮情况

恭城文庙保存至今已经过了多次维修,但均为小规模修缮。而此次修缮,是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受恭城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委托,于2013年开始,对文庙进行全面实地勘察与修缮,修缮主要分为木作、瓦作、砖作、墙面、地面、排水系统等几个部分。众所周知建筑实体由多种建筑类别与各式各样的材料组成,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木结构为其典型特征独立于建筑之林。由此笔者就恭城文庙的保护修缮工程,着重介绍传统建筑中较具代表性的木结构建筑,归纳大木构件的残损类型及修缮方法,以供大木构件修缮参考。

(一)大木构件残损情况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主要分为抬梁、穿斗、井干三种,其中抬梁式经过长时间实践,成为最普遍的结构方式,其显著优点在于承重功能与围护结构分开,以木构架作为屋顶的承载体,担负起大屋顶承重的支撑点。由此可见大木构件在建筑整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若大木构件出现问题,则会引发建筑的安全问题。在文庙大木构件的修缮过程中,根据其残损情况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梁柱倒歪。榫卯结构作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独具的特色,一直在建筑之林大放异彩,但是由于木材受环境影响较大,会随着温湿度收缩膨胀,因此年久失修的木构件会出现榫卯松脱的现象,再加上外力作用,则会引起梁柱倒歪,导致建筑整体或局部变形。

2.木材开裂。由于木材自身的特性,年复一年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反复缩胀,会出现开裂现象。若开裂过大,则会引起木材断裂,如柱子开裂、梁架断裂等。

3.腐坏糟朽。木材虽坚硬到可以撑起整个建筑,却又脆弱到禁不住岁月的鞭挞与白蚁等害虫的蛀蚀。尤其在南方地区,漫长的雨季会浸泡木材,加速木材的腐坏。同时,潮湿的气候更利于白蚁等害虫的生长,因而在南方地区木构件的腐坏糟朽更为普遍。

(二)大木构件修缮方法

木构建筑由于气候、环境、虫害等问题,不同部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残坏,因此需要在修缮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修缮方法。笔者根据文庙修缮过程中大木构件的维修情况,将大木构件的修缮方法进行简单归纳,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更换法。更换法是指某一构件,由于残坏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时,用新材料把它更换下来,即古建修缮中的“原式更换”。这种方法保险又省力,然而却是越少用越好。正如傅连兴先生所说:一座古建筑,原有构件、材料保留之多寡,将直接影响到这一建筑的文物历史价值[3]27。若过多更换建筑构件,古建筑则更趋向复制品。因此,只有在构件已经完全不能使用时,才考虑进行构件的更换。正如在文庙修缮过程中,修缮要求明确规定,对于木柱严重腐朽或虫蛀的,朽坏面积与截面积之比大于1/8者予以更换;木柱轻度腐朽或虫蛀的,朽坏面积与截面积之比小于1/8,应剔除腐朽部位,用同种木材按照剔除部位原样加工,粘接补齐,做防虫防腐处理后,保留使用。确保建筑的安全是建筑修缮的前提,而在建筑安全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力保存传统建筑原有的构件,应是每一个传统建筑修缮工作者的自觉要求。

2.加固法。加固法是指采用各种办法,对于因糟朽、劈裂、拔榫、脱位等原因引起的大木构件残坏,加以填充、加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强度,保证建筑的安全。一般使用的方法有加箍、墩接、夹板等。如在文庙的木柱柱脚或柱顶局部严重腐朽损坏时,采用平头对接(小接)或抄手榫对接(大接)两种方式修复木柱,墩接位置仅在柱脚底面以上400mm范围内,墩接采用平头对接的方式;如超出此范围,则采用抄手榫墩接木柱。木柱墩接的长度不能大于柱高的1/3,搭接榫的长度为柱径的1.5倍,但不得小于400mm。柱的墩接应做到接口严实、加箍严紧,表面光滑顺直。对接前应对木材做好防腐处理,当采用平头对接时,对接面必须保证接触严实无缝隙。加固法相对更换法而言略为复杂,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尽可能保存传统建筑原有构件的目的,是保护传统建筑的有利方法。

3.修补法。对于破损较为轻微的大木构件,修补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即针对破损的小部位进行修补,如对轻微开裂的梁枋与柱子等用木条进行填补;或是将发生轻度糟朽的柱根进行剔除,用小木板环起并箍紧,再做上地仗并进行油饰。如在恭城文庙的修缮中,对于产生裂缝的木柱,若裂缝深度不超过柱径的1/3,则采用嵌补的方法进行维修;裂缝宽度在≤5mm时,采用腻子填充修补;裂缝宽度在5~30mm时,用同样材质的木条嵌补,粘接牢固。同样的,檩条出现开裂,裂缝深度(如有对面裂缝,取两者之和)小于檩宽或檩直径的1/4时,采用嵌补的方法维修,即填塞木条粘接。修补法看着只是对木结构的小修小补,然而对传统建筑的修缮意义重大,传统建筑的保护就应该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而不是在其即将坍塌时才进行大修大补。

结语

综合以上传统建筑大木构件残损情况的分类以及针对残损进行的修缮方法介绍,可以看出,在传统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修缮工作是必不可免的,而在修缮过程中,对于大木构件存在的问题有着各式各样的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构件以及不同的残损程度,均有其最佳方案。因此在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时,要多方面考虑与对比,力求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切忌盲目照搬。传统建筑修缮范围广、问题多、情况复杂,对于如何更好地修缮古建,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这也需要学者及修缮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罗哲文.古建维修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4).

[2]恭城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恭城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傅连兴.古建修缮技术中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10).

Repair Methods for Wooden Structure Compon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UANG Xiao-ju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0000)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know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wooden architecture,and its protection and repair is also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Gongcheng Confucian Temple in Guilin is on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and its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has also been a high importance.This paper studies its evolution and preservation to know the values of its history,sciences,and arts,and elaborates its damage type and repair method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pairs of wooden structure components.

wooden structure component,Gongcheng Confucian Temple,repairs

K85

A

1674-8891(2016)01-0029-03

2015-10-19

黄晓娟(1990—),女,广西崇左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

谢雪莲

逻辑研究

猜你喜欢
恭城大木文庙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广西恭城:野生杨梅受青睐
文庙开笔大典
恭城月柿产值近10亿
《从农田到餐桌——走进恭城》
替我叫一声妈妈
替我叫一声妈
第八届桂林·恭城月柿节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