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基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
刘玉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 366000)
摘 要: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亲子类型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不同的影响,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接纳型亲子模式中探寻问题的途径:一是建立家长“执证上岗”的机制,二是家长学会自我认知和觉察,三是要培养家长爱的习惯和能力,四是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空间,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立足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含义
亲子关系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1]
(二)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关系的互动来完成的。父母通过与子女的互动以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面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人格发展和良好品德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句古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六岁看终身。”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之初,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征、思维方式、行为模式[2],它是人生中举足轻重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一)接纳型
父母会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给予孩子的爱富有理性,且具有一贯性。他们在给孩子自主性机会的同时,还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些要求的理由以及合理性。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长大的未成年人,具有包容他人的度量,懂得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社会关系和谐。
(二)民主型
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见解,允许对父母的观点质疑,对家庭中重大的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亲子之间的言语交流。在此亲子关系下成长的未成年人,有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愿意客观地接受公共规则,有良好的道德适应能力。
(三)溺爱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无原则的,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是非判断的标准。父母会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但却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溺爱家庭长大的孩子,更缺乏同情心,往往行为不自控,表现为不成熟个性,在社交关系中易处于被孤立的状态。
(四)冷漠型
即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呈漠不关心的状态。家长集中精力扮演社会角色而忽略家中角色,或者追求自我快乐而不管孩子。[3]有研究指出,孩子如果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被父母理解支持和鼓励,内心易产生被遗弃感,甚至畸形地追求爱与关注,容易引发违法犯罪。
(五)控制型
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管教,完全按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甚至用行为或者语言暴力控制孩子,很难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支持,容易失去独立选择的能力,为躲避惩罚,最有可能用谎言来应付父母。根据Patterson的研究结果,特别是用暴力控制孩子行为的亲子关系,孩子有较多的反社会行为,家庭成员间的不良行为也容易互相感染。
社会转型期,人们把关注力过多地放在家庭经济上,却忽略亲子关系的学习,使家庭教育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养方法单一
出现这种问题的多是在溺爱型和控制型的亲子关系中,家长特别期待孩子能够成长成才,却缺乏相应教子成才的能力。家长教养方法单一,情绪容易失控,控制型家长甚至用激烈言辞或冷暴力惩罚孩子。由于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负面的情绪就伤害了孩子的情感世界,恶化亲子关系。
2.期望目标过高
有些父母把自己曾经无法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忽视孩子个性特征,强迫孩子服从。在婴儿期有些父母就命令孩子按自己的标准活动,无形扼杀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多项能力。在被压迫的学习状态下,自卑、焦虑、厌学、对父母唯命是从、破罐子破摔等都是过多承载父母期望的孩子的表现。
3.忽视孩子精神需求
当下不少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好穿好,督促孩子把学习搞好,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有些父母用成绩好坏来评判孩子的道德程度,混淆了孩子道德评判标准,忽视孩子的德性需求。现在家庭中还出现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隔代教育的现象也很普遍。忽视孩子的亲子需求,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
(二)中国当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无证上岗,家庭教育随性化
现在各行各业都要上岗证,人的一生养育孩子这么个伟大的事业却无需执证上岗,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遗憾。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带有太多的随意性,教育孩子的方式有的传承于父母,有的从书籍中获得,有的从传统习惯或与周围人的交流中获得,有的则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教育,使家庭教育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2.急功近利,教育理念偏差
中华民族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出人头地”的信念极其强烈,造成许多家长对孩子成长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存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不合理观念,也因自身性格缺陷的不自知,必然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今天在家长眼里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造成的。
3.社会压力,家长权利旁落
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亲戚或保姆抚养。如果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就会使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何常常不在身边,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内心失去安全感。把家长权利交给他人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位,很有可能使孩子缺失“为人父母”的能力。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在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中,接纳型是最理想的亲子类型。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不管孩子在世人的眼里是怎样的,家长都会为孩子助威加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他们欣赏孩子的优点,指导孩子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易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建立家长“执证上岗”的机制
要学会接纳型亲子关系,社会要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培训。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父母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子育人这一神圣的任务。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0岁孩子,0岁父母,为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与孩子有良好的亲子互动,父母得事先做好准备。我们呼吁社会尽快建立家长“执证上岗”的机制,让每个准备当父母的人先到家长学校学习怎样为人父母,懂得如何爱孩子、接纳孩子、培养品德高尚的孩子。
(二)学会自我认知和觉察
家长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承载家长未完成的理想愿望。因此,家长要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的能力,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经常反省自己: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孩子不听话是否是自己说话不中听;希望孩子做到的事,自己有没有首先做到,等等。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抱怨指责孩子,而是觉察自己,修正自己的言行,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帮助父母自我认知与觉察;同样,父母更要当好孩子的“镜子”,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三)培养爱的习惯和能力
接纳型的亲子关系中,爱是连接父母和孩子的纽带,培养孩子爱的习惯和能力是其重要的任务。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有爱与归属的需求。学会爱能让孩子更加坚强和善良,但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和示范。一要让孩子学会表达爱,给孩子爱的范本,父母双方用健康方式表达爱意,并积极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孩子把爱表达出来。二要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面对他人遇到困境、面对弱者时,要帮助孩子找到表达同情关怀的适当方式。三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让孩子分担家庭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感谢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四要欣然接受孩子的好意,欣然接受并欣赏孩子送上的东西,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和自信。[4]
(四)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
关注孩子学习,家长得先学会融进孩子的学习生活。首先要克服新媒体带来亲子交流缺乏的问题,创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样,家长才能不断学习到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实施思想道德教育。[5]如确定家庭成员阅读时间,每天晚饭后在商定的时间内,大家各自阅读自己喜好的书籍,事后也可以安排分享心得。孩子已经上学的家庭,可以在周末选择一个固定时间,作为专门进行家庭学习的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去更改占用这个时间。制订好学习规则,如平等、自由和完全接纳等,让孩子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观点、评价父母的言论,父母做好听众,捕捉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赏识他,为他叫好。孩子的成长并不要求家长时时事事都守在身边,而是重在言传身教。父母有规律地与孩子一起学习,沟通交流,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30-134.
[2]施培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审视[J].群众,2004(11):54-55.
[3]离博一段时间.中国家庭教育“亏损”在哪[EB/OL].(2010-09-02)[2015-03-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41ba20100c982.html.
[4]玻璃海豚.如何培养孩子爱的能力—爱自己的父母[EB/OL].(2008-10-09)[2015-03-30]http:// new.060s.com/article/2008/10/09/62797.htm.
[5]韩云霞,韩丽华.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2005(7):42-43.
责任编辑 刘晓华
A 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Minors——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LIU Yu-ping
(Fujian Occup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Yong'an,Fujian,Postal code,366000,China)
Abstract:Family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minors,and different type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may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ideology and morality of minors.Regarding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family edu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the acceptance type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and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ways:1.Establish a mechanism that requires parents to"ob-tai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for their roles as parents";2.Require parents to learn self-recognition and self-aware-ness;3.Cultivate parents'habit and capability to love;4.Build a study-oriented family atmosphere.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parent-child relationship;minor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TS976.31;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2-0072-03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项目编号:DY201417A)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刘玉萍(1970-),女,福建连江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