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016-03-18 16:54巩其亮李娜马艳阳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农业院校外语

巩其亮 李娜 马艳阳(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论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巩其亮李娜马艳阳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当前,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成为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从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农业院校外语类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其成因,并依据《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提升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院校;外语;职业素质

Abstract:At present,the career qual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re not satisfying in general,which has been the main obstacle of career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in the career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career qual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its main causes. It also explores the mai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areer qual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ndard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foreign languages;career qualities

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多数本科农业院校都设立了外语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短暂黄金发展期,近些年来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发展普遍面临困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毕业生人数多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前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与其他高校同质化严重、职业素质不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不强所致。当前,国家正在通过制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学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改革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实现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发展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职业素质是创业能力的体现,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等的总和。主要包括四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集体意识等;(2)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品味格调、现代意识、表达能力等;(3)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包括拥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体魄。心理素质要求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4)专业素质。包括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专业领域内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尤其强调的是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造能力。

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职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内涵和强调的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运用网络的能力、宽广的知识面等成为良好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强烈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成为成功创业者的特质。

二、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分析

(一)职业素质现状

比较校内其他专业,外语类专业学生在语言基本功上优势明显。同时,由于受异域文化和农业院校独特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人格气质和职业素质,比如作风较为扎实、吃苦耐劳等,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从整个群体来看,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高,总体上呈现语言优势越来越不突出,其他能力亦不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单一

与农、工、理等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视野较窄,除语言文化外,对于其他相关专业涉猎较少,知识面不够宽,对农产品加工、经济贸易、机械电子、生物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技术都缺乏必要的了解,不适应当前社会对多元化、通识化、个性化、实用化外语人才的要求。

2.语言基本功较差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类专业学生的五项基本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相比较外语类、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很多毕业生语言基本功较差,表现在:口语交流不流畅,语音语调不准确,外文函电格式不熟练,写作过程中语法和词汇错误较多,笔译和口译能力不足等方面,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相差甚远。

3.创新实践能力不强

IPG PHOTONICS是IPG在中国投资建成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IPG光纤激光产品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开拓、应用研发、系统集成及产品销售。IPG是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研发中心,其生产的高效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以及拉曼激光技术均走在世界的前端,并被各国广泛用于材料加工、测量、科研、通信及医疗等领域。

相对于农、工、理等专业,外语类专业学生在思想上较为保守,视野较窄,主动出击、敢于突破的意识较差。同时,外语类专业与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交流互动不多,各种提升创新素质的平台较少,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差,品格养成不够,动手实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4.职业目标定位模糊

上个世纪,各高校外语类专业主要是为学校培养师资,随着形势的发展,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企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方向。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就业教育指导不足的影响,大部分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变化缺乏了解,对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反应较为迟钝,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职业发展目标定位模糊。

(二)主要影响因素

1.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外语更多的时候只能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载体,而非一个专业方向,这是外语类专业毕业生无法突破的职业瓶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总体外语素质不断提高,外语类专业的存在空间在不断缩小,因此,绝大多数外语类人才都不得不面临知识结构调整和职业危机问题。然而,大多数高校对社会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没有及时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做出调整,导致不同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千校一面”。在多数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没有很好地与农、工、理、管等学科结合,突出重围,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和优势,实现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2.实践环节薄弱

当前,文科专业普遍存在实践环节缺乏的情况,农业院校的外语类专业亦是如此。很多农业院校不重视外语类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基地数量少,条件差,利用率不高。在四年的培养过程,很多高校的外语类专业没有相关的校外课程实习和专业实践,学生仅有的一些实践机会只是校内的模拟实习和一些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活动,重要的毕业实习也往往是流于形式,导致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近年来,多数农业类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开设了创业指导类课程,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但就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的创业指导课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安排、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和高度,效果较差。特别是根据外语类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得还很不够,这是导致外语类学生职业素质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生源质量偏低

多年来,由于农业弱质性所形成的社会偏见和误解,与综合类、理工类院校,甚至是师范类、医学类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在优质生源争夺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外语类专业更是如此。这表现在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上线第一志愿率偏低,很多农业院校需降低录取分数线、多次征集志愿、调剂录取才能完成招生任务。致使学生的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的积极不高。

三、提升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

目前,《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制定完成(以下简称《国标》)。教育部强调:《国标》只是专业基本要求,不同高校要以《国标》的出台背景为主要线索,制定凸显本校定位和特色的校标,进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基于以上情况,农业院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改革培养方案,彰显农业院校特色

改革现行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以外语为优势和工作工具的复合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外语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计划做出科学合理的修改。一是加重实践性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把外语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领域的相关实践课程涵盖在内,例如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外语类文书的制作,旅游外语类导游实践,外语类教学实习或实践,笔译、口译实习或实践,外语类新闻写作,电子商务等。二是采用“外语+”等模式,加强外语类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开设涉农、涉工等不同门类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

当前,在农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师队伍有两大问题。一是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二是绝大部分只有外语类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因此他们知识和能力缺乏综合性、前沿性与实战性,不能适应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要以《国标》的出台背景为主要线索,对师资队伍进行改造。主要办法有:一是要适当引进具有经济、计算机、法学、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二是鼓励现有的教师攻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的学位。三是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聘请企业家为学生授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创业主动性

针对农业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较弱的现实,加强以职业规划和创业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创业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提高创业意识。使他们明白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创业的主体是自己,提高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要进行全面指导。要进行创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更要加强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三是要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发展意向提供精准职业生涯指导服务。

(四)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一直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外语类专业要积极借鉴、汲取农业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要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切实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三要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高校的联系,互派学生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更多同龄人的竞争。诸如此类的实

践,能够慢慢地提升大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付文.师范类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浅析[J].才智,2014(26):20-23.

[2]李小静.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285-287.

[3]龚素瓅.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146-150.

[4]邓国军,费英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51-55.

[5]田秋香.外语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87-190.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99-03

作者简介:巩其亮(1972-),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农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农业院校外语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